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味无味:餐桌上的历史风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20088810
  • 作      者:
    王仁湘著
  • 出 版 社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文物·图像·历史系列·味无味:餐桌上的历史风景》不仅是一本资料丰富、信而有征,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对中国的传统饮食器具、文化和习俗等方面论述,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同时也是一本可读性与观赏性的普及读物,有助于读者积累知识,了解中国古代饮食文化。
展开
作者简介
  王仁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原主任。
  在田野从事考古发掘工作多年,先后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四川队、西藏队、甘青队、三峡队、云南队的工作,在边疆作过多次大范围考古调查,发掘了若干重要古代遗址。关注发掘成果的文化解读,推动大众考古学的发展,十多年的尝试有了一些明显收获。有各类著作近50种,如《拉萨曲贡》《临潼白家村》《中国史前文化》《人之初-华夏远古文化寻踪》《饮食与中国文化》《饮食考古初集》《往古的滋味——中国古代饮食的历史与文化》《中国饮茶史话》《昨日盛宴—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文物·图像·历史系列·味无味:餐桌上的历史风景》从古代壁画、画像砖、器物等的图画分析解读入手,介绍古代人的餐桌、食具和食物,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饮食故事和饮食礼仪,分析考证了古代饮食的起源、形成和背后隐藏的仪制,将上千年的饮食生活与文化联系起来,从全新角度深刻挖掘中国文化。
展开
精彩书摘
  代序:考古学与饮食文化史研究 
  对于饮食文化史,考古学可以由食物史、饮食器具发展史、烹饪史、古代饮食方式、饮食礼俗、中外文化交流及饮食史分期等多方面开展研究。在这里我就分别从这几个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1、中国食物史的考古学研究
  研究饮食史,首先应当注重食物史的研究,谷物栽培制约着人类的饮食生活,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在现代考古学发达之前,人们通常在先秦文献所提供的资料中,寻找各种谷物起源时代的证据,如《诗经》和诸子著作等局限性很大。有了考古学提供的大量实物标本和年代测定数据,谷物起源的研究才有了真正的科学基础。
  农耕的发明,被考古学家确定为新石器时代到来的主要标志之一。中国现今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最早的已有1万年的历史。确定不移的发现已经证实,在距今8~9千年前,中国已有粟、黍和水稻三种谷物的栽培。现在我们可以确认这三大谷物的原产地是在中国,但是更早的驯化标本却还没有找到,还有待史前考古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其它谷物在中国的最早栽培年代问题,如小麦和高粱等,在文献无法解决这些疑难的情况下,我们也只有寄希望于考古发掘了。
  除谷物种植外,食物史理所当然地包纳家畜饲养史在内,与此相关的家畜起源问题,也是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考古发现证实:在中国较早驯育成功的家畜有狗、猪和鸡,年代在距今7~8千年前。稍后,又有了家水牛、家马、家山羊和绵羊。中国古代传统饲养的“六畜”,在繁荣的青铜时代到来之前已经全备。
  传统的中国食谱,具有选料广泛的特点,五谷菜蔬,飞禽走兽,皆可为美馔。古老的医学典籍《内经》,早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营养原则,正是基于史前时代即已建立起来的饮食传统。对于这个传统的深入研究,还需要史前考古学的帮助。
  2、饮食器具发展史的考古学研究
  炊器和食器的历史过去都不曾有过全面系统的研究,尽管这类文物的发现已是数以万计,人们对它们的用途有时还不完全清楚,有的甚至连名称也叫不出来。
  在中国古代饮食史上,可以划出一个鼎食时代来,起自新石器时代,止于汉代以前,长达6千余年。这一时代使用大量的鼎类三足器,这就造就了古代中国的粒食与羹食传统,对远古的烹饪饮食方式乃至社会经济和文化传统的形成,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但过去对这个时代饮食器具的研究开展得很不够,还可以提出许多研究课题来。
  考古发现有时会令人耳目一新,如商代就有汽锅,周代已有火锅,史前见到陶鏊、陶甑,汉代有泡菜坛等,弥补了文献记载的不足。从精美的彩陶,到庄重的青铜器、华美的漆木器、光洁的瓷器和辉煌的金银器,都体现着美食美器的古老传统,这些不仅要从艺术史的角度,也要由饮食史的角度进行研究。
  3、烹饪史的考古学研究
  烹饪史上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由考古研究获得理想的答案。通过出土炊器的研究,我们可以全面了解古代烹饪方式和技法;通过出土食物的研究,可以窥见古代烹饪所取得的成就。
  考古还发现不少绘有烹饪和饮食活动的画像石、画像砖和壁画等,也有一些相关的文字资料出土,这都是研究烹饪史的珍贵资料。
  4、古代饮食方式的考古学研究
  古代中国的饮食方式和礼俗,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悠久的传统一直影响到现代人的生活。例如进食方式,过去认为我们古代只有筷子,而考古发现证实,早在先秦时代已有多种进食器具,吃饭用匕、食羹用箸(筷子)、食肉用叉,分工还比较严格。中国最早出现的进食具是餐匙,已有8千年的历史。筷子则至迟在商代已开始使用。餐叉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末期,战国时代使用比较普遍。考古还发现元代配套使用的餐叉和餐刀。考古提供的证据表明,餐叉以中国发明的最早,西方使用餐叉不过只有几百年的历史,而中国却有4千年以上的历史。
  5、古代饮食礼俗的考古学研究
  在我们这个极重礼仪的国度,最重的要算是饮食之礼。食礼食俗包纳的内容十分丰富,不少出土文物都反映了这方面的内容。
  古代以一种小食案进食,龙山文化发现了最早的食案,案上置有饮食器具和肉食。与小食案相适应的,是一种分食制,一人或二人用一案,这是汉代画像石上常见的场面。
  魏晋以后,由于高椅大桌的出现,古人改变了原来席地而坐的习惯,许多人可以围坐在一张桌子边进食了,象征团结和睦的合食制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唐宋时代的壁画和传世绘画,对合食时的热烈场面都有生动的表现。
  再有,周代贵族钟鸣鼎食的派头,魏晋名士纵酒酣饮的风度,唐宋文人试茶斗茶的雅致,考古发掘到的资料都可用于这些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还大有潜力可挖。
  6、饮食文化交流史的考古学研究
  东西、南北的交流,中外的交流,丰富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这些交流有物方面的,也有食俗方面的,还有烹饪法方面的,在考古学上表现最为明了的则是饮食器皿方面的。
  在这方面我们只举一两个例子。如中国引以为骄傲的古代瓷器,从隋唐时代起就通过各种渠道输往国外,在东北亚、东南亚、南亚、波斯湾、阿拉伯半岛、北非、东非等地,都出土了不少中国古瓷,其中数量最多的是饮食类器皿。中国的外销瓷对古代西方社会的饮食生活乃至政治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又如中国古代茶学茶道向日本向全球的传播,也是中国饮食文化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例子,只是还没有人由考古学上寻得更多的实物证据,需要在世界范围内搜集资料进行研究。
  7、饮食史分期的考古学研究
  在饮食史学和烹饪学界,对于饮食史的分期存在一些不同认识,究竟该以什么标准划分几个发展阶段,还没有一致的意见。从考古学这个角度来研究饮食史的分期,有一定的便利之处。从考古学研究的现有成果考虑,如果按烹饪进步的过程来划分饮食时代,可分为茹毛饮血时期、火燔时期、陶烹时期、灶烹时期几大段。若是由饮食方式来划分,则又可分为围食、分餐与合食几个时期。围食是史前时代发生的事,人们通常围坐在篝火或火塘边进食。分餐是随着文明时代的到来而开始的,当与等级制度的出现有密切联系,分餐制以几案的使用为重要特征。合食共餐制则是以桌椅的出现为前提条件的,热烈的饮食氛围得到充分的体现。
  饮食史的分期可以考虑从饮食方式的变化为主线,以烹饪方式的发展为辅线。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显然需要以考古资料作依据,尤其是对史前时代和青铜时代的处理,更是离不了考古学研究。
  8、研究前景展望
  饮食文化史研究同考古学研究一样,离了实物资料有时会令人一筹莫展,无从下手。考古学可以源源不断地提供丰富的实证资料,来为饮食文化史的研究服务。实际上,考古研究的相当多的课题都属于饮食史方面,两个学科有内在的紧密联系。如果将两个学科共同的研究课题有机的结合起来,将考古学研究方法引入饮食史的研究,我们称它为“饮食考古学”,也未尝不可。
  愿更多的考古学家来关心和参与饮食考古研究,也愿更多的饮食史家充分利用日益丰富的考古资料,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再提高一步。我相信,“饮食考古学”研究一定会是大有可为的。
  ……
展开
目录
壹 餐桌风景
举案,如何齐眉
小大之变迁:历代食案餐桌
分餐与会食
桌面上的小主宰:勺子、叉子和筷子
8000年的渊源:餐勺
4000年的小巧模样:餐叉
桌面上的分工协作:筷子与勺子各司其职
食与人格:由"嗟来之食"说起
战国君侯:食客三千
为官之道与饮食之道
烧尾、买宴
古代朝官的免费午餐
岁时饮食:口腹之欲的人文情怀
羞、鲜、羹、美说食羊
孔子饮食观
老饕东坡的饮食世界
红与黒的畅想:彩陶食器
饕餮狰狞:青铜饮食器
流光溢彩:秀美的漆器
富贵之象:金银饮食器
美食至美搭档:光洁的瓷器
汉代食尚:染炉与染杯
御膳膳单:美食配美器
饮食觅佳境
春的味道:唐人的游宴
商王后妃的老汽锅

贰 食大如天
进化:咀嚼长成的俊模样
鼎鼎大名:吃出来的政治观
酒气:汉代画像中的醺蒸样
鱼影:汉代画像中的跳跃精灵
三秀:汉画中的芝草

叁 且食且思
举案,如何齐眉
小大之变迁:历代食案餐桌
分餐与会食
桌面上的小主宰:勺子、叉子和筷子
8000年的渊源:餐勺
4000年的小巧模样:餐叉
桌面上的分工协作:筷子与勺子各司其职
食与人格:由"嗟来之食"说起
战国君侯:食客三千
为官之道与饮食之道
烧尾、买宴
古代朝官的免费午餐
岁时饮食:口腹之欲的人文情怀
羞、鲜、羹、美说食羊
孔子饮食观
老饕东坡的饮食世界
红与黒的畅想:彩陶食器
饕餮狰狞:青铜饮食器
流光溢彩:秀美的漆器
富贵之象:金银饮食器
美食至美搭档:光洁的瓷器
汉代食尚:染炉与染杯
御膳膳单:美食配美器
饮食觅佳境
春的味道:唐人的游宴
商王后妃的老汽锅

肆 礼饮礼食
礼始诸饮食
周礼:吃饭的规矩
帝王的恩典:天下大酺
御筵上的规矩
御宴:拒赴与混吃
清宫盛会:隆重的千叟宴
友情相约:古代宴客请柬
太官:古代宫廷的食官

伍 美食美器佳境
举案,如何齐眉
小大之变迁:历代食案餐桌
分餐与会食
桌面上的小主宰:勺子、叉子和筷子
8000年的渊源:餐勺
4000年的小巧模样:餐叉
桌面上的分工协作:筷子与勺子各司其职
食与人格:由"嗟来之食"说起
战国君侯:食客三千
为官之道与饮食之道
烧尾、买宴
古代朝官的免费午餐
岁时饮食:口腹之欲的人文情怀
羞、鲜、羹、美说食羊
孔子饮食观
老饕东坡的饮食世界
红与黒的畅想:彩陶食器
饕餮狰狞:青铜饮食器
流光溢彩:秀美的漆器
富贵之象:金银饮食器
美食至美搭档:光洁的瓷器
汉代食尚:染炉与染杯
御膳膳单:美食配美器
饮食觅佳境
春的味道:唐人的游宴
商王后妃的老汽锅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