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基础设施管理研究(2012)——沿海开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7007470
  • 作      者:
    许长新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2012基础设施管理研究:沿海开发》试图紧扣沿海开发战略的时代脉搏,对战略实施中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机遇与挑战予以阶段性总结。以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枢纽—港口作为主要切入点,基于港口文化战略、物流园区规划、港口资源整合的视角对沿海开发战略展开系统研究。与此同时,将研究区域自长三角拓展至泛珠三角地区,系统设计港口经济贡献率的测算模型,科学建立港口经济运行监测预警系统,并着力研究可持续视角下的港口岸线资源代际配置模式,以及对港口航运现代化水平的整体评价,旨在为我国沿海开发中基础设施的高效、稳定运行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支持。
  《2012基础设施管理研究:沿海开发》可供港口及航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等相关科研部门的科技工作者、管理人员和决策者参考,同时亦可作为科研机构及高等院校师生研究港口决策问题的重要参考书。
展开
精彩书摘
  第2章  港口文化与社会经济
  的协调发展研究
  2.1  江苏港口与港口城市的互动关系
  “健港兴城,以港兴城,港为城用,港以城兴,港城相长,衰荣共济”,这是世界范围内港口城市发展演变的普遍规律。港口的发展将促进依托港口的城市的发展,反过来,城市的繁荣也将促进依赖城市的港口的繁荣,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2.1.1  港城关系的发展过程
  港口和城市发展在各个阶段有不同特点,从空间关系到产业结构存在着阶段性互动特征,把握港城间的发展脉络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发展思路。
  作为运输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港口功能和作用随着不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逐步扩展。第一代港口的功能局限于货物的装卸和简单堆存上,仅是货物海陆运输的交接地。而第二代港口的功能则有了明显的扩展,除了装卸堆存外,还发展了与运输有关的简单加工、贸易和服务。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后,港口的发展进入第三阶段,港口在传统装卸堆存功能基础上开展货物中转服务,依托其与城市的关系发展有一定规模和深度的加工、贸易和相关服务,并开始借助现代科技开始涉足第三方物流和信息服务。港口城市的成长及港口带动作用的增强是港城发展的中心环节。与港口与城市之间关系的演变相联系,港口城市的发展一般可以概括为4个阶段。
  (1)港城初始联系阶段。港城初始联系的发生源于港口的运输中转功能,这是港口最基本的功能。由这一基本功能诱发产生的港务部门和集散部门,称为港口直接产业。它是港城联系的最初媒介,也是港口城市兴起的根本原因。但仅是这两个部门,在空间上可以游离于城市区域。以这两个部门为城市经济活动主体的港口城市处于其发展的第一阶段一一初级商港型经济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城市对港口有很强的依赖性,一旦由于某种原因使港口衰亡,那么,在没有其他特殊力量参与的情况下,城市作为“港口城市”的发展过程就会中断。
  (2)港城相互关联阶段。在全球承运人和综合物流时代,港口功能日益多元化,与港口中转运输相关的海运代理、金融、保险等第三产业(即港口关联产业)成为港口经济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当港口发展到能集聚国内外生产要素和联结国内外市场时,港口陆域便成为利用港口输入原材料、输出产品的临港大工业和出口加工业(合称为临港工业或港口依存产业)的优势区位。临港工业在港口陆域的集聚是港口城市发展的最强劲动力,也是港城关系的最重要媒体。港口工业的发展绝不仅是本身经济总量的增长,广泛的产业关联产生强大带动力,更重要的是促进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功能的多元化。
  ……
展开
目录
自序
一、江苏篇
江苏篇之江苏港口文化
第1章 江苏港口文化渊源与演化
1.1 江苏港口的演化
1.2 江苏港口的时代特征与历史渊源
第2章 港口文化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
2.1 江苏港口与港口城市的互动关系
2.2 江苏港口与临港产业的互动关系
2.3 江苏港口文化与城市文化的辩证关系
第3章 江苏港口文化的战略与规划
3.1 江苏港口文化的战略条件
3.2 江苏港口文化的战略定位与目标
3.3 江苏港口文化的战略选择
3.4 江苏港口文化的规划设计
江苏篇之苏南太仓集装箱干线港
第4章 太仓集装箱干线港的现状分析
4.1 太仓港的基本情况分析
4.2 太仓港的运营状况分析
4.3 2005年来太仓港发展取得的成绩
第5章 集装箱干线港发展的影响因素和经验借鉴
5.1 集装箱干线港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5.2 国内外集装箱港发展模式研究
5.3 对太仓集装箱干线港发展的启示
第6章 加快太仓集装箱干线港发展的内部条件分析
6.1 港口方面:太仓港拥有良好的区位和基础设施
6.2 货源方面:太仓港拥有经济发达的腹地资源
6.3 航线方面:太仓港缺乏自主配置航线资源的权利
6.4 船舶方面:太仓港缺乏以本港为基地港的航商资源
6.5 物流方面:太仓港尚未融人世界集装箱物流体系
第7章 加快太仓集装箱干线港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
7.1 政策环境
7.2 市场环境
第8章 太仓集装箱干线港的竞争态势分析
8.1 与上海外高桥港区的集装箱发展的竞争状况分析
8.2 与沿江各港口的集装箱发展的竞争状况分析
8.3 基于合理流向的加快太仓集装箱干线港发展的效益分析
第9章 加快太仓集装箱干线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9.1 加快太仓集装箱干线港发展中存在的表象问题
9.2 深层次的原因分析
第10章 加快太仓集装箱干线港发展的建议
10.1 加强太仓港战略定位的认识,服务区域经济
10.2 明确港口发展战略路径,提升港口竞争实力
10.3 重组港口运营主体,强化港口的运营能力
10.4 疏通物流过程各个环节,提升太仓港供应链竞争力
江苏篇之苏中洋口港物流园区
第11章 洋口港物流园区建设的前期分析
11.1 洋口港物流园区建设的背景与现状
11.2 洋口港区物流需求分析与预测
11.3 洋口港物流园区发展目标与功能定位
11.4 洋口港物流园区的选址与规模的确定
第12章 洋口港物流园区建设方案与融资方案
12.1 洋口港物流园区内部布局与建设序列选择
12.2 洋口港物流园区建设的融资方案
12.3 洋口港物流园区运作模式的探讨
第13章 洋口港物流园区的社会经济效益与政策保障
13.1 洋口港物流园区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13.2 洋口港物流园区规划的政策保障
江苏篇之苏北运河航务发展
第14章 苏北运河航务发展的内部条件分析
14.1 基础设施建设评价
14.2 养护评价
14.3 管理体制评价
第15章 苏北运河航务发展的外部相关要素分析
15.1 内河航运业发展趋势对苏北运河航务发展的影响
15.2 江苏省交通运输发展水平对苏北运河航务发展的影响
15.3 苏北运河沿岸四市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及影响
15.4 相关发展规划对苏北运河航务发展的影响分析
15.5 与苏北运河关联的山东、安徽和苏南地区的发展态势及其影响
第16章 苏北运河航运量预测分析
16.1 预测思路
16.2 第一阶段:苏北运河典型船闸的选择
16.3 第二阶段:苏北运河货运量及各分航段货流密度预测
16.4 第三阶段:预测结果修正
第17章 苏北运河航务发展的战略定位
17.1 发展理念与发展原则
17.2 苏北运河航务发展战略定位
第18章 苏北运河航务发展的战略目标
18.1 苏北运河航务发展的Sw0T分析
18.2 苏北运河航务发展战略目标
第19章 苏北运河航务发展的重点战略
19.1 适度扩张型战略
19.2 航运现代化战略
19.3 创新战略
19.4 可持续发展战略
19.5 和谐战略
第20章 苏北运河航务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战略规划
20.1 苏北运河航道标准化建设
20.2 碍航桥梁改建规划
20.3 苏北运河三线船闸建设规划
20.4 苏北运河航务信息化建设规划
第21章 苏北运河航务发展的养护战略规划
21.1 苏北运河航道养护的主要内容
21.2 苏北运河养护发展规划框架
21.3 苏北运河养护的措施和建议
第22章 苏北运河航务发展的职能战略
22.1 苏北航务管理处组织发展战略规划
22.2 苏北航务管理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22.3 苏北航务管理处组织文化建设
第23章 苏北运河航务发展的保障措施
23.1 苏北运河航务发展的资金保障
23.2 苏北运河航务发展的政策保障
23.3 苏北运河航务发展的技术保障措施
23.4 促进苏北运河航务发展的具体举措

二、福建篇
福建篇之港口经济贡献率
第1章 福建沿海港口岸线资源与港口发展现状
1.1 福建沿海港口岸线资源状况
1.2 福建省沿海港口发展现状分析
1.3 福建省沿海港口发展环境分析
第2章 世界典型港口对经济发展贡献的经验借鉴
2.1 世界典型港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2.2 世界典型港口对经济发展贡献的经验总结
第3章 福建省港口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分析
3.1 福建省经济对港口的影响分析
3.2 港口对福建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3.3 港口与福建省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
第4章 港口对福建省经济发展的贡献机理分析
4.1 港口主要经济活动和港口产业界定
4.2 港口产业对福建省经济发展的贡献机理分析
4.3 港口吞吐货种对福建省经济发展的贡献机理分析
第5章 港口对福建省经济发展贡献的测度指标和模型描述
5.1 港口对福建省经济发展贡献的测度指标
5.2 港口对福建省经济发展贡献的测度——投入产出模型
第6章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福建港口贡献率测算
6.1 模型基本假设
6.2 基于投人产出模型的港口对福建省经济贡献率测算
第7章 政策建议
7.1 壮大临港工业集群、加快港口经济发展
7.2 打造立体快速交通网络、增强港口辐射能力和范围
7.3 构建层次分明港口体系、储备后续发展的港湾资源
7.4 创新港口管理体制和机制、争取港口发展的创新优势
福建篇之港口经济运行监测预警
第8章 福建省港口经济系统动力学模型
8.1 系统动力学简介
8.2 福建省港口经济系统分析
8.3 福建省港口经济系统因果关系分析
8.4 福建省港口经济系统模型
8.5 福建省港口经济系统动力学仿真
第9章 福建省港口经济运行监测预瞀指标体系的建立
9.1 福建省港口经济运行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建立的指导思想
9.2 福建省港口经济运行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建立应遵循的原则
9.3 福建省港口经济运行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的初步确定
9.4 福建省港口经济运行检测预警指标的分析筛选
9.5 福建省港口经济预警系统经济景气度的确定及描绘
第10章 福建省港口经济运行监测预瞀系统设计
10.1 福建省港口经济运行监测预警系统的景气指数预警模型
10.2 福建省港口经济运行监测预警系统的综合景气评价
10.3 专家建议
福建篇之港口岸线可持续利用
第11章 国内外港口岸线资源开发利用的经验借鉴
11.1 日本东京湾岸线的开发利用及经验借鉴
11.2 台湾港口岸线的开发利用及经验借鉴
11.3 广东省岸线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经验借鉴
第12章 沿海港口岸线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
12.1 资源经济学视角的沿海港口岸线资源利用
12.2 战略规划理论视角、的沿海港口岸线资源可持续利用
12.3 可持续发展理论视角的沿海港口岸线资源利用
12.4 沿海港口岸线资源的有偿使用理论
第13章 福建沿海港口岸线可持续利用评价技术
13.1 福建沿海港口岸线可持续利用评价概述
13.2 福建沿海港口岸线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13.3 福建沿海港口岸线可持续利用评价过程
第14章 福建沿海港口岸线资源代际配置管理研究
14.1 福建沿海港口岸线资源代际配置管理研究的必然性
14.2 福建沿海港口岸线资源代际配置研究的理论支撑
14.3 福建沿海港口岸线资源代际配置管理的原则及模型
第15章 福建沿海港口岸线可持续利用的成本收益分析
15.1 福建沿海港口岸线可持续利用的成本收益分析的内涵
15.2 福建沿海港口岸线可持续利用成本收益分析的原理和准则
15.3 福建沿海港口岸线资源可持续利用成本与收益的界定
15.4 福建沿海港口岸线资源可持续利用成本收益的衡量方法
15.5 福建沿海港口岸线资源可持续利用成本收益的评价方法及其参数估算
第16章 福建沿海港口岸线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模式设计
16.1 模式设计的指导思想
16.2 模式设计的基本原则
16.3 福建沿海港口岸线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四大模式
第17章 福州港罗源湾岸线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案例研究
17.1 福州港罗源湾岸线资源的现状评价
17.2 福州港罗源湾港区主要货类吞吐量预测
17.3 福州港罗源湾港区岸线可持续利用规划
17.4 福州港罗源湾港区岸线可持续利用的实施方案
第18章 福建沿海港口岸线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保障
18.1 技术保障
18.2 行政保障
18.3 经济保障
18.4 法律保障
18.5 社会保障
18.6 执行保障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