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村医之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1138683
  • 作      者:
    贺享雍著
  • 出 版 社 :
    四川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贺享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著有《贺享雍文集》五卷,《贺享雍农村题材长篇小说丛书》三卷等。其中长篇小说《苍凉后土》《遭遇尴尬》获四川省第四届、第五届文学奖;《村级干部》获四川省第十一届“五个一工程”奖。
展开
内容介绍
  《乡村志·卷四:村医之家》是一部反映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中国农村医疗卫生和乡村道德伦理变化的长篇小说。村民贺万山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成为村里的赤脚医生,在改革开放中又成为一名具有合法行医资格的乡村执业医师。在几十年的行医生涯中,他治病救人,全心全意为乡亲们服务,赢得了乡亲们的爱戴和拥护。他的两个儿子都继承了他的事业,但大儿子一心只想赚钱,毫无医德,当游医,卖假药;小儿子在城里开了个体医院,在市场经济的残酷竞争下,也不得不做出许多违背亲情和良心的事。小说真实地反映了农村普遍存在的缺医少药的状况和社会转型时期人性的嬗变,大胆地揭露了当前医疗领域里的不良现象,热情地歌颂了真善美,鞭挞了假丑恶。
展开
精彩书评
  ★贺享雍小说的人物塑造技巧完全来自生活的厚赠,是地地道道的乡村生活。
  ——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主任、著名评论家 梁鸿鹰
  
  ★贺享雍以《乡村志》为十卷本长篇乡土小说作总体性命名,不仅体现出他对故土真挚的热爱情怀,同时也表达了作家真正的农民立场和审美理想,传达了他对四川乡土文学方志传统的继承和创新。关注乡土、心忧民生,反思变迁、呼吁改革,是《乡村志》-以贯之的美学宗旨。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向荣
  
  ★“觇文辄见其心”,看贺享雍的作品,是能够见到、触摸到作者的心搏的。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著名文学批评家 何西来
展开
精彩书摘
  现在想起来,我离开贺家湾那段日子,真像是走了几年亲戚,一回到贺家湾,我的心就踏实了。可是大侄儿你还不知道,我人是回来了,可那日子的艰难,却是你想不到的。我和我娘离开贺家湾的时候,除了自己一身换洗衣服和两床破棉絮外,什么也没带走。现在我要回来,继父同样只允许带走身上穿的衣服和一床破棉絮,其余什么也没有。话又说回来,除了这些东西,他也什么都没有。好在贺家湾的乡亲们虽然刚刚经历了大饥荒,哪家哪户的日子都不富裕,但他们见我可怜,全都古道热肠地来帮我。今天东家给我送来一把米,明天西家又给我送来一把面,连居家用的油瓶、盐罐、瓦瓮……都是大伙儿你凑一只、他凑一只,给我凑的。我现在还记得,我做饭用的一只半边铁锅,是你写进书里的贺世龙给我端来的。我吃饭的碗还是你娘给我端过来的,我今天不说,大侄子恐怕都不晓得。还有贺世普,那年他才考上城里师范学校,过年放假回来,把他一件不穿的旧衣服也给我了,是三个兜的学生服,用蓝膏脂染的。还有一个人我一定得给大侄儿说一下,就是土改时给我爹报信的郑家螃郑世才的女人刘良芬,她那时是生产队的保管员,见我回来什么都没有,人饿得黄皮寡瘦,虽然有众人东一把米、西一把面地帮衬,但那也不是长法,便从生产队留的稻种中,偷偷地给我称了四十多斤稻谷。分两次给我称来的,第一次多些,第二次少些,称来时还悄悄对我说:“别人问你哪来的稻谷,你就说是向人借的,千万不要说是我从保管室给你称来的,说出去了可不得了!”大侄儿你不知道,那时候盗窃集体粮食,轻则会被抓起来斗争,重则会被判刑,何况盗窃的还是种子呢!所以我想,这个女人冒这样大的风险来帮助我,可见她的心肠有多好!大侄子写书就要多写好人,你把她写进你的书里吧!
  我就这样回到了贺家湾。晚上,我躺在用几根树条支起来的床上,一翻身床就吱吱嘎嘎地作响,像是马上就要散架一样,但我听着从墙外掠过的风,看着从窗缝漏进来的月光,感到特别温暖。我在心里默念着那些帮助过我的人,感谢他们在我最最困难的时候把我收留下来,并给了那么多的帮助。说句不好听的话,大侄儿,要没有贺家湾收留我,我贺万山的骨头早烂成灰了,你今天哪里还能听到老叔摆龙门阵哟!
  可没有想到的是,老天爷给我的厄运还没有完,就在我刚刚安顿下来的时候,第二年春天,一场疾病又把我缠上了。这真是屋漏偏遭连夜雨,行船又遇顶头风呀!我得的是一种被乡下人称为“黄皮症”的病,也就是我们医家所说的“黄疸性肝炎”。那时候乡下得这种病的人很多,没想到被我遇上了。得了这种病,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发黄,不但眼睛发黄,而且身上的皮肤也跟着发黄,所以乡下人便叫它“黄皮症”。其实在头年冬天,这种病的症状在我身上就出现了。开始的时候,我觉得四肢酸软,浑身没有一点力气,就像几天没吃过饭一样。和大家一起出去干活时,没干一会儿,就想躺下来休息。起初我还咬紧牙关坚持,可后来实在坚持不住了,那锄头举起来,似有千斤重,不但手臂,就连脚都在打战。众人见了,叫我到一旁去坐一会儿,可是一坐下,就不想再起来了。大家都以为我是因为饿的,于是晚上又东家一碗、西家一瓢地给我送些粮食来。可是我明白并不是饿的,因为有刘良芬给我称的四十来斤稻谷垫底,加上生产队划给我的自留地里种的萝卜、白菜,也已经能够吃了,又有众人或多或少地帮助,我已基本上不会饿肚子了。
  ……
展开
目录
楔子
第一章 我爷爷和我爹都是乡村郎中
第二章 我治好了自己的病
第三章 我暗恋上了郑彩虹
第四章 我遇到了恩人叶院长
第五章 苏孝芳一出生就没了娘
第六章 我娶了郑彩虹
第七章 我有两次机会可以端上“铁饭碗”
第八章 我们收养了苏孝芳的私生子
第九章 贺春迷上了武术
第十章 贺春做起了“游医”
第十一章 贺健在城里开了医院
第十二章 贺健不给苏孝芳做手术
第十三章 你彩虹婶丢下我走了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