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英国文学史论.上卷.Volume 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4634397
  • 作      者:
    王守仁,何宁编
  • 出 版 社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王守仁,英国伦敦大学博士,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外国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英语文学研究分会会长、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会长。长期从事英语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已发表论文130多篇,20世纪90年代初在英国出版学术专著Theatre of the Mind(《19世纪英国诗剧研究》),近年来的著作有《性别·种族·文化》、《新编美国文学史》(第四卷)、《20世纪英国文学史》、《英国文学简史》、《英国文学批评史》,主编<20世纪外国文学史》(第二卷)以及《英国文学选读》等教材。
  
  何宁,南京大学博士,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图文学研究》、'当代外国文学》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哈代研究史》、《20世纪英国文学史》(合著)等。
展开
内容介绍
&nbsp;&nbsp;&nbsp;&nbsp;本书精选英国文学史各时期内具有代表性的重要作家,深入剖析这些作家的重要作品对推动英国文学发展所作的贡献,虽属分篇散论,但各家言说对经典文本均有新的阐发,并能会通合一。擴稿人都是术业有专攻的学者,在相关领域进行专门研究,关注文本与社会文化历史语境之间的复杂互动,洞隐烛微,力求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新的发现,道人所未道,体现了当代中国英国文学研究的水准。
<br />&nbsp;&nbsp;&nbsp;&nbsp;
展开
精彩书摘
  为什么两个人单独在一起时苏菲娅又似乎一万个不情愿呢?亨特这样写道:“她一会儿显得绝不会接受他,后来她又接受了,没有向我们解释她为何犹豫,为何改变心思。我们要愿意,只能解释说她有些谨慎,或故作忸怩。”(Hunter,Occasional190)关于苏菲娅服从父亲,同意立刻结婚,黄梅认为,“讲故事人为快快打发琼斯去往那早已为他选定的圆满归宿而或多或少地牺牲了女主人公性格的一致性,致使叙事中出现了一道不大不小的裂痕”(245)。这种观点自然有一定道理。但是,从《汤姆·琼斯》本身的叙述来看,菲尔丁的处理更符合苏菲娅的性格。虽然苏菲娅在比较短的时间里从拒绝转为接受汤姆,但是这并不能作为菲尔丁临近结尾匆忙应付的证据;相反,这种变化恰恰符合人物性格和喜剧情节发展的要求。
  这一章的故事(或对话)发展,可以分为四步。首先是解疑释惑。虽然汤姆曾经给苏菲娅写信,米勒太太也曾向苏菲娅解释汤姆给白乐丝屯夫人求婚信的原因,但是苏菲娅需要听到汤姆自己的亲口解释。关于那封求婚信,汤姆“以最庄重严肃的态度表白,您所听到的全属事实”(1423)。接着,汤姆又从当时写信的目的、解脱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解释,最后对此信让苏菲娅受到折磨而后悔不已。这一番解释终于得到了苏菲娅的谅解,说她“不相信,也并不能相信”此信还能有别的目的。但是,她接着单刀直入,提到汤姆与白乐丝屯夫人的暖昧关系:“经过厄普顿那一场以后,我痴心妄想,认为您为我心肝摧折,您也装模作样,显得您为我心肝摧折,正在那个时候,您可那样快当麻利,就跟另一个女人又搞起幽期密约来!一点儿不错,您的作为真得说是荒唐离奇。难道我对这样一个人说的甜言蜜语,能相信是真挚诚实的吗?退一步说,就算我能相信,那我跟了这样一个特好翻云覆雨的人,敢保能有幸福可言吗?”(1423)汤姆与白乐丝屯夫人的关系是在特殊境况下的特殊事件,要解释清楚谈何容易。汤姆只能以自己当时处于“山穷水尽、日暮徒穷之中”来辩解。他还恳求道:“如果您的善良之心,足以对既往不再深究,那就求您不要因为担心将来,而残酷地堵塞了您对我的仁慈之路吧”(1423-1424)。
  ……
展开
目录
前言<br /><br />试论《坎特伯雷故事》的多元与复调<br /><br />圆规:&quot;终止在出发的地点&quot;<br /><br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人宇宙观管苑<br /><br />作为民族诗行的五步抑扬格:16世纪英国诗人的建构与实践<br /><br />《为诗辩护》与伊丽莎白时代文学批评的&quot;自我塑造&quot;<br /><br />对历史与权力的表征<br /><br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形态<br /><br />莎土比亚末期作品的划分和命名<br /><br />论《鲁滨逊漂流记》中的启蒙理性和主体观<br /><br />关于《汤姆琼斯》的几个问题<br /><br />论英国感伤主义文学<br /><br />论《项狄传》中的时间机制<br /><br />18世纪诗歌批评<br /><br />《理智与情感》中的&quot;思想之战&quot;<br /><br />拜伦对西方叙事诗传统的继承与创新<br /><br />论雪莱的&quot;必然性&quot;思想<br /><br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