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而言:“积极分子当组长,三付担架一个村干当小队长,三个小队一个政治指导干事,一个分队长,上有中队长、指导员、大队部干部等。各级由干部掌握,并强调干部的模范作用。”③冀鲁豫五专区齐滨县④县长李荣村,“带领担架队赶赴前线,担任抬运伤员任务”,“以身作则抬担架,与群众轮流换班休息”。由于县长身体力行,齐滨县担架队“全部260副无逃亡,并能连续抬运伤员,完成了支援前线的艰巨任务”⑤。
濮县特别是齐滨的经验,立即受到指导机关的重视。树立典型、推广经验本为中共习用的做法,此时自然也是轻车熟路。冀鲁豫行署很快予以通报表扬,号召各级干部学习他们“与民夫共甘苦的作风”⑥。经过抗战的洗礼,中共的干部管控体系日臻成熟,其对干部的号召立即可以得到呼应。1946年9月的大杨湖战役中,本就有上好表现的濮县再进一步,该县“吉县长亲自带担架上火线,炮火里抢救伤员,一夜连抬四、五次”⑦。随后,更多干部走上支前第一线:“好些县里,县长县委书记等都亲自带担架上火线,亲自背彩号”⑧;“张凤集战役郓城樊瑞卿县长亲自抢下牺牲的同志。濮县李政委创造了在火线上掌握思想教育的经验。滑县战役,濮阳县委组织部长夏树屏3次上火线,亲自背伤员。二区管政委带领干部抬担架从火线上抬伤员。张秋县书记高明同志带担架成为群众纪律模范……以至平汉战役;观城沈县长二次带担架上火线等,这是无法计数的,所有的县区干部都亲自带担架上了火线,两次三次的也很多”⑨。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