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中国人为什么爱玉、赏玉、敬玉――谈中国玉文化与玉观念/2<br /><br />第2章 论和氏璧为何不能制成传国玉玺/10<br /><br />一、惊心动魄的记载和扑朔迷离的传说/11<br /><br />二、璧的结构形状特征和类型/13<br /><br />三、璧不可能改制成玺的原因/19<br /><br />四、概念模糊等造成千古迷阵/21<br /><br />五、和氏璧的玉质、产地/25<br /><br />六、和氏璧归落何处/36<br /><br />第3章 对黄龙玉市场现象的思考与辨析/44<br /><br />一、黄龙玉是“玉”不必置疑/44<br /><br />二、“黄龙玉”与“黄蜡石”的联系和区别/46<br /><br />三、珠宝行业衡量宝玉石价值的误区/47<br /><br />四、对黄龙玉现象的理性认识/49<br /><br />五、对黄龙玉价值走向的预测/51<br /><br />第4章 谈对翡翠玉件的欣赏/56<br /><br />一、提高欣赏玉件能力的必要性/56<br /><br />二、专业化的欣赏/57<br /><br />三、大众化的欣赏/60<br /><br />第5章 翡翠“赌石文化”和赌石/66<br /><br />一、魅力长存的翡翠赌石文化/66<br /><br />二、笔者看翡翠赌石文化/68<br /><br />三、看破翡翠赌石上的“猫腻”/70<br /><br />四、翡翠赌石“赌”什么?赌石的三个普通例子/71<br /><br />五、进入内地的石头很难“赌”的原因/75<br /><br />第6章 对玉料玉器“地张”(底)的完褴理解/80<br /><br />一、玉料玉器“地张”(底)的概念和内涵/80<br /><br />二、关于翡翠的“地张”(底)/81<br /><br />三、对翡翠“地张”(底)的评价/82<br /><br />四、对翡翠“地张”(底)的命名/83<br /><br />五、质地(种)和“地张”(底)的关系/84<br /><br />第7章 关于“玉无价”的观点/88<br /><br />一、第一种观点/88<br /><br />二、第二种观点/89<br /><br />三、玉无价是一把双刃剑/90<br /><br />第8章 应逐步建立我国珠宝玉石标准体系/94<br /><br />一、建立标准体系是产业兴旺和学科成熟的必要条件/95<br /><br />二、珠宝玉石标准体系的内容和现阶段制定标准的重点/97<br /><br />三、思维和方法正确就能解决千差万别的复杂问题/98<br /><br />四、循序渐进,扎实稳妥,求真求实,不片面追求完美/101<br /><br />附:致二十一世纪首届全国珠宝学术会议组委会的信/104<br /><br />第9章 国宝云子――云子材料是否有奥秘/106<br /><br />一、云子的历史/106<br /><br />二、云子的特征/107<br /><br />三、云子的材料、制作工艺及分类/110<br /><br />四、小小云子创辉煌/112<br /><br />五、对解决围棋困境、提升云子质量的思考和建议/1 14<br /><br />第10章 市场中常见玉器的肉眼鉴别/118<br /><br />一、肉眼识玉的主要着眼点/119<br /><br />二、市场中几类玉器(石)的外观特征/121<br /><br />三、对市场中常见玉石的识别/127<br /><br />附:翡翠识别歌/131<br /><br />第11章 谈翡翠的价格走势及消费、收藏和投资/138<br /><br />一、玉的价格是一个范围值/138<br /><br />二、近几年翡翠的价格变化情况/139<br /><br />三、翡翠价格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142<br /><br />四、对收藏者和投资者的忠告/144<br /><br />第12章 为什么说珠宝鉴赏是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完美结合/148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