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桀骜不驯、特立独行,一半出自天性,一半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身为女人,梁白波的天性中自有柔弱之处,无论她过去如何掀起惊涛骇浪,随着年岁的增长、经验的沉淀,到后来,还是有安定下来的渴望。
1935年,从菲律宾回到上海的梁白波,住在北京路一家二手铁器店楼上。每当她上下楼时,木头扶梯发出“吱吱呀呀”的声响,似乎比几年前她离开时更加经不起摇晃,随时有坠落的危险。
——几年前的离开,是为了躲避灾祸。
梁白波在新华艺专和西湖艺专学习油画,毕业后参加了由庞熏琹等人组织的新美术运动油画组织决澜社。除了画画,梁白波还参加了一些政治活动。1931年,白波为朋友殷夫的诗集《孩儿塔》创作了九幅插图。画插图不难,难的是给诗集画图。诗与画的转换和对应,诗的意识形态和画面的意境传达,倘若没有诗人的气质、画家的灵性,插图的效果难免突兀。梁白波恰好集思维、技巧、诗心、灵性于一身,年仅二十岁的白波,是缪斯女神的宠儿。
不幸发生了。诗集出版没多久,殷夫在上海龙华遇害。为了避免受到牵连,梁白波只能远赴南洋,暂时在菲律宾的一所华文中学教美术。
现在,她回来了。北京路上这间房子是母亲留给她的,破败简陋,但没有关系,即便居无定所,梁白波也能接受。张若谷写过一本《婆汉迷》,法文Bohemian的音译(今译波西米亚人),指流浪汉或落拓不羁的艺术家。梁白波迷恋婆汉的生活。婆汉也要吃饭。回国后的梁白波,却一直处在失业状态中,生活窘迫。
“给《时代漫画》投稿吧!杂志社离你家很近,投稿方便,如果他们刊发了你的画,一次能得稿费五元呢!”
朋友们知道白波的才华。学油画的去画漫画,行吗?梁白波知道,漫画是夸张的艺术,生活中的笑料经过夸张,便容易引人发笑。她得把周围的形象漫画化,才能获得有趣的效果。沉思中,灵感飞来,她拿起画笔,画完画,稍做考虑,又加上了一个标题:《母亲花枝招展,孩子嗷嗷待哺》。
画稿投过去之后,很快,《时代漫画》的主编鲁少飞约她来编辑部见面。
杂志社离得不远,在那座办公楼里,汇集了邵洵美投资的“时代图书”旗下的“五大杂志”。梁白波看到《时代画报》的牌子,没做考虑,直接推门而入。
屋内,一名蓄着八字胡的青年男子扭头望向她。
梁白波尚不清楚,她要找的是鲁少飞的《时代漫画》,而不是这名男子所在的《时代画报》。
当然,这不妨碍什么。因为她所遇到的,正是当时在上海滩大名鼎鼎的漫画家叶浅予,家喻户晓的漫画人物“王先生”的创造者。
有关叶浅予的“王先生”,上海的大街小弄,流传着一首很好玩的打油诗:“锃亮光头像电灯泡,八字胡子翘了翘;倒挂眉毛抖又抖,走起路来摇三摇;屋里住
勒石库门,日脚过得蛮风光;喜欢女人怕老婆,欲火焚身差点命报销。”长篇漫画《王先生》先是在《上海漫画》上连载,三年后,因《上海漫画》停刊,移到了《时代画报》上继续登载。
叶浅予的目光在梁白波身上从上到下溜了一圈,再次触碰到她的眼波时,竟呆了一呆。
谁都没有料到,初相遇时的这一照面,会是两人之后长达四年的情爱之旅的开端。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