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规模敏捷开发实践:HP LaserJet产品线敏捷转型的成功经验:how HP transformed laserjet futuresmart firmware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1442967
  • 作      者:
    (美)Gary Gruver,(美)Mike Young,(美)Pat Fulghum著
  • 出 版 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大规模敏捷开发实践:HP LaserJet 产品线敏捷转型的成功经验》是大规模敏捷软件开发领域的经典著作,是世界一流IT 企业成功实施大规模敏捷的经验结晶。来自惠普的3 位作者均是有近20 年从业经验的敏捷先锋,以故事的形式详细地阐述了他们亲历的 LaserJet 产品线成功实现敏捷转型的完整过程、具体方法和宝贵经验,被奉为大规模敏捷软件开发领域的经典案例,为大型组织或大规模敏捷开发团队应用和实施敏捷方法提供了详细指导。
  《大规模敏捷开发实践:HP LaserJet 产品线敏捷转型的成功经验》共16章。第1~5章介绍了大型组织推行敏捷方法的基础,如敏捷的原则和实践、如何让敏捷辅佐业务目标、如何让架构支撑业务目标、如何用敏捷理念稳固新的架构、大型组织实施敏捷的关键等;第6~7章详细介绍了大型企业实施敏捷需要使用的工具和方法,并通过案例讲解了如何用敏捷方法对现有项目或产品进行改进;第8~16章则详细讲解了HP LaserJet 产品线成功实施敏捷的完整过程,包括大型创新组织做估算的难点、大规模敏捷中的项目管理、跨地域和跨文化的高效敏捷开发模式、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能提升生产效率的工具、如何通过敏捷方法提高团队的灵活性,以及敏捷方法对整个HP LaserJet 产品线带来的好处等。

展开
精彩书摘
  1.3  快速指引:敏捷与瀑布模型的对比
  敏捷的很多开发理念见证了从传统的瀑布开发模型转型到敏捷开发所带来的好处,这里我们有必要向刚了解敏捷概念的人重新指出敏捷开发有哪些好处。传统的瀑布模型软件开发方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广泛收集需求阶段:在这个阶段,项目开发的细节都记载在文档里,使得开发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他们想要做什么样的东西,什么时候完成。
  2.细致的计划阶段:提供估算和开发内容的阶段。
  3.开发阶段:所有的功能按照需求规格书里描述的被开发出来。
  4.集成和质检阶段:经过开发,几个模块被组合起来,然后进行严格的测试以达到发布标准。
  敏捷创始人在使用了多年的瀑布方法后发现,这样的流程有几个重要缺陷。一是随着团队对项目了解的深入,需求随时可能会改变,刚开始认为重要的功能,之后可能会放在低优先级去做。另一个缺陷是,在项目前期做了大量的计划和设计工作,而事实上,这样的计划和设计都是不靠谱的。开发、集成和测试周期在瀑布模型中会显得特别长,有时候会一拖再拖没有终点。
  敏捷方法利用其实践证实了它可以很好地解决瀑布模型的几大缺陷。第÷,遵循JIT(Just in Time)原则,认为需求在不同阶段应该有不同的粒度,不可能面面俱到。敏捷倾向于和客户保持良好的沟通,通过展示代码和最近实现的功能,让客户提供建议,使得客户可以和团队一起紧密地参与需求的产生过程。这里最基本的一个方法是在项目刚开始的时候,从最重要的功能开始向客户展示,并实现客户对该功能的需求,而不是等到我们认为我们在最初分析的需求已经做完了。这样所带来的好处是,客户可以马上看到团队的交付物,并且通过对交付物的使用,有些刚开始认为重要的功能可能就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更有价值的是,我们可以让我们的客户更早的获得他们最关心的那些功能,而不是等很长时间和其他交付物一起获得。
  第二,敏捷带来的很多变化可以很好地解决以前集成和测.试面临的挑战。在敏捷中确实会碰到很多改变,代码会经常集成到一起,提前确定他们是否相互工作。这样做的原因是可以确保项目在任何时间点上都可以交付一个可工作的、高质量的软件。而不是需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集成和测试环节。在敏捷中,这是一个伴随着软件开发持续不断的活动,要实现这样的机制,需要有持续集成和自动化测试的配合。把这些实践活动都执行到一起,直到有一天客户认为软件已经实现了他们需要的功能,我们就可以随时打包准备部署了。这就是敏捷和瀑布模型的最大不同之处,这里是想向敏捷初学者介绍一下,好让大家有一个简单的认识。
  ……
展开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 敏捷原则与敏捷实践
1.1 《敏捷宣言》背后的原则
1.2 我们所采用的敏捷/精益原则
1.3 快速指引:敏捷与瀑布模型的对比
1.4 小结
第2章 让敏捷辅佐业务目标
2.1 背景:HP FutureSmart Firmware案例分析
2.2 HP FutureSmart Firmware成本和周期驱动优先
2.3 HP FutureSmart Firmware架构和流程重构的价值主张
2.4 通过业务分析确立开发目标
2.5 小结
第3章 让架构支撑业务目标
3.1 现有架构的挑战
3.2 支撑业务的架构:动态演进以及前向兼容
3.3 持续改进和易于维护的架构
3.4 小结
第4章 如何用敏捷理念稳固新架构
4.1 迭代地重构架构
4.2 取得进展
4.3 薄片模型
4.4 架构演示过程中实现文化上的转变
4.5 小结
第5章 大型组织实施敏捷的真正秘密
5.1 根据群众意愿而改变
5.2 沟通从度量开始
5.3 敏捷管理的迭代模型
5.3.1 小里程碑目标
5.3.2 将目标关联起来跟踪
5.3.3 沟通
5.3.4 学习
5.3.5 敏捷式调整
5.4 小结
第6章 持续集成和质量系统
6.1 减少编译资源和时间:持续集成
6.2 通过持续集成实现高质量:自动化分层测试
6.2.1 L0测试
6.2.2 L1测试
6.2.3 L2测试
6.2.4 L3测试
6.2.5 L4测试
6.2.6 发布流水线的持续改进
6.3 自动发布流水线带来的生产率
6.4 企业级软件系统特别需要注意的几个地方
6.5 小结
第7章 驯服计划兽
7.1 用初略预测和趋势观察预测
7.1.1 初略预测:让R&D部门尽早介入初始工作
7.1.2 趋势观察预测:快速反馈需求提出者(他们想在什么时候要这个功能)
7.2 清晰的优先级
7.3 及时的用户故事定义
7.3.1 对系统工程师角色的投入
7.3.2 让市场人员负责1-N需求列表
7.3.3 引入技术架构师
7.3.4 让项目经理成为“功能开发组长”
7.3.5 重用需求和测试标签来增加可扩展性
7.3.6 用实物代替估算交付
7.4 说服业务人员:敏捷计划也可行
7.5 小结
第8章 在大型创新组织中做估算的难点
8.1 瀑布模型和挑战
8.2 敏捷方法
8.3 敏捷方法面临的挑战:大型架构的成本投入
8.4 改变管理模式并将管理和业务方向相结合
8.5 小结
第9章 大型组织敏捷中的项目管理
9.1 统筹和排优:项目群经理
9.2 全权负责:部门经理
9.3 健壮性和扩展性:架构师
9.4 将高层整合到一起
9.5 小结
第10章 组织级方法:管理劣势项
10.1 测试责任制组织
10.2 组件型和功能型组织方式
10.3 传统项目管理与Scrum自我管理
10.4 小结
第11章 横跨美国和印度文化的高效敏捷开发模式
11.1 经验1:提问权限
11.2 经验2:确保互访时间
11.3 经验3:从小成功开始
11.4 经验4:利用时区差异
11.5 经验5:关注培训——不放松
11.6 经验6:人是团队的根本
11.7 通过组织调整最大限度使用海外团队
11.8 小结
第12章 正确的工具:对生产率有量级的提升
12.1 公共开发环境
12.2 为自动化测试创建模拟和仿真环境
12.3 支持可扩展的测试架构:公共测试框架
12.4 自动化测试最重要的一点:虚拟机供应系统
12.5 实时的度量和跟踪
12.6 集成的工具集
12.7 好的工具值得投入
12.8 小结
第13章 真实世界的敏捷结果:HP FutureSmart Firmware
13.1 解放资源到创新
13.2 R&D和开发人员生产效率
13.3 提升对现有产品的支持
13.4 小结
第14章 提高企业管理灵活性
14.1 敏捷转型对其他R&D组织和质量系统的影响
14.2 敏捷转型对产品群组的影响
14.3 敏捷转型对非R&D的产品生产组的影响
14.4 组织灵活性的边界在哪里
14.5 HP FutureSmart Firmware敏捷转型后的变更管理
14.6 小结
第15章 规模化敏捷结果和我们预期的不同之处
15.1 敏捷推广的不同期望
15.2 注重团队灵活性而不是运作方式
15.3 改变部署流水线
15.4 拥抱敏捷带来的变化
15.5 企业级的任务追踪和持续改进
15.6 小结
第16章 启程
16.1 想清楚第一步踩在哪里
16.2 FutureSmart转型的下一步
16.3 决定你的第一步
16.4 小结
附录A 敏捷软件的十二条原则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