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一经公布,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改革60条”能否重启中国经济,将中国带到新的历史起点?中国改革再出发,这一次与以往历次改革在方向、目标、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13位中国经济学界权威学者,以各自的专业研究领域为视角,为读者一一揭开隐藏在《决定》条文背后的意义。
为什么要有“改革六十条”/ 汪丁丁
为什么要有“改革六十条”?因为,顶层与基层达成改革的共识之后,最大的阻力来自中间——积重难返的中间层,他们远比顶层保守又远比基层凶狠。所以,中国的改革,往往需要“顶层设计”,非如此而不能摧毁中层阻力。并且,顶层的设计必须在各领域、各主题有足够明确的改革方针,否则就被中间层扭曲,用来维护或强化既得利益。
为什么改革动力只能源于基层和顶层?因为社会矛盾最终集结为顶层感受到的政治压力,中间厚重的官僚群体本质上只有压力上传和下达的功能。
事情当然远比上述的复杂许多。例如,顶层的结构,据我的观察,不是铁板一块,从来不是。尤其因为,中国的政治从来不是规则政治而是人情基础上的政治,犹如中国的理从来不是“法理”而是宗法基础上的“情理”。所以,中层的利益派系必定要反映为顶层关系——“党内无派,千奇百怪”。
我常想的一项研究工作,与口述党史密切相关,采取的方法称为“网络社会科学”方法。这样,我们可能更科学地描述权力结构及其代际变迁。
在很多年里,我记得第一版《美国与中国》(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的结尾处(但目前的版本都没有这一结尾),费正清写过一项预言:中国两千年政治传统的最沉重包袱就是官僚政治的包袱,很难相信目前的政权能够长期回避这一问题。可惜,我始终找不到这段文字,以致我必须怀疑它是否存在过。好在它表述的这一判断,十分真切。例如,王亚南写过《中国官僚政治》,费孝通和吴晗写过《皇权与绅权》,都可支持这一判断。尤其是皇权与绅权的探讨,让我们有足够理由推测,乡绅阶层的消失,极大强化了官僚政治的官僚性。因为,绅权代表局部利益,以往的政治,有许多冲突着的局部利益,通过绅权上传至顶层。宗法基础消失之后,法律——它要求“齐一性——倾向于取消局部利益,而齐一性的最佳执行者就是官僚——俾斯麦意义的“好官僚”(而不是贪腐官僚)。因此,中共改革需要破除的官僚阻力,远比以往的政权要强大许多。也因此,任何“六十条”,看起来都是必需的,比任何简约但符合“法”的消极本质的“十条”更符合中国政治状况。
最后,或许我要引述休谟政治哲学的一项基本原则:两害相争的时候,受害者受益较多。所以,与一种威胁相比,我们希望引入与它竞争的另一种威胁。你知道为什么英国的政治体制被认为最好?因为,在几百年里,王权不得不与平民结盟以平衡来自国内外贵族的政治压力,同时,贵族也希望与平民结盟以抗衡王权。于是,中间投票人定律就开始起作用,最终导致普选制和政治民主。
……
引言/高尚全
我参与起草的那些三中全会《决定》
一、十二届三中全会:第一个关于改革的决定
二、十四届三中全会: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十六届三中全会:如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四、历次大会对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论述
五、我参与中央重大文件起草过程中的体会
改革灵魂——如何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
郎咸平 改革再出发:我所理解的三中全会
一、三中全会《决定》,是危机倒逼改革的结果
二、五板斧勾勒出中国改革路线图
三、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才是改革的总抓手
四、农民、市民和企业家:谁的受益最大
林毅夫 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同样重要
一、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历史探索
二、经济发展需要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
三、中国渐进双轨制的利与弊
樊纲 负面清单管理市场,正面清单监督政府
一、正确认识“负面清单管理”
二、正面清单管理的主要功能
三、如何贯彻正面清单管理
改革布局——整体设计与改革路线图
郑永年 三中全会回答了什么样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
一、历次三中全会要回答什么样的问题
二、此次三中全会要回答哪些经济领域的问题
三、此次三中全会要回答哪些政治领域的问题
四、此次三中全会是否忽视了什么重大问题
华生 细读“改革60条”:重点、难点与疑点
一、指导思想的转变:市场的作用从“基础”到“决定”
二、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
三、现代市场体系的完善方向十分明确
四、借鉴成熟的市场经济法治国家的经验转变政府职能
五、财税体制改革关系国家治理的基础
六、城市化转型与土地陷阱
七、社会保障方面的重大思路转变
李稻葵 三中全会后的中国经济六大趋势及其投资机会
一、民间资本办银行,百姓出境投资
二、农民以土地资源置换金融资产,带资产进城定居
三、户籍改革启动城市良性竞争的大门
四、房地产出现多级分化的新格局
五、市场机制引入城市精细化管理
六、国资退出国企,大规模转变为国有基金
七、民间资本迎来投资重新布局的机遇
张军 本届三中全会的三大亮点与三大经济改革
一、 改革的难度和力度远大于前
二、 改革重在顶层设计和顶层监督
三、 经济领域里的三项重要改革
改革细节——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领域
巴曙松 金融改革:全面经济改革的突破口
一、金融改革是三中全会部署的整个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
二、改革要重点解决金融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新一轮经济改革对下一步的金融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新一轮金融改革的基本框架和主要突破口
贾康 财税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应深化分税制改革
一、坚持深化分税制改革
二、分税制改革难贯彻的原因分析及推进事项
三、税制改革的分步渐进配套方案
温铁军 “三农”改革:中国道路的根本问题
一、“三农”问题是中国问题的出发点
二、用中国的制度框架支撑中国的道路
三、改革从哪里开始
邹恒甫 民生改革:三中全会能否开启通往平等社会之路
一、要加大中央财政对社会事业的支出
二、越过藩篱,通往平等社会
结语/汪丁丁 为什么要有改革六十条
——高尚全
中国式改革:五板斧(停止政府投资性支出;建立预算制,严格控制地方政府事务性支出;取消审批制;理顺地方政府的财权、事权;司法独立)突破三大危机(滞胀、地方债、腐败)。
——郎咸平
在同一时期,有少数经济体取得了成功,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经济发展和转型中既有“有效的市场”,也有“有为的政府”。
——林毅夫
负面清单管理市场,正面清单监督政府。不能一味强调监管市场、企业,也要监督政府,要有一个清单和明确的界限来监督政府。
——樊纲
经济改革无非是要解决四大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城市和农村的关系;内部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关系。
——郑永年
改革开放30年,我们靠什么?第一个10年,靠改革开放转型红利;第二个10年,靠市场红利,第三个10年,靠世贸红利。接下来,就要靠“市民化红利”。人的城镇化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支撑。
——华生
新一轮经济改革浪潮中,有六大趋势值得高度关注,企业家和投资者必须认真研判、做好准备,抓住新一轮机遇。
——李稻葵
党中央把改革,特别是经济改革作为攻坚战和持久战对待。党中央成了改革的布局者和督导者,国务院是改革的执行者。改革方案不仅顶层设计,而且是最顶层监督。
——张军
随着中国要素资源禀赋出现根本性变化,新时期对资源配置效率的要求已经超越了对铺摊子的规模诉求。这相应需要一个更加高效、市场化、富有弹性的金融体系支持经济转型。
——巴曙松
“现代财政制度”的建立符合国家发展的需要,急需把财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深化改革任务,落实到一套以“现代性”为取向的“路线图与时间表”的状态上。
——贾康
自从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以来,由客观经验看,中国的问题仍是“三农”问题,中国在该领域加强投入的同时全面深化综合性改革,客观上是为了应对当前严峻的全球危机,构建软着陆的载体。
——温铁军
我从来都认为一个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都是国民的福祉,而对经济增长速度和GDP规模等指标的考核非常具有欺骗性。
——邹恒甫
顶层与基层达成改革的共识之后,改革最大的阻力来自中间层——他们远比顶层保守又远比基层凶狠。所以,中国的改革,往往需要“顶层设计”,非如此,不能摧毁中层阻力。
——汪丁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