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建筑文化遗产.12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1848708
  • 作      者:
    金磊总编
  • 出 版 社 :
    天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建筑文化遗产(12)》内容包罗万象,既有对古建修复工作的纪事与总结,又有对现存古建书籍、影像等资料的研究与评论,还有对国外古建筑及文化遗产的一些实地考察和汇总。《中国建筑文化遗产(12)》内容丰富,专业知识深广,对古建筑类研究人员具有很强的知识普及、更新作用,对其今后的实际工作也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二、买现陈列展览的观赏性
  故宮博物院的宫廷史迹部分展示方式是典型的复原陈列,以保存历史原貌为主旨,例如太和、中和、保大殿,乾清、交泰、坤宁后三宮,养心殿,西六宫除永寿宮以外的各个殿字,均是宫廷史迹原状陈列场所。这些展示场所全部根据历史文献记载进行布置陈设,最大限度地再现当时皇家政务和内廷生活场景,对于历史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最受普通观众喜爱,做到了雅俗共赏。原状陈列虽然反映的只是历史的某些侧面,但是它能真正地再现当时的社会生活场景,并直接诉诸观众的视觉,给观众以感性的认识,有助子人们对历史时期、历史环境及其当时社会生活的了解。既然是”原状”,就要以严格的史实作为依据,以科学、认真的态度进行考证,设计出原状陈列的真实性、可信性与历史性和艺术性。
  19世纪50年代之前,一般平民对参观博物馆几乎毫无兴趣,不仅对内容看不懂,而且视觉上也感到疲劳和不适。英国著名的工艺美术家H.寇尔(H.Cole)首次提出要把工艺美术与陈列展示内容有机结合,例如通过-油画、水彩画、雕塑、木刻等帮助观众了解陈列展览内容及重点,减少疲劳,还可以在身心愉悅中得到美学享受。此后,陈列展览的理论与技巧不断创新,博物馆领域也出现了专职的陈列展览设计人员,极大地改变了陈列展览形式设计水平,影响着博物馆的公众社会形象。今天,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向着艺术化、人性化、数字化等方向发展,努力寻找更符合现代博物馆陈列展示特点的传播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发展,陈列展示形式远远超越了传统的图文展板的静态展示,例如模型演示、景观再现、视频展播、幻影成像、主题剧场、互动体验项目等各类动态展示,通过视觉的新颖性和;中击力,很容易激发公众主体参与意识,唤起共鸣。陈列展览技术在博物馆的合理应用,依托于文化创新的设计理念,实现陈列展示功能需求与新技术、新材料的合理把握,陈列展览设计与艺术表现形式的相互渗透,陈列展示空间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体现出博物馆专业人员与展览设计与施工制作等方面的高度协调配合。
  陈列展览是一门综合性的空间艺术。陈列艺术设计几乎包括所有造型艺术的手段,融建筑艺术、工艺美术、绘画雕塑等各方面子一身。传统的博物馆陈列展览,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把文物展品名称、年代、类别等静态信息传达给观众。在这样的传播环境下,观众只能被动地观看展品信息。但是,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不仅需要一时的视觉;中击力,更需要引发沉思,满足欣赏需要。文物展品是展示空间的主角,应以最有效的空间分割,使所有展品都散发出文物所具有的魅力,使文物展品的展示秩序更具有逻辑性,使各陈列单元空间分布更具有合理性,从而使文物展品达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因此,对于陈列展览应实施全面的质量监督、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通过改进展览展示的方法,使说明文字更通俗、字体更清晰、距离更接近等,便利参观者理解展览内容。为了确保文物展览还原历史的真实性,应对文物展览中复制品的准入条件作出严格要求,分析文物复制品参与展览的必要性,确定陈列展览中复制品所占比例。同时,展出的复制品数量和内容应在陈列展览的介绍中予以明确说明,在展出标签中予以明确标注,并对原物原作的情况作出简要介绍,避免造成以仿传真,以误传误的不良后果。
  每一个陈列展览都应具有独特的品质,审美风格应当与展示内容相呼应,绝不能因为盲目追求形式美而伤害陈列展览的思想性和科学性。反之,如果陈列展览所表达的视觉感受、所营造的环境气氛,与展览主题和内容设计互为表里,就可以使陈列展览的主题、内容、信息、知识与形式、视觉、环境、感受相映生辉,使陈列展览的思想性、学术性和知识性,伴随观赏性、趣味性和互动性,浸入观众的脑海心田,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么这种审美不仅有利于观众理解展览内容,甚至美本身就成为参观学习的动力。
  ……
展开
目录
总编的话
致敬建筑中国
特稿
毛主席纪念堂建设的回忆
韶山红色建筑的沿革与文化传承
解读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思想性与观赏性
华夏建筑文明
我们救了古城。还是古城救了我们?
广府古城保护规划汇报的感悟
山西太古孟氏二园纪略
马戛尔尼使团与“中国热”的再度兴起
南京秦淮河房厅的建筑技艺
关于元大都大城城墙修筑时间的探讨
双城记
浅析澳门和香港的城市文化遗产保护
学科建设
20世纪建筑遗产评估标准相关问题研究
建筑故宫与世界
故宫建筑解读(五)
以“信仰之心”深读故宫“雨花阁”
事件,论坛
再议重庆建筑特色
“文化重庆·建筑特色”论坛之二侧记
“2013恭王府论坛”在京举行
共话中欧王府与古堡遗缸博物馆发展之道
建筑设计的人文精神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年会在沪召开
建筑师与建筑摄影家的盛会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摄影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与学术交流
活动侧记
凝聚文化精髓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建筑设计企业文化塑造及传播”全国工商联房地产设计
联盟建筑师茶座侧记
中国建筑学会甲子华诞庆典系列活动隆重举行
专辑
中国建筑文化遗产年度报告(2013秋季版)
设计的遗产(九)
书写设计的历史与文化
德国“新收藏”博物馆的理念与运作
文化遗产机构链接4则
创意设计
做得体的建筑
河北省博物馆设计构思众人谈
温故知新
河北博物馆设计与建造
工程地域性延续性思考
援毛里塔尼亚友谊医院工程
设计之都·智慧城市
七大创意版块点亮北京国际设计周
伦敦:庆祝创意活动
域外视野
历史名城阿尔勒
欧洲诸城的“后奥运”省思
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
故宫大高玄殿建筑群木结构的树种配置与分析
随感/短论
废墟的辉映
阿里古格王朝都城遗址
罗马万神殿古门的修缮
设计在于细部
外滩光大银行底层大厅西墙木门设计
建筑甲子1953
六十年的学习六十年的传承
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楼庆西先生
建筑摄影
中国建筑摄影师作品八人展
用思想·构图
荐书/荐刊
珍稀的《孙中山先生陵墓图案》
新闻/视点/专题
新闻12则
芬兰赫尔辛基设计博物馆
更正
勘误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