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为了让孩子做得更好,往往喜欢拐弯抹角地表扬孩子。父母这种 拐弯抹角的表扬方式,很多时候并不被孩子所理解和接受,也不利于发扬 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我们小区有个叫尚尚的孩子,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一直不太好,但上了 初中后,尚尚在学习上忽然变得勤奋起来,为此,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 步。尚尚的妈妈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可能是怕尚尚骄傲,妈妈从来不直 接表扬他,每次尚尚取得好成绩时,妈妈总是“拐弯抹角”地给予表扬。有次学校英语测试,尚尚考了个满分,而且全校只有尚尚一个人考满 分。这可把尚尚高兴坏了。晚上放学回家,尚尚一见到妈妈就兴奋激动地 说:“妈妈,这次英语测试我考了100分。”妈妈听了非常高兴,表扬尚尚说:“哦,这次还不错,考了个满分。”仿佛是怕尚尚骄傲,妈妈马上在表扬里添加了一点否定的成分:“这次 考满分,并不能说明你英语学得非常好,只能说明这次试卷上的题,碰巧 全是你会做的。所以,你还要继续努力,不能骄傲。”尚尚听了这话,感觉妈妈对他这次考满分并不是很在意,而且好像还 有批评他骄傲的意思,于是,考满分的喜悦感马上就消失了。之后,尚尚 的学习积极性下降许多,学习成绩也下滑不少。孩子取得好成绩时,父母拐弯抹角的表扬,会让孩子不知不觉地将注 意力集中在父母的否定上来,孩子会以为父母对他取得的成绩并不满意,从而失去学习的动力,停滞不前。小语两岁多的时候,看到我经常拿着抹布擦桌子,出于好奇,有一次 她也拿了块抹布在桌子上擦来擦去。我看到后,马上表扬她:“小语真是 个好孩子,这么小就知道帮妈妈做事了,长大后肯定是个热爱劳动的好孩 子。”听到我的表扬,小语高兴得眉开眼笑,擦得就更来劲儿了。这时小语 的爸爸陶京从外面回来,小语忙对陶京说:“爸爸,我在帮妈妈擦桌子。”明显是希望陶京也表扬她几句。陶京说:“你擦干净的桌子不算帮妈妈干活,你要是能把饭后的脏 桌子也擦干净,那才算在帮妈妈干活。”陶京的意思是希望小语能真正学 会帮大人擦桌子。小语只是纯粹因为好玩儿或者说好奇,才拿了块抹布在桌子上擦来擦 去。她那么小,哪儿会擦脏桌子呢?所以,被陶京一语道破后,小语马上 放下抹布说:“我不擦桌子了,我玩儿积木去。”孩子出于好玩儿或者好奇,拿着抹布帮父母“干活”,父母就算知道 也不必“揭穿”他们,而是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因为这是对孩子正确行为 的肯定,可以让孩子慢慢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我有个同事的孩子圆圆,今年5岁,上学前班。圆圆性格内向而拘谨,从来不敢主动跟别人打招呼。有一次,同事把圆圆带到单位来了,当时办公室只有我一个人,其他 的同事还没有来。我从抽屉里拿出一块巧克力给圆圆。圆圆接巧克力时,红着脸用小得 几乎听不到的声音说了句——“谢谢蒙阿姨!”同事听到后马上就表扬圆圆:“这次还不错,还知道说谢谢。”听到妈妈的表扬,圆圆红着脸羞涩地冲我笑笑。我正要接着表扬圆圆时,听到同事又接着说:“这次可能是因为办 公室里人少。”然后,又对圆圆说:“一会儿等别的叔叔阿姨来上班时,要向他们每个人主动地问好知道吗?别一会儿人一多,就又躲在我身后红 着脸不敢说话了。”同事这种拐弯抹角的表扬,让圆圆觉得妈妈并不在表扬她,而是在批 评她不敢在人多的时候说话。所以,圆圆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一点自信心 很快就消失了。不一会儿,办公室的同事陆陆续续到了,圆圆果然如妈妈说的那样,躲在妈妈身后不敢向他们问好了。父母拐弯抹角的表扬,让孩子摸不清父母真正的意思,有时还会曲解 成是父母对他们的批评。这种表扬既不利于孩子发扬优点,也不利于孩子 改正缺点。父母为了让孩子做得更好,有时候会“拐弯抹角”地表扬孩子。父母 这种“拐弯抹角”的表扬方式,很多时候并不被孩子所理解和接受,也不 利于孩子发‘扬优点和长处。所以,当孩子有好行为或是取得好成绩时,父母应该及时给予直接的 肯定和表扬,只有这样,孩子才有继续努力下去的动力和信心。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过多的表扬,容易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 和自以为是,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养成“表扬依赖症”,然后渐渐丧失自 主的意识和能力。小语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经常因为贪玩忘了写作业。为了鼓励小 语写作业的积极性,我经常采用表扬方法来教育她。比如,偶尔看到她主动写一次作业,就奖励她一块巧克力,或是小红 花之类的。后来,在我的表扬教育下,小语渐渐改掉忘记写作业的习惯,每天放 学回家都能自觉地把当天的作业拿出来写。当然,我每天都要奖励她。有一次,我出去办点事,晚上回到家都十点多钟了。等我回到家,小 语已经睡觉了。我还以为小语早把作业写完了呢。谁知第二天早上起床后,小语哭哭啼啼地对我说昨天的作业没写,原 因是我昨天晚上没在家,没人奖励她,所以她就没写。真叫人哭笑不得!这件事让我意识到表扬太频繁,容易给孩子造成“表扬依赖症”,之 后我就开始逐渐减少表扬的次数并拉长表扬的间隔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 调整和适应后,小语才慢慢养成没有表扬也能自觉写作业的习惯。P97-100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