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吃的不仅是比萨,也是历史。
美国丹佛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卡罗尔??赫尔斯妥斯先生引领读者,穿行于各个历史时代,借助珍贵的历史文献,描绘出了各种各样纷繁变化、引人入胜的的比萨美食。书中收集的比萨制作食谱,有滋有味,且简单易做;选配的文献图片,丰富珍贵。无论是喜欢腊肠洋葱比萨的读者,还是喜欢朴素无华的奶酪比萨的读者,都会感到心满意足,即使最挑剔的读者也不列外。
《吃的全球史:比萨》主要描述了过去两百年间比萨经历的种种演变。这种那不勒斯地区穷人吃的下等食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因为观光及移民潮而扩散至意大利其他地区,最后成为意大利全国的美食。意大利人发明的比萨,后来又在美国找到了它的第二故乡。意大利移民把比萨带到美国各大城市,美国人则靠着新科技和商业头脑,通过工业化生产和企业化经营,将比萨变成惊人的巨大生意,不但让比萨成为美国的国民美食,而且将比萨推向全球各地,成为一种全球性的食物。
1883年,法国文豪大仲马(AlexandreDumasPere)到意大利城市那不勒斯旅游。在那里,这位文学作家兼美食专家深入观察了当地贫民的生活和习俗,并在后来出版的游记《双轮马车》(LeCorricolo,1843)中,描述了那不勒斯的穷人(“lazzaroni”,意大利语意为“乞丐”,因为他们衣衫褴褛,令人联想到[圣经]里的乞丐拉撒路(Lazarus)的形象)。大仲马写道,那不勒斯贫民一年到头靠两种食物为生:夏天是西瓜,冬天是比萨。而对于比萨,大仲马这样向读者描述:比萨看起来很简单,像一个扁面包,面包上面覆盖着各种配料,穷人的一日三餐就吃配料不同的扁面包。其实,比萨就是一种面包。不过,人们一般不是买下整个面包,而是有多少钱就买多大一块。那不勒斯卖的比萨也可谓品种繁多:有素油比萨、猪油比萨、番茄比萨、小鱼比萨以及奶酪比萨。配料的种类和热销情况让大仲马知道,哪些比萨是穷人们爱吃的。不仅如此,比萨食材的销售对当地市场产生了什么影响,他也一清二楚。而且,大仲马还进一步掌握了该地区某些作物的收成形势,以及地方经济的健康状况,等等。因此,比萨不仅仅只是令人好奇的一方美食,也是度量美食市场的“温度计”,是那不勒斯社会的写照。1大仲马继而写道:因此,比萨不单单只是一种食物那么简单,比萨的内涵其实很丰富,不仅反映它赖以存在的社会,同时也在讲述自己的故事。现在,比萨是一种简单方便的食品,大多数人选择吃比萨,根本不假思索。朋友同事、家人亲眷聚在一起,无论是午餐、晚餐,还是随便吃点什么小吃,大家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提议说:“咱们吃比萨吧!”喜欢吃比萨的人每周都要吃好几回,甚至天天都离不开比萨。比萨,这种曾经是那不勒斯城市贫民果腹度日的主食,已经成了当今世界最受欢迎的快餐。千千万万的人喜欢吃比萨,因为比萨简单、现成方便。但是,正如大仲马的观察心得所揭示的那样,如果深入思考比萨这种食物,就会发现它反映的内涵其实相当丰富。随着比萨从那不勒斯逐渐传到世界各地,并且愈来愈受欢迎,比萨的形状和口味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有时甚至变化巨大。比萨在不同的社会,对不同的人,其意义也不尽相同,也许超出了一份小吃应有的意义。比萨在那不勒斯穷人的眼里,是赖以生存的食物,但是后来却构成了那不勒斯神圣历史的一部分。在意大利其他地方的人看来,比萨则是一份美食,代表了意大利那不勒斯地区值得推崇保留的烹饪方式。而对意大利移民来说,比萨是他们与故乡之间的纽带,也是赚钱的工具。对其他国家的人来说,比萨既可以是异域美食,也可以是素净白饼,令人想尝试创新。不同地方的人以不同的方式接纳比萨、改造比萨,以适合他们自己的口味,或者满足他们对美食佳肴的种种品味和畅想。比萨往往是作为典型的意大利食物被引荐到各个国家。因为使用的配料丰富,甚至融合了一些少见的配料如芥末、猕猴桃、烧烤鸡肉,它成为了全球市场的美食晴雨表。现在,有人喜欢传统的玛格丽塔(margherita)比萨,也就是加番茄、马苏里拉奶酪(mozzarella)和罗勒叶的比萨;有人则偏好加甜玉米、金枪鱼、蘑菇、洋葱和续随子的比萨。
本书通过描述比萨在过去两百年中的种种经历,揭示了比萨是一种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食物。第一章描述比萨在18、19世纪意大利那不勒斯的盛行,又在20世纪传到意大利其他地区的历史和原因。随着比萨日渐风行,它也获得了那不勒斯之外的意大利人的赞誉。但美食评论家最初却视比萨为下里巴人的粗粝之食,他们说光顾比萨店的经常都是游手好闲的年轻人,进了店一待就是一下午,要么狼吞虎咽地吃比萨,要么就幻想有了钱就买比萨来吃。
……
前言
1.餐盘上的历史:比萨在意大利
2.比萨在美国
3.小吃大能耐:征服世界的比萨
4.放眼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