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栗树街的回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643502
  • 作      者:
    (南)丹尼洛·契斯(Danilo Kis)著
  • 出 版 社 :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国内首度译介,遗落的二十世纪东欧文学经典。
约瑟夫·布罗茨基、苏珊·桑塔格、米兰·昆德拉、
菲利普·罗斯、纳丁·戈迪默、萨尔曼·拉什迪推崇的文学大师。
二十世纪下半叶无可争议的伟大作家之一,他的作品维护了文学的荣誉。
——苏珊·桑塔格,美国作家。
  丹尼洛?契斯是二十世纪南斯拉夫最重要的作家,他把“二战”期间纳粹对于自己亲人、故土的摧残融入自己的文学作品中。《栗树街的回忆》是契斯早期具有很大影响力的作品,这本写给孩子和敏感的人的文学书以梦魇般晦涩的文体传达出毛骨悚然却又具美学的文学效果,描绘、隐喻出那个被纳粹阴影笼罩的年代,普通人与社会变革之间所夹杂着的破碎感和毁灭感的交互和渗透。
展开
作者简介
丹尼洛·契斯(Danilo Kis,1935~1989),赛尔维亚人,是一位风格独具的国民作家。契斯出生于南斯拉夫的南斯拉夫的苏伯提卡,靠近匈牙利的边境,该地由于政治地位敏感,而笼罩着战事和政争的阴影,他自幼就体验到战争的恐怖,而双亲也是集中营的遇难者,这些深刻的体验,一一体现在著作中,并受到国际的瞩目。著有《栗树街的回忆》《鲍里斯·达维多维奇之墓》《死亡百科全书》《沙漏》等书。
展开
内容介绍
我们家族史的许多细节将永远晦暗不清了:1944年,我的父亲和我们所有的亲人都被带到奥斯维辛,几乎无人返回。
——丹尼洛?契斯
丹尼洛·契斯的散文集《栗树街的回忆》(Early Sorrows)是一本揉合了个人经验与感触,如梦幻般风格独具的文体。本书由二十篇动人的短小故事组成,以“二战”期间的南斯拉夫乡间为主要背景,并以男童安迪的第一人称叙事方式贯串全文。全文乍看之下,就像优美动人的乡间小品,安迪的生活看似无忧无虑,有着疼爱他的双亲和老是与他斗嘴的姐姐安娜,还有一只忠心的可爱小狗随侍在侧,然而敏感的安迪还是察觉出生活周遭的变化,正如阴影般向他们逼近。首先是物资的短缺,让安迪必须受雇替人看牛;村子里不时有部队行经;接下来,亲友们相继被带走,永远从安迪的生活中消失。而那时正是纳粹分子对犹太族裔展开种族清算的时期。安迪不明白,也不了解父母为什么会对曾经引以为傲的商人血统又爱又惧,直到日后,他才明白亲人们成了大屠杀的牺牲者……所有的童真、惶恐和悲哀都笼罩在种族杀戮的阴影下,映照出成人世界的荒谬与苦难。
展开
精彩书评
丹尼洛·契斯是一位命途多舛的人物,出身犹太家庭的他一生经历了纳粹占领、斯大林式统治以及南斯拉夫解体前的民族冲突……如果说小说是作家赋予生活一种形态,那么契斯的世界就是一个超现实的噩梦。
——景凯旋,南京大学教授

或许在从这样一场噩梦中创造出一种风格独具的文体上,没有小说家走得比契斯更远……契斯对他的时代的想象是完全内化的,就像保罗·策兰既优美又骇人的诗歌……
——约翰·贝利,《纽约书评》

在丹尼洛·契斯的童年,军队和观念像汹涌的海浪一般来回洗刷着这片土地。在那样的环境下,作为一个犹太男孩,他身边自然环绕着死亡和谎言。
——威廉·盖斯,《纽约书评》
展开
精彩书摘
出生证明(一篇简短的自传)
我的父亲出生于匈牙利西部,在当地的一所商业学校受的教育,这学校由一位韦瑞格先生经营——他最终变成了乔伊斯先生笔下著名的利奥波德?布鲁姆。我相信是在弗朗茨?约瑟夫二世自由政策的影响和渴望种族融合的双重作用下,我的祖父把他未成年的儿子改姓了匈牙利人的姓,但是我们家族史的许多细节将永远晦暗不清了: 1944年,我的父亲和我所有的亲人都被带到奥斯维辛,几乎无人返回。
在我母亲的祖辈里,有一位黑山的传奇英雄,他在五十岁上才学习读书写字,以此在剑的荣光上更增添了笔的光辉,还有一位“亚马孙人” 砍下了土耳其暴君的头颅复仇。我所描述的这家族的珍贵品质将随我而逝。
1939年,我四岁大,匈牙利颁布了反犹太法案,我的父母亲让我在诺维萨德的圣母升天教堂里受洗成为东正教教徒。这救了我的命。在1942年,就在诺维萨德大屠杀之后,我们逃回匈牙利我父亲的故乡,直到十三岁之前都住在那里。我在富裕的农人家当仆人,在学校里我学的是公教要理和天主教圣经。弗洛伊德称为Heimlichkeit的那种“令人痛苦的陌生感”,成了我文学上和精神上主要的刺激。九岁时,我用匈牙利语写下了人生中最早的一些诗:一首关于饥饿,另一首则是情诗——毫不逊色。
我从母亲那里继承了将事实与传说糅合在一起讲故事的癖好;从父亲那里遗传的是——伤感和讽刺。我的父亲是一份国际时刻表的作者,国际时刻表本身就是世界主义的,是一种文学遗产。这也影响了我和文学的关系。
我母亲在二十岁之前都是一位小说读者,当她发觉小说是“虚构”的时候,她便没有丝毫遗憾地摈弃了它们。她对于“纯属虚构”的厌恶也潜藏在我心里。
1947年,我们被红十字会遣送回黑山我叔叔的家,他是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也是涅戈什 的传记作者和评论家。到那不久我就参加了艺术学校的入学考试。我们被要求画伏尔泰的半身像——乌东的石膏像作品,那让我回忆起一位在诺维萨德认识的德国老妇人,我就照老妇人的形象来画。尽管如此,也许是因为我其他的作品,我还是考上了。到我做好必要的入学准备之前还须等上一两年的时间。我决定先在那段时间里完成文理中学的课程。
有两年的时间,我在当地的音乐学校学小提琴,我的指导老师是老塞蒙纽提,我们尊称他为“帕格尼尼”,不只是因为他的外表,更因为他对颤音的钟爱。就在我做到第二小提琴的时候,音乐学校迁到了科托尔。我继续凭着听力演奏,专攻吉普赛音乐、匈牙利情歌还有——在学校舞会的时候——探戈和“英国”华尔兹。
在文理中学里,我继续写诗。我也翻译匈牙利、俄国和法国诗人的作品,主要是作为文体和语言的练习:我在训练自己成为一名诗人,学习文学的技艺。教我们俄语的是一位白俄军官,他从二十年代起就流亡在外,帮请假的老师代课,他还精通数学、物理、化学、法语和拉丁文。
从文理中学毕业后,我进入贝尔格莱德大学就读,我是新创办的比较文学系的第一位毕业生。
身为塞尔维亚-亚克罗地亚语的讲师,我曾在斯特拉斯堡、波尔多和里尔教书:近几年我住在巴黎第十区,一点儿都没有思乡。有时当我醒来,不知自己身在何处;我听见我的同胞互相叫唤,停在我窗下的车上的录音机里,传来手风琴的高扬乐声。

1983年
展开
目录
秋日风起时    
日光照耀的城堡    
栗树街    
游戏    
屠杀    
一个会让你脸红的故事    
给安娜的小夜曲    
秋日,青草地    
婚约    
青草地    
猫    
除虱子    
关于磨菇的故事    
梨子    
马    
来自远方的人    
丝绒相簿的扉页    
男孩与狗    
风奏琴    
出生证明(一篇简短的自传)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