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吃不饱饭,大部分群众不满意。周总理调研结束后当晚向毛主席作了汇报,直到凌晨三点才动身返回北京。回京后,毛主席立即召开政治局会议,纠正了全国大跃进期间这一极左的错误做法,八天之后,宣布全国大食堂解散。这件事除了歌颂我们的亲民总理外,也是对我党敢于实事求是,正视错误、改正错误的正面宣传。基于以上考虑,我们最后选定“周总理在武安伯延的四天四夜”这段历史故事,并安排在周总理到武安伯延50周年的纪念日播出。
二、做历史题材的作品,作者一定要读懂那段历史
为了真实、准确、完整、客观、公正地展示周总理在武安伯延对农村调查研究的情况,创作组一行曾三次到伯延村采访,访问当事人三十多位,录音素材长达二十多个小时,还到档案馆查阅数十篇相关材料,以及伯延村村史资料,记录笔记、复印资料近十万字。但感觉素材还是不够,于是创作团队人员以周总理的工作作风为榜样,再次深人农户家中,到那些已是高龄、行动不便的老人家中采访。像文中提到的,周总理到农民张二延家,看到炕上四个没有妈的孩子,主动提出给他代养一个女儿的故事,以及周总理到生病的农民王连生家中看望时,王连生急忙起身下炕,但一时找不到鞋子,是周总理从墙角找到鞋子后,亲自给王连生穿上的故事,都是我们在深入采访中得到的。这段故事,我们从里到外读懂了,血和肉的东西我们也掌握了,才开始编辑合成,所以作品最后是一气呵成的。
三、一定要充分利用广播手段。把听众带进那个时代
广播是靠听觉来完成送达信息的,广播虽没有华丽的画面。但声音和音乐的魅力也是无限的。由于当时的条件限制,周总理来伯延没有留下声音资料,最初我们把周总理与农民座谈的几个场景,用情景再现的手法模拟出来,现场声和周总理的讲话都是由主持人演绎出来的,把周总理可亲可敬的声音如临其境地展示给听众,还原了当时的场景。但后来考虑到这是历史专题,不同于文艺作品,怕产生异议,最后改用主持人旁白的形式,再现当时的场景。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