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的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1.2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研究述评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综合评价
1.3 总体构想及研究思路
1.3.1 总体构想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第2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界说
2.1.1 美术及其本质
2.1.2 科学技术及其本质
2.1.3 共生及其种类
2.1.4 背离及其种类
2.1.5 张力内涵的解读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对立统一规律及其在本研究的应用
2.2.2 差异协同理论及其在本研究的应用
2.2.3 后现代主义科学观及其在本研究的应用
2.2.4 多元主义的科学哲学观及其在本研究的应用
第3章 美术与科学技术的共生
3.1 美术与科学技术同源
3.1.1 从原始混合文化看美术与科学技术的同源
3.1.2 从原始思维看美术与科学技术的同源
3.2 美术与科学技术互纳
3.2.1 美术对科学技术的运用
3.2.2 科学技术对美术的吸收
3.3 美术与科学技术共生的归因分析
3.3.1 美术与科学技术有着共同的探索目的和探索动机
3.3.2 美术与科学技术都是把创造性放在首要的位置
3.3.3 美术活动与科技活动在思维方式上具有互补性
3.3.4 美术活动与科技活动本质上的一致性
3.4 美术与科学技术共生的文化价值
3.4.1 正视科技与美术的互利共生关系有助于人的幸福的实现
3.4.2 科技与美术的互利共生必然推动科技与美术在各自领域的健康发展
3.4.3 科技与美术的互利共生必然带来社会文化的整体繁荣与发展
3.4.4 科技与美术的互利共生还会促进文化管理的进步
第4章 美术与科学技术的背离
4.1 美术对科学技术的背离
4.1.1 表现主义作品对科学技术的背离
4.1.2 立体主义作品对科学技术的背离
4.2 科学技术对美术的背离
4.2.1 摄影科学技术运用于美术造成美术创造活动平庸化
4.2.2 材料科学技术与机械科学技术应用于美术诱使美术作品批量化
4.2.3 信息科学技术应用于美术诱使美术作品商品化
4.2.4 科学技术对美术的背离在新印象主义得以具象化
4.3 美术与科学技术彼此背离的成因分析
4.3.1 美术与科学技术思维方式和语言工具上的差异
4.3.2 美术与科学技术创作成果中包含着个性差异
4.3.3 美术创作与科学探索对想象的运用明显不同
4.3.4 美术与科学技术所诉诸的表达方式完全不同
4.3.5 美术与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不同
4.3.6 当代科学技术的运用剥夺了美术本质
第5章 美术与科学技术共生与背离的张力
5.1 美术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张力客观存在
5.1.1 美术的进步需要科学技术的推动
5.1.2 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美术的非理性因素的介入
5.2 美术与科学技术关系在传统哲学领域的历史错位
5.2.1 传统哲学对美术的贬抑以及使其面临的困境
5.2.2 传统哲学对科学技术的高扬以及遇到的问题
5.3 美术与科学技术共生的张力
5.3.1 美术与科学技术共生的类型
5.3.2 美术与科学技术共生的张力支点
5.3.3 美术与科学技术共生的张力得以维系的条件
5.4 美术与科学技术背离的张力
5.4.1 美术与科学技术背离的类型
5.4.2 美术与科学技术背离的张力支点
5.4.3 美术与科学技术背离的张力得以维系的条件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美术与科学技术的共生与背离》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在介绍选题背景、选题目的及意义的基础上,揭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并对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综述与评价,明确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本研究的创新点;第二章,在对基本概念加以界定的基础上,阐述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辩证法的矛盾对立统一规律、系统论的差异协同理论、后现代主义科学观、多元主义科学哲学观;第三章,从历史考察和实证分析两个视角,论证美术与科学技术的共生,并对美术与科学技术的共生关系进行了本质追问及归因分析;第四章,提出和论证美术与科学技术的背离,包括科学技术对美术的背离和美术对科学技术的背离两个方面,同时,分析科学技术与美术彼此背离的成因;第五章,进一步阐述美术与科学技术共生与背离的张力;第六章,为研究结论,立足于后现代主义科学哲学观,提出科学技术对美术的背离是无益的、美术对科学技术的背离是有益的结论。《美术与科学技术的共生与背离》适用于艺术学一级学科下设的美术学一级学科门类各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同时,可作为高等院校美术学院的教学、科研及管理人员的研究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