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工程教育基础:工程教育理念和实践的研究:studies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ideas and practice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40412963
  • 作      者:
    王沛民,顾建民,刘伟民[著]
  • 出 版 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丛书:工程教育基础:工程教育理念和实践的研究》是探究考察世界范围工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部专著。《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丛书:工程教育基础:工程教育理念和实践的研究》运用一种有创意的系统方式,探讨工程教育的来龙去脉、周边环境,以及工程教育系统的目标设计、课程规划、教学运行和管理控制;从专业维度和教育维度两个视角,剖析作为高等教育一大门类的工程专业教育的若干基本问题。《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丛书:工程教育基础:工程教育理念和实践的研究》资料翔实、信息丰足、立论新颖,旨在开拓创新思路、解决现实问题,满足读者探索高教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之两方面需要。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丛书:工程教育基础:工程教育理念和实践的研究》可供理工科院校的广大师生与教育管理干部使用,亦可为其他高等院校的同类人员和高教理论研究工作者参考。
展开
目录
第1章 引论:基本的方法和概念
1.1 为何研究工程教育
1.2 视为人工系统的工程教育
1.3 研究工程教育的系统方式
1.3.1 结构观念
1.3.2 功能观念
1.3.3 环境观念
1.3.4 层级观念
1.3.5 过程观念
1.3.6 五种观念的综合
1.4 预先说明的几个概念
1.4.1 工程中的技术和非技术
1.4.2 科学和工程
1.4.3 艺术和工程
1.5 小结

第2章 工程教育的历史
2.1 工程史略
2.1.1 古代工程
2.1.2 近代工程
2.1.3 现代工程
2.1.4 五大工程学科的形成
2.2 工程教育的开端
2.2.1 艺徒制的兴盛
2.2.2 艺徒制的衰微
2.3 工程教育的形成
2.3.1 大学的传统
2.3.2 在大学外崛起
2.3.3 大学的改革
2.3.4 在大学内确立
2.3.5 中国工程教育的缘起和成长
2.4 工程教育的发展
2.4.1 结构趋向合理
2.4.2 模式不断完善
2.4.3 内容日益丰富
2.4.4 职能逐步拓宽
2.5 工程教育未来展望
2.5.1 形势和挑战
2.5.2 未来的走向
2.6 小结

第3章 工程教育的环境
3.1 环境中的工程教育
3.2 科学环境和技术环境
3.2.1 科学和技术的分类体系
3.2.2 工程观点的科技结构
3.2.3 人工科学:工程的科学基础
3.2.4 “普通工程学”的探索
3.2.5 结论:要会考虑技术可行性
3.3 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
3.3.1 历史性的抱怨
3.3.2 经济、管理及其教育
3.3.3 政治、文化及其教育
3.3.4 结论:要会考虑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行性
3.4 生态环境
3.4.1 人类新的觉悟
3.4.2 能源和环境的教育
3.4.3 结论:要会考虑生态可行性
3.5 小结

第4章 工程教育的专业维度
4.1 工程维:工程教育的基因之一
4.2 工程的领域
4.2.1 社会的观点之一:行业分类
4.2.2 社会的观点之二:职业分类
4.2.3 大学的观点之一:专业分类
4.2.4 大学的观点之二:学科分类
4.3 工程的活动
4.3.1 对象分析法
4.3.2 过程分析法
4.3.3 组织分析法
4.4 工程的方法
4.4.1 方法的一般概念
4.4.2 方法构成的三因素说
4.4.3 发想:方法的第四因素
4.4.4 问题的一般概念和分类
4.4.5 工程方法的几种定义
4.5 工程方法的新概念
4.5.1 设计:工程的基本方法
4.5.2 设计过程与模式
4.5.3 设计方法:一种流程图式
4.6 小结

第5章 工程教育的教育维度
5.1 教育维:工程教育的基因之二
5.2 教育、社会和人
5.2.1 教育与社会发展
5.2.2 教育与人的发展
5.2.3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教育的抉择与统合
5.3 教育的内在结构
5.3.1 教育范畴的发展
5.3.2 教育的基本要素
5.3.3 教育的基本关系
5.4 教育变革和发展
5.4.1 变革一:教育民主化
5.4.2 变革二:教育终身化
5.4.3 变革三:教育职能多元化
5.4.4 变革四:教育结构多样化
5.5 小结

第6章 工程教育的目标
6.1 作为“价值系统”的目标系统
6.1.1 目标逻辑结构
6.1.2 目标系统特性
6.1.3 目标系统悖论
6.2 区别于大学目标的教育目标
6.2.1 高等学校的多重目标
6.2.2 工科院校的教育目标
6.3 工程教育目标的外部考察
6.3.1 工程队伍的分层
6.3.2 工程师的定义和分类
6.3.3 研究、设计和开发
6.4 工程教育目标的内部考察
6.4.1 教育目标分类法
6.4.2 知识和技能的一般概念
6.4.3 “知识塔”:行为目标的空间性
6.4.4 “技能钟”:行为目标的时间性
6.4.5 作为行为动力的品性目标
6.5 工程教育目标的动态考察
6.5.1 “工程形成”的概念
6.5.2 预备教育阶段
6.5.3 大学教育阶段
6.5.4 继续教育阶段
6.6 小结

第7章 营造工程教育系统
7.1 课程设计的使命
7.2 工科课程:培养工程人才的“设计”
7.2.1 课程的一般概念
7.2.2 课程的单元类型和联系
7.2.3 课程的设计思想
7.2.4 工科课程单元及其配置
7.3 工科课程规划:“设计”的设计
7.3.1 泰勒模式
7.3.2 波比特模式
7.3.3 非模式的“模式‰
7.3.4 规划方法论的讨论
7.4 案例研究:工科课程方向
7.4.1 三明治课程
7.4.2 设计式课程
7.4.3 跨学科课程
7.5 小结

第8章 运行工程教育系统
8.1 教学运行的使命
8.2 教学和教学过程
8.2.1 教学的一般概念
8.2.2 教学系统
8.2.3 教学过程
8.3 学与教:活动与策略
8.3.1 学习和影响学习的因素
8.3.2 成功教学的标识和策略
8.3.3 学会学习和教师发展
8.4 教与学:方法与匹配
8.4.1 教学方法的层次和分类
8.4.2 常用教学方法举要
8.4.3 教学方法的选用
8.4.4 学法和教法的匹配
8.5 “教学一研究一生产”三结合
8.5.1 教学与研究的结合
8.5.2 教学与生产的结合
8.6 小结

第9章 控制工程教育系统
9.1 管理和控制的使命
9.2 教育管理的实践与研究
9.2.1 西方的管理运动
9.2.2 中国高教管理的进展
9.2.3 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
9.3 工程观点的教育管理
9.3.1 教育管理的控制论定义
9.3.2 人才培养的TQC
9.3.3 决策与评价
9.4 管理“迷宫”:组织/行为
9.4.1 组织理论的变迁
9.4.2 组织及其行为
9.4.3 杂烩还是拼盘?
9.5 小结

第10章 未完工的基础
参考文献
附录
《工程教育基础》(日文版)序言
《工程教育基础》(日文版)解说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