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常态”背景下促进内需平稳均衡发展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进入了缓慢而痛苦的恢复过程。无论是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还是发展中经济体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发展困境,世界经济已由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也不可能独善其身,在经历近三十年改革开放尤其是加人WTO十年的高增长之后,经济增长开始平稳减速。在增长速度换挡期,新型城镇化进程将继续推进,经济结构需要大力调整,经济体制改革迫在眉睫,中国经济正步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的“新常态”。
“新常态”背景下,需要促进内需平稳均衡发展,促进研发、高端制造、现代服务、生态环保、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优化投资结构;促进居民合理的住房刚性需求和改善型需求;加大基本社会保障投入力度,促进居民消费。
1.促进研发、高端制造、现代服务、生态环保、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优化投资结构
从20世纪末开始,世界制造业的重心逐渐向中国转移,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提高我国工业化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目前情况看,产能过剩成为制约传统制造业投资的关键因素。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多措并举,促进投资平稳均衡发展:通过逐步扩大贴息支持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的范围,逐步改善科技成果转化环境等政策措施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研发投资;以制造业梯度转移和产业承接为契机,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高端制造业投资;促进生态环保和低碳领域相关投资;打破垄断,释放改革红利,促进现代服务业投资。
国际金融危机后外需扩张放慢,当前房地产投资受市场调整影响增长放缓,国内制造业投资受产能过剩约束增幅回落。但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仍有很大空间,基础设施投资可成为加快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引擎。加快铁路、交通、教育、医疗、养老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既可对冲房产投资下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可带动钢铁、水泥、建材、装备、仪表、信息等相关产业发展,为企业发展提供机遇,为扩大就业增添岗位,助推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为改善民生产生积极效应。但是,在土地财政紧缩和地方债务负担加重的制约下,靠政府投资以及平台融资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老路子难以为继。为保持基建投资平稳增长,必须切实改变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单一和民问资本参与动力不足的局面。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破除行业壁垒,吸引各类资本进入,通过提高基础设施行业的产出效率来促进基础设施投资的稳定增长。通过财税体制改革,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培育地方主体税种,扩大市政债试点地区和发债规模,平衡地方政府资金来源。创新并分类使用PPP模式,对不同类型的基础设施,采取不同形式的PPP模式,充分调动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的积极性,推动融资渠道多元化。完善多渠道投入回报补偿机制,形成可持续的融资一使用一偿还机制。
2.促进居民合理的住房刚性需求和改善型需求
2014年是房地产市场调整年,本轮房地产市场调整与2008年、2011年的两轮调整不同,并非源于外部经济危机或内部强力调控政策,而是行业自身发展周期自发调节的结果。这次房地产市场调整的原因包括:供需结构性失衡,住房库存增加;融资成本上升;上年价格与销售基数高;等等。
房地产市场调整的短期宏观效应表现在:房地产投资增速显著回落;对上游产业联动的影响,进一步加剧产能过剩;对下游产业联动的影响,降低家电家具、装饰装修等消费需求;地方土地财政和房地产销售环节相关税费收入降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来源减少。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