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区域安全的水资源保障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7012139
  • 作      者:
    韩宇平[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区域安全的水资源保障研究》是关于区域安全的水资源保障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专著。全书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区域水安全为主线,在系统介绍区域水安全基本理论和区域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学科协同交叉方法系统地开展了区域经济安全水资源保障研究、区域社会安全水资源保障研究、区域生态环境安全水资源保障研究,并建立了区域安全的水资源保障体系和保障框架。
  《区域安全的水资源保障研究》可供水利、水资源、水文、地理、环境、生态、经济、社会和自然资源等专业的科研、教育、计划管理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与教师阅读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1.1.3  水安全的研究意义
  近年来,水安全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目前,水安全现状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阻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区域和国家的稳定,解决这个问题已是一项义不容辞的任务。如何客观评价区域水安全的状况已成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维护环境系统的持续良性循环的必要前提。系统有效地解决区域发展中的各类水安全问题,是一个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基础性的重大课题,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我国水安全研究还处在初期阶段,由于水安全系统本身具有复杂性、进化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使得对水安全的研究尚未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和方法体系。虽然相关研究较多,但多集中于水安全的概念和某些保障策略,或着眼于水安全引起的食物安全、生态安全及水安全某个方面等,而且评价侧重于对水安全状态的评估和对水安全问题的诱发机理及其影响程度的判断等。况且,水安全与人群安全感有关,目前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难点主要在于安全感难以量化。与目前水安全问题的严峻形势相比,这些研究还远远不够。与此同时,客观的指标体系和量化成果较为欠缺,因此,所取得的成果距实际应用仍有较大差距,为此开展区域水安全的研究非常必要。所以,通过对区域水安全研究,进一步探讨区域水安全评价理论与方法,对丰富其理论研究体系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1.2  水安全
  1.2.1  水安全概念的研究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世界水曰献词《水安全一一人类的基本需要和权利》中指出:“水安全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因此,也是人类的基本权利。……让我们共同庆祝世界水El’让我们重申我们的承诺:为所有的人提供清洁、安全和有益健康的水。”安南的献词强调了水安全的重要性,把“卫生”和“公平水分配”视为水安全。
  波恩国际淡水会议认为:以公平和持续的方式利用和保护世界淡水资源是各国政府迈向更加安全、公平和繁荣的过程中遇到的重要挑战。扶贫是实现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工作,水资源在人的健康、生活、经济增长以及维持生态系统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里,把水安全与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把维护水安全与扶贫结合起来,充实了水安全的内涵。
  我国学者洪阳认为,水安全问题是指相对人类社会生存环境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发生的与水有关的危害问题。例如洪涝、溃坝、水量短缺、水质污染等并由此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害,例如人类财产损失、人口死亡、健康状况恶化、生存环境的舒适度降低、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等。而水是水质与水量的统一体,由于人类活动影响,使得水资源减少、污染加剧,改变了水文循环平衡,并且降低了水质,该作用后果是隐性、广泛和滞后的,当长期作用累计超过承受阈值时,就会危及自然、经济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转,引发水安全问题。由于人类不可持续的经济社会活动使得水体弱化或丧失正常功能,不能维持其社会与经济价值,危及人类对水的基本需求,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安全问题(洪阳,1999)。
  陈绍金认为水安全的概念可表述为“一个地区(或国家)涉水灾害的可承受和水的可持续利用能确保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所谓“涉水灾害的可承受”,主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科学技术和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灾害损失,将超标准涉水灾害控制在不损害一个地区(或国家)社会经济继续发展的程度之内。因为许多涉水灾害难以消除,无论防治水灾标准如何提高、稀遇的水灾仍会出现,仍可能超过防御标准,从而造成灾害损失。因此,“水灾的可承受”必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防御标准不断提高,将超标准涉水灾害有效地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以局部暂时的损失换取全国或全地区总体的持续发展。所谓“水的可持续利用”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实际拥有的水能够保障该国或该地区社会经济、生态当前的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陈绍金,2004)。同时,还提出水资源安全是为水持续利用服务的理念;是水的持续利用与开发利用现实相协调的理念;是继承水持续利用理论的理念(陈绍金,2006)。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我国水资源现状
1.1.2 水安全的研究背景
1.1.3 水安全的研究意义
1.2 水安全
1.2.1 水安全概念的研究
1.2.2 水安全定义
1.2.3 水安全特性
1.2.4 我国水安全问题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分析
1.3.1 水安全研究的回顾
1.3.2 水安全的研究趋势
1.3.3 方法学研究现状
1.3.4 战略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现状
1.4 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水安全的基础理论
2.1 水安全问题的提出
2.1.1 水危机
2.1.2 人口增长与水危机的关系
2.1.3 经济增长与水危机关系
2.1.4 气候变化与水危机
2.2 水安全的内涵与外延分析
2.2.1 水安全的内涵
2.2.2 水安全的外延
2.3 水安全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系
2.4 水安全评价
2.4.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2.4.2 指标体系的筛选方法
2.4.3 指标体系的结构关系及其构成
2.4.4 水安全评价方法
2.5 水安全评价标准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区域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3.1 水安全系统分析
3.1.1 水安全系统概念
3.1.2 水安全系统特征
3.1.3 水安全系统结构及功能
3.2 水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
3.3 水安全评价模型和方法
3.3.1 多目标模糊优选模型
3.3.2 多层次多日标系统模糊优选方法
3.3.3 权重确定的方法
3.4 中国大陆区域发展的水安全度评价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区域经济安全的水资源保障研究
4.1 水资源经济安全的内涵
4.2 水资源经济安全的研究方法
4.3 水资源对区域经济安全的影响
4.3.1 水资源生产函数
4.3.2 水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
4.3.3 水资源对工业生产的影响研究
4.4 虚拟水理论与方法
4.4.1 虚拟水概念
4.4.2 虚拟水特征
4.4.3 虚拟水计算方法
4.5 基于虚拟水的水资源经济安全研究
4.5.1 唐山市主要农作物虚拟水计算
4.5.2 唐山市主要农作物虚拟水分析
4.5.3 唐山市种植业虚拟水结构分析
4.5.4 滦河下游区域生活虚拟水消费计算分析
4.6 区域经济安全的水资源保障条件及方案 -
4.6.1 区域经济安全的水资源保障条件
4.6.2 经济安全的水资源保障方案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区域社会安全的水资源保障研究
5.1 水资源社会安全的内涵
5.2 水资源社会安全的研究方法
5.2.1 文献整理
5.2.2 问卷调查
5.2.3 访谈
5.3 调查问卷的设计
5.3.1 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5.3.2 受访者及其家庭的收入水平
5.3.3 被调查者家庭收入构成及住房
5.4 滦河下游区域生活与生产用水的社会学分析-
5.4.1 城镇生活用水的实证分析
5.4.2 农村生活用水的实证分析
5.4.3 农业生产用水的实证分析
5.5 滦河下游区域水资源问题的社会影响分析
5.5.1 水资源短缺及其社会影响的实证分析
5.5.2 水污染问题的社会影响分析
5.5.3 城市用水浪费及相关问题的社会学研究
5.5.4 用水分配问题的社会学分析
5.5.5 弱势群体与水资源分配
5.6 滦河下游区域社会安全的水资源保障条件研究
5.6.1 区域社会安全的水资源保障条件分析
5.6.2 区域社会安全的水资源保障方案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区域生态环境安全的水资源保障研究
6.1 区域水资源生态环境安全的内涵
6.1.1 概念的提出
6.1.2 生态环境需水的构成
6.2 水资源生态环境安全的研究方法
6.2.1 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计算方法
6.2.2 生态服务功能需水量计算方法
6.2.3 河道外生态需水计算方法
6.2.4 计算方法的研究方向与展望
6.3 滦河下游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6.3.1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6.3.2 唐山市地下水超采引起的主要问题
6.4 滦河下游区域生态环境需水计算分析
6.4.1 城市生态需水量计算
6.4.2 河道内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
6.4.3 湿地生态需水量计算
6.4.4 水环境需水量计算
6.5 流域健康评价
6.5.1 流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6.5.2 流域健康模糊物元评价模型研究
6.5.3 基于集对分析 可变模糊集的流域健康评价模型的研究
6.6 滦河下游区域水资源生态环境安全的保障条件研究
6.6.1 水资源生态环境安全的保障条件分析
6.6.2 水资源生态环境安全的保障方案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区域安全的水资源保障体系和保障框架
7.1 水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7.2 水资源高效利用的综合性管理体制与模式
7.2.1 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是行之有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
7.2.2 实现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是水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7.3 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高效利用管理体制
7.3.1 基本概念
7.3.2 主要内容
7.3.3 实施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高效利用管理体制的措施
7.4 滦河下游区域水资源高效利用保障体系
7.4.1 水资源高效利用保障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
7.4.2 滦河下游水资源高效利用保障体系基本框架
7.4.3 水资源高效利用保障体系建设的实施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