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水资源分区管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380524
  • 作      者:
    孙雪涛,沈大军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水资源分区管理》从我国的水资源管理角度研究提出了水资源分区管理理论,并基于我国现有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构建了我国水资源红黄蓝分区管理制度框架;然后,结合泉州市,提出了泉州市水资源红黄蓝分区管理规划以及办法,并结合实施水资源红黄蓝分区管理要求提出了信息系统建设的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2)测站与监测点连接方式。当在监测设备允许的距离范围内,测站与信息监测设备之间通过设备与终端单元(RTU)之间的专线方式连接;当在监测设备允许的距离范围之外时,测站与信息监测设备之间通过无线方式连接。
  (3)测站设备。测站包括通信模块,具备人工置数功能的终端单元(RTLD和具体监测设备。
  2)测站的通信功能
  (1)在测站RTU测站终端机(RTU)的控制下,按规定段次,自动完成定时拍报和在相关信息达到加报标准时随时拍报;(2)接受水资源管理部门的查询、召测;(3)辅助信息能通过人工置数方式拍报;(4)具有远程工作设定和工作参数修改的功能;(5)具有良好的电源管理和通信管理功能,包括向省、市、县报告电源状态信息。
  3)系统可靠性
  衡量通信系统可靠性的主要指标为:信息采集设备和通信设备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和系统畅通率。所以影响系统可靠性衡量指标的因素是系统可靠性设计中应认真对待并加以解决的问题,主要的影响因素为防雷、接地、电源、通信信道可靠性,具体设计内容有以下四方面。
  (1)电源管理。电源设计是提高系统可靠性的又一重要措施。电源设计应考虑电源电压范围、直流电池防过电和欠压、电源管理等,主要设计内容如下:①交流供电线路应安装漏电开关、过压保护;②交流稳压器应具有瞬态电压抑制的能力,即抑制谐波的能力;③直流电池防过电和欠压措施;④遥测终端设备具有基于休眠和远程唤醒的电源管理技术。
  (2)雷电防护。通信的防雷指信号线、设备、电源的防雷。传感器信号线、电话线、电源线和其他各类连线都应进行屏蔽,并给出抗雷电的措施。①信号线的屏蔽层可就近接到所连设备的接地线。过长的信号线应尽可能接地或在接地的金属管中穿过。②太阳能电池的引线也应提出防雷措施。③交流供电线应安装放电流大、响应速度快的避雷器。
  (3)接地。各类站点的接地电阻应小于10Ω。如果接地电阻难以达到要求,对野外站可视情况稍加放宽,对重要测站则可在屋顶安装闭合均压带,室内安装闭合环行接地母线等措施改进防雷性能。
  (4)其他方面。在设计时应注意各类传感器的接口保护、抗电磁干扰和抗雷击保护,并注意电源电压的适应性以及传感器内部软件的可靠性。
  4)监测设备选择
  通过对监测信息的分析,采集的信息主要有水位、流量和水质,相应的监测设备主要有:水位监测设备、流量监测设备和水质监测设备。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1章 我国水资源问题及分区管理
1.1 我国水资源管理事业的发展及成就
1.2 当前我国所面临的水资源问题
1.3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1.4 水资源分区管理构想

第2章 我国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
2.1 我国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框架
2.1.1 水资源管理体制
2.1.2 水资源管理制度
2.2 我国主要水资源管理制度分析
2.2.1 水中长期供求规划制度
2.2.2 水量分配制度
2.2.3 取水许可制度
2.2.4 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2.2.5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
2.2.6 计划用水制度
2.2.7 水功能区划制度
2.2.8 排污总量控制制度
2.2.9 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制度
2.2.10 总量控制制度
2.2.11 定额管理制度
2.2.12 计量收费制度
2.2.13 累进加价制度
2.2.14 节约用水制度
2.2.15 地下水管理制度
2.3 我国水资源管理制度之间的关系分析
2.3.1 水资源管理制度: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
2.3.2 水资源管理制度:管理职能
2.3.3 水资源管理制度:时间尺度
2.3.4 水资源管理制度:空间
2.3.5 水资源管理制度:技术审查和行政管理
2.3.6 水资源管理制度:进入限制和内部激励
2.3.7 水资源管理制度:层次

第3章 水资源红黄蓝分区管理制度设计
3.1 水资源红黄蓝分区管理制度实施的背景
3.1.1 我国当前水资源问题的管理原因分析
3.2 水资源红黄蓝分区管理制度的制度目标
3.3 水资源红黄蓝分区简介
3.3.1 红黄蓝分区原则及依据
3.3.2 我国红黄蓝分区特点及类型
3.4 水资源红黄蓝分区管理制度设计
3.4.1 水资源红黄蓝分区管理制度设计:技术审查
3.4.2 水资源红黄蓝分区管理制度设计:行政管理
3.4.3 水资源红黄蓝分区管理制度设计:经济激励
3.4.4 水资源红黄蓝分区管理制度设计:计划用水管理
3.4.5 水资源红黄蓝分区管理制度设计:信息公开
3.4.6 水资源红黄蓝分区管理制度设计总结

第4章 水资源分区管理政策
4.1 红区管理政策
4.1.1 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型
4.1.2 水功能区严重超标型
4.1.3 复合型
4.2 黄区管理政策
4.3 蓝区管理政策

第5章 泉州市水资源红黄蓝分区管理研究
5.1 概况
5.1.1 自然地理概况
5.1.2 河流水系
5.1.3 社会经济概况
5.2 泉州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5.2.1 水资源
5.2.2 泉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
5.2.3 泉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管理存在的问题
5.3 泉州市水资源管理基本框架
5.3.1 水量分配和调度
5.3.2 水资源论证
5.3.3 取水许可管理
5.3.4 水资源费征收使用和管理
5.3.5 节约用水和计划用水
5.4 泉州市水资源红黄蓝分区管理政策建议

第6章 泉州市水资源红黄蓝分区管理区划
6.1 概况
6.1.1 泉州市实施水资源红黄蓝分区管理的意义
6.1.2 指导思想、目标与原则
6.1.3 区划范围
6.1.4 区划依据
6.1.5 区划有效期
6.2 泉州市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分析
6.2.1 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
6.2.2 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
6.2.3 用水效率红线
6.3 各县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评估
6.3.1 泉港区
6.3.2 惠安县
6.3.3 安溪县
6.3.4 永春县
6.3.5 德化县
6.3.6 石狮市
6.3.7 晋江市
6.3.8 南安市
6.4 泉州市水资源红黄蓝分区区划
6.4.1 分区说明
6.4.2 各县(市、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现状小结
6.4.3 分区依据
6.4.4 分区标准
6.4.5 水(环境)功能区红黄蓝分区标准
6.4.6 泉州市水资源红黄蓝管理分区区划
6.5 实施保障措施建议
附录 泉州市水资源红黄蓝分区管理规定(初稿)

第7章 泉州市水资源红黄蓝分区管理监测计量和管理系统建设
7.1 泉州市水资源监测计量现状
7.1.1 水文水资源监测
7.1.2 取水许可计量
7.1.3 水功能区监测
7.1.4 水量水质自动监测系统
7.1.5 南北渠计算机自动监测系统
7.1.6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
7.2 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7.2.1 系统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7.2.2 系统建设的迫切性
7.3 系统定位、原则及目标
7.3.1 系统定位
7.3.2 指导思想与建设原则
7.3.3 总体目标与目的
7.4 系统需求分析
7.4.1 系统需求
7.4.2 水资源红黄蓝分区管理监测计量和管理系统基本功能要求
7.4.3 系统性能需求
7.4.4 水资源红黄蓝分区管理主要业务功能要求
7.5 系统信息分析
7.5.1 信息内容
7.5.2 信息发布
7.5.3 信息交换
7.5.4 信息存储
7.5.5 在线监测信息
7.6 系统主要建设内容
7.6.1 信息采集与传输系统建设
7.6.2 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
7.6.3 数据管理系统建设
7.7 系统方案框架
7.7.1 系统总体框架及技术构架设计要求
7.7.2 主要建设任务
7.7.3 建设与运行管理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取水许可红黄蓝管理的构想
附录二 关于加强水资源合理配置与节约保护情况的视察报告
附录三 2010年6月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研行——福建泉州:管好水资源调出新结构
附录四 泉州市水资源红黄蓝分区区划及管理规定
附录五 泉州市水资源红黄蓝分区管理规定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