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决战》:
2010年8月,“天河一号”在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升级完成,峰值性能提升为4700万亿次,持续性能提升为2566万亿次,在2010年11月TOP500排名中位列世界第一,实现了从亚洲第一向世界第一的重大跨越,取得了我国自主研制超级计算机综合技术水平进入世界领先行列的历史性突破。
2010年8月,国防科大与湖南省政府、湖南大学签署“省校共建‘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协议”,采用适度规模的“天河一号”作为该中心业务主机,着力推动湖南科技和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11月28日,“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在湖南大学举行奠基仪式。
2011年1月,“天河一号成为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被557名两院院士投票选为“201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2011年1月,国防科大召开“天河工程领导小组会议”,启动亿亿次“天河二号”的论证和预研工作。
2011年2月,国防科大“天河团队”获国家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优秀执行团队”奖。4月,团队获凤凰卫视“2010~2011影响世界华人盛典”代表人物奖。
2011年3月9日,国防科大与广州市政府开始洽谈共建“广州超级计算中心”合作事宜。
2011年3月,时任国家副主席、军委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赴国防科大视察了生产中的第二台“天河一号”及相关成果。
2011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赴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视察了“天河一号”。
2011年6月,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天河一号”业务主机上线运行,为湖南省及周边地区提供超级计算公共服务。
2011年6月,日本克服地震灾后的重重困难,提前研制成功l亿亿次“京”超级计算机,夺取了新的世界第一,“天河一号”降为第二。
2011年11月,国防科大“新一代天河超级计算机研制项目”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专家评审,“天河二号”研制工作全面展开。
……
展开
——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河一号”总设计师、国防科大校长,杨学军
★无数次被亲朋好友问起自己长期从事的高性能计算机科研相关问题,倍感口拙——说也说不清楚:因为“天河一号”结识本书作者以来,就不断地惊叹于作者对科学工程技术的独特视角和透切领悟。通读本书,更是领会到作者把枯燥死板的高性能计算理科男调教成生动活泼暖男的深厚功力。
——“天河二号”总设计师、国防科大计算机学院院长,廖湘科
★通俗地说,超级计算机可以算天、算地、算人。我们使用超级计算机给大地做CT,寻找石油。分析人的基因,解读生命奥秘;实现数值风洞,使新设计的飞机飞得更快更省油;分析过去的气候情况,预报未来气候变化……超级计算机时时刻刻在为我们服务。超级计算机也是科技创新的加速器,鲜有一个学科像计算技术这样能为众多科学研究服务。在“天河一号”上,每天有14000余个应用程序在运行,它们对应着数百余个科学研究和探索活动,常年累月。这可是一支不可小觑的科技创新力量。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世界计算机发展的历史画卷和我国超级计算机自主研制的艰辛历程和辉煌成就,很值得一读。
——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主任,刘光明
★中国高性能计算机TOP100排行榜自2002年起发布的这十几年以来,以曙光、神威和天河等为代表的国产超级计算机研制水平和性能走过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跟随到引领的跨越式发展历程。用排行榜的数字来记录中国超算、特别是天河超算的崛起过程虽然客观。但冰冷的数字不足以全面反映中国超算发展过程中的人与事、经验与教训。本书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基础,以一个全新的视角记录总结和梳理天河超算研制的成功经验,为今后中国超算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中国高性能计算机TOP100排行榜发起人,张云泉
★作为中国生物界大数据的主要产出者和天河超算的大用户,我有幸见证了天河系列由追赶到引领的成长历程,并为其长时间雄踞世界第一而骄傲。拜读本书,为我国超级计算发展的艰辛而感慨,回想中国基因组大科学发展的曲折,颇有同感。我们也经历了从跟踪、参与到同步甚至部分领先的过程。而今具有全球最强生命大数据产生能力的华大基因与世界最强计算能力的“天河”系列紧密结合,进行生物超大数据计算,正在为生物育种与医学健康带来根本性的变革。基因科技造福人类、引领新兴生物经济的时代,近在咫尺。
——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