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太行漫行:文化之旅见闻记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869181
  • 作      者:
    太行妪著
  • 出 版 社 :
    九州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
收藏
编辑推荐

1.  与炫目的国外旅行不同,本书立足于本土,一路行进一路采访,挖掘传统历史文化、关注当下发展,使之融会贯通。

   2.涉及太行山脉覆盖的近百县市的大量文化资源,无论对于地域研究者还是旅游爱好者都是第一手的珍贵资料。


展开
作者简介

太行妪  本名李燕荣,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系。原银行职员,后改行自由摄影师、报社编辑记者。2013年春辞职走太行,历时三年多,2016年冬作《太行漫行》,从此致力于黄河文化研究推广。


展开
内容介绍

这是一部综合类的旅行见闻记录书籍,包括老树、古建筑、民居、老城、老人、特色饭食、古村落等十多篇章的内容,每一篇章按照一景一段式的时间或空间排列顺序讲述所见所闻,涉及太行山域覆盖的近百县市村落的历史文化和发展现状。


展开
精彩书摘

古建筑篇

天人之巧  绝于尘嚣

太行山间绽放着一簇簇古老的花朵,它们常与老树为伴,或倚于苍山、或立于黄土、或栖于闹市、或临于水边,千百年来静静地开放,它们就是留存至今的古建筑。这些古建筑承载着人们的信仰,因为信仰而爱戴,因为爱戴而延存。

向东行进五台县是走不完的高厚黄土丘陵,就在这深处土阜之上存有南禅寺——现存最早的唐构建筑。一方小小的庙院中央坐落着面阔三间的万佛殿,与所有古建筑不同的是它深远的出檐,连一点缓缓的飞起都没有,远观倒有些秦汉之风。檐下仰视,竟是一条长长的檐椽平直而出,角梁一如直通内外,疏朗的斗栱上,古老的刻瓣曲线清晰可见。大殿内留有珍贵的唐代塑像,主座大佛浑厚饱满的身躯已然磨损得风尘仆仆,那低垂的眼睛却澄澈温和。庙前清代嘉庆时碑记称,南禅寺为郭家寨李家庄两村香火所建,看到庙貌倾圮佛像凋零,村民目睹伤心决定捐资修整以望“斯庙之永不朽”……寺南的郭家寨从高墙老宅到七八十年代翻建的民居,门楼匾额题字家家不同且文蕴深厚,寺西的李家庄村民早年多住在沟下土窑里,土改后才陆续坡上盖屋。或许正是这一息深深的文脉与守拙之心,幽护着南禅寺走过了一千二百年。

五台县豆村正逢赶集,西城门戏台上唱着晋剧《打金枝》,十几里之外的佛光寺却一片静谧,这里遗存着最大的唐构建筑。佛光寺坐落在山坡上,踏进偌大的寺院一眼便望见高台之上老树掩映中的东大殿,那大鹏展翅般的飞檐透着恢弘之气。穿台前券洞上高阶仰望东大殿,面宽七间、板门高厚、斗栱雄大,最震撼的莫过于飞扑出几米之遥的厚重屋檐,斗栱之雄浑、檐椽之壮阔前所未见,唐风总是超乎想象。殿内梁架斗栱用材多厚重严整,引人注目的要数十扇高厚的唐朝板门,门后墨迹斑斑遗留着历代观者题记,虽千百年却依稀可辨。佛坛之上耸立着唐代塑像,高大艳丽、自在安详……其实早在梁思成之前,日本人就来过佛光寺,但他们还是错过了,并宣称中国已经没有唐代建筑。等到梁思成按照敦煌壁画记载,找到佛光寺东大殿时欣喜若狂,并让全世界知道我国是有唐代建筑的。

平遥县留存着很多精彩的古建筑,最老的当属五代时期的镇国寺万佛殿。穿过元代形制的山门,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苍劲画面,一株蜷曲的龙槐隐衬出一座古朴的殿宇,其规模小巧、出檐深远、顶部缓缓飞起,与众不同的是硕大的斗栱铺作近乎与墙面同高,显得格外沉稳厚重。仰视殿内,梁架用材粗大繁多,结构精巧严谨,似乎可以理解为何千年岿然不动。殿内人物彩塑同属五代时期,与大多数经典遗存不同,这里彩塑的服饰样貌异域而精彩。五代时期仅五十年且割据战乱,当时遗存下来的古建筑全国仅有几处,彩塑就更为罕见,除敦煌莫高窟外,这里或许是庙宇保存的唯一一处。

大同城作为辽的西京,曾有过辉煌的建筑群,作为历代的边疆重镇,又屡遭战争的血洗,华严寺大雄宝殿就是幸存其间规模最大的辽代建筑。远远望见华严大殿无法言喻,仅建筑台基就高达数米,其上大殿横阔九间,短式的正脊散开漫长的垂脊,脊端耸立着庞大的琉璃鸱吻——现存最大的鸱吻。近观大殿,视域已不能全部收进,只能局部地看,其中三大殿门的壶门牙子样式最有特色。殿内仰望,高柱直耸梁架铺陈,加上减柱构造,站立其间感受前所未有的空旷渺小……九百年前,金灭辽攻打大同城时,“天兵一鼓,都城四陷,殿阁楼观,俄而灰之”,华严大殿曾毁于一旦,十八年后金代重建,之后再历元清两代战火而得以残存。

太行山脉大部区域属于三晋之地,晋祠便是祭祀晋国始祖唐叔虞及其母后的庙宇,这里的主建筑为宋代圣母殿。圣母殿可谓瑰丽繁华,重檐琉璃脊柔美飞起、殿宽七间廊柱环绕、鱼沼飞梁铺作甬道,时时围观着喧闹的人群。圣母殿梁架斗栱比较纤巧,引人入胜之处莫过于殿前六根廊柱的六条盘龙,这六条龙不同于任何所见的石柱盘龙,它们为木刻圆雕凌空绕柱,神情或怒目、或狡黠、或叱咤、或狂吼,鳞片逼真,情绪肆溢,已然千年。殿前一方碧水鱼池飞架着罕见的十字桥梁,北魏初建时原为木构桥,宋代重修给予加铺石板与汉白玉栏杆,被称为鱼沼飞梁,已然是晋祠建筑群灵动的核心所在……三千年来,历代对晋祠的兴修从未停止过,仅建国以来就有十数次之多。

太行山与华北平原接壤线上有座厚重而令人难忘的寺院,那就是正定隆兴寺。隆兴寺里殿殿动人,最古老的当属宋构建筑摩尼殿。远远望去,宽广的重檐歇山琉璃顶大殿面阔七间,特别的是,三间殿门为向前凸出缓缓飞起的歇山抱厦,颇有盛世典雅之气。进入大殿,如入森林,金柱林立粗壮高耸,斗栱硕大层叠环列,殿顶结构严整而雄浑。大殿是四向开门,门门之外抱厦,所以殿内光线显得幽暗,但是高处斗栱壁眼间有成排的直棂小窗,一束束光线从上面透射进来,漫散到大殿里,照着斑驳的佛国壁画若明若暗……站在三大主佛面前,似入佛禅高远幽深之境。佛经言“摩尼珠,投入浊水,水自清”,摩尼殿的建构达此深意。

黄河北岸有僻静的芮城县,这里的城隍庙是当地老人孩子纳凉玩耍之地,其间保存着尚好的宋构大殿。走进城隍庙,一眼望见的是元代享殿,之后是明清献殿,紧接着就是宋代大殿。大殿内,斗栱硕大刻瓣清晰,梁架高承致密严整,尤其是各种承接木构件工艺考究、造型优美,立于其间感受到宋代的典雅雍容,此时,阳光洒进五间隔扇大窗,照在亮彩的壁画上,犹如一曲华美乐章。绕殿外行走,大殿缓缓飞起的脊顶上明代琉璃闪闪发亮,两侧山墙镶贴的琉璃蟠龙精彩而少见……城隍庙在民国时曾是军队驻地,此后先后为政府驻地、招待所、博物馆,到七十年代讨论拆除时恰逢对外开放得以保存,如今翻建一新的山门,傍晚时会亮起漂亮的景观灯,吸引着载歌载舞的人们。

黄土的尽头是山石,山石的尽头是松林,来到高山葱茏地便看到了翼城四圣宫。四圣宫内倒坐着元代戏台,四方高台上,扁阔的石础承立粗壮的木柱,四根木柱鼎起四根井字相交的大阑额,阑额之上八角木构藻井层层递进,顶心下垂雷公柱。引人注目的是前檐横向大阑额,七百年来枯朽弯沉,专家前来勘测七次后才下定决心给予妥善替换,替上的新阑额粗壮平直,与自然弯材的元代风格有了差异。戏台东西偏殿为双层敞开式木楼,专供看戏之用,楼上曾多坐女客。这里正殿供奉着尧舜禹汤四圣,西院供奉着老子,东院供奉着关帝,关帝院也倒坐着一方戏台,这一墙之隔两座戏台被称作对台戏……元代庙会时,这里香客云集、两台对唱,不知曾是怎样的热闹景象。

芮城北郊坐落着庞大的永乐宫,它是一座从黄河岸边搬迁来的庙宇,这里有元代大殿三清殿。有的殿壮丽,有的殿精巧,永乐三清殿兼而有之。远观三清殿,琉璃脊顶辽阔飞起,面阔七间高幅隔扇,典雅而大气;近观三清殿,檐下斗拱琴面昂布列成行,其间栱上檐枋、栱间壁眼、栱下阑额,连同角梁都攀爬着圆雕木刻——飞龙、云龙、仙人,尽管有不少遗失脱落的痕迹,但原建精美可以想象。大殿内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太上老君为当代塑像,其与殿宇相称的高大身躯依旧震撼人心,四周壁画为元代《朝元图》,在这里道教系统内的各路神仙几乎全部出场,浩浩荡荡地去拜谒元始天尊……由于曾搬迁过,永乐宫及其壁画无法列入世界遗存,但在这里还是窥见了一个更为丰满绚烂的元代。

绛县横水镇北靠高高的土崖,南临交通要道,距离土崖最近的街即是最老的街,街东端坐落着元代汤王庙。午后时分,管庙老人正在崖下窑洞里睡午觉,醒来后,骑着自行车沿着一条黄土墙而来。走进汤王庙发现,这条黄土墙既是汤王庙的院墙又是古城的老城墙,汤王庙即紧贴东城门内。站在庙里,首先看到的依然是震撼人心的黄土墙,这里献殿、正殿、后殿、东西偏殿全是厚厚的黄土夯实的侧脚矮墙,厚到几乎跑出了屋檐,以至斜切面上抹出内凹曲线,以应对雨水冲刷。这里几座大殿全是元代建筑,粗矮的檐柱、自然弯曲的梁架,尤其献殿檐额为一条弯长的树干横贯三间,后土殿屋顶两椽并用一椽直接铺陈……管庙老人称,在他小时候梁架檩椽就是这样,后来更换的只有顶瓦。早年村里庙很多,汤王庙只是解放后被当作粮库而没有被拆除,戏台就已不在,当时殿西还被挖成地下冷库,如今老人们把那里布置成了地藏王菩萨殿。

最夺人心魄的古建筑莫过于恒山悬空寺,初建于北魏,现为明代重修。远远望见悬空寺,如轻巧飞燕凌跃在壁崖上,第一次体会叹为观止。攀走石阶入悬空寺山门,三座主体楼阁之间由木板桥连接,桥楼基础主要凭借插入岩石的横柱支撑,同时借力山崖凸起的岩层,凹为洞,凸为台,悬为廊,侧望楼阁如楔入又如长出壁崖、檐脊山墙遇石自然隐缺,真是天人合一的精妙之作。楼阁里供奉着儒释道三教始祖,正因为尊崇三教合一使得悬空寺躲过了灭佛运动,令这座建构一千五百年的绝世之作得以延存……站在悬空寺上,万仞山谷清风袭面,确有隔世清修之感,当初北魏天师“上延霄客,下绝嚣浮”的建筑梦想并非虚谈——只要顺势因道,人类就可以自由飞翔。

北京房山区河北镇有铁瓦寺,这是一座小巧别致的明代庙宇。在大石河拐弯处有一座背山面水的庙址,如今是镇政府大院,大院内穿竹林拾级而上,便见小庙门楣镌刻“铁瓦禅林”。庙内只有一个小巧主殿——圆筒状攒尖顶建筑,由一方小门进入,依旧是圆筒状内室,供奉着观音菩萨。特别之处在于殿外两侧围拢式石阶可登上背后的崖台,站在台上可以俯瞰殿顶,覆盖着厚厚的铁制筒瓦,瓦上铸有明代“正德”字样……崖台后方是一处古老山洞,闭锁的山洞里隐约看见一方小池。庙前清代康熙时碑记称,早年洞中有泉水流下,供村民漱润灌溉之用,所以也被称作圣泉庵。

井陉县石头村有清凉阁,这是一位明代村民的梦想之作。穿行几十公里的山峪,终于来到偏僻的石头村,就在这里的东坡上矗立着动人的清凉阁。据称,由于明代靖难之役,于谦家族的一支隐居到这里,建立了石头村。明朝万历九年,于氏后人中有一位石匠叫于喜春,他想建一座九层石阁,站在上面望见紫禁城。于是他开始凭一己之力在石坡上建阁,不打地基,不填辅料,完全用石块依坡势垒筑,一层为券洞式过街楼,二层中央为实芯四室一向一门,门外由雕凿的石栱、石柱、石额、石栏等搭建成围廊,转角柱上以石片垒叠形成举折令檐脊飞起……直到万历二十五年,于喜春因病去世,他的亲戚帮他续建了第三层,即顶层的砖木楼阁。石头村里石街、石屋、石庙处处动人,清凉阁是优秀的一个。远观清凉阁,胆魄中透着技艺,粗犷中蕴着典雅,梦想之作,必因梦想而动人。

王屋山自古就是道教洞天福地,这里的阳台宫是以石柱雕刻见长的明代建筑。主殿三清殿立于高台之上,面阔五间,斗栱疏朗,四个转角斗栱上还各坐一位小木人,中央三间隔扇大门门柱为四根沧桑的石柱,上面雕刻着布雨的神灵、驾云的八仙、巡海的夜叉等。殿内更是雕柱满堂,就是这十八根殿柱与十二根墙柱,六百年前来之不易。大殿前身为唐代木构建筑,历经八百年到明代时,梁柱枯朽损坏,住持道士忧心忡忡,因为请来更换柱子的人看见旧式梁架错综复杂一一退却。正德八年时,新乐全真一个叫孟景阳的人来这儿游览,住持听说他精于木工,就来请求,没想到他一口答应,结果按照结构次序一根根换柱而成功。乘此机会,阳台宫也完成了一次大修而金碧辉煌,住持道士感叹“才德出众之人可以救乱世,技艺出众之人可以救坏物”,才艺到精处都非寻常之辈。

广灵县城南郊有一处布局奇特的明清建筑,它就是壶泉湖上的水神堂。跨过石拱桥便登上湖中央小岛,与其说小岛不如说是小山,山下乱石杂草,山上高塔小庙。拾级而上,进入庙门便见一方庙院,与众不同的是,这是一个八边形院落,比常见的四边形多出了钟鼓楼背后的龙虎廊厅和两座朵殿背后的厢房。在这座八合院内,两道低矮的花墙分割出东中西三个院落空间,之间有圆门相通,立于庙院又仿佛置身花园。穿过正殿圣母殿,即入朝北的观音殿,这两座大殿为巧妙的南北合体建筑。下观音殿环岛漫步,发现水神堂的外侧建构更为柔美——面朝湖水的观景窗栏、龙虎丹青的木栅围廊,以及一块块匾额“沣水月夜”“壶泉胜境”等,令人再次恍惚于庄严庙院与秀雅园林之间。

从陵川县往晋城市要过附城镇,附城镇老街东里有清代陵邑会馆。进入高大石柱的抱厦门楼,第一进院格外宽阔,这里除却供奉关帝的中央大殿,周围以众多厢房形成合院,是当时商家议事场所;二进院略小,偏殿朵殿皆为二层楼阁,高大的正殿反而显得矮一些,构成所谓藏风纳气的元宝形。这里特别之处在于,所有殿房一改大幅隔扇而使用更多青砖,且所有殿房皆出前廊,廊下石柱排列成行。另一特别之处在雕刻,与常见清代小巧繁缛风格不同,这里使用镂雕手法的雀替荷叶墩大方典雅;残留的琉璃脊、砖雕脊无不透着大气奢华……古时候,十里有庐,三十里有宿,五十里有市,到明清时商贾云集处开始有会馆。陵邑会馆建于道光年间,是当时附城镇的一个建筑奇观,如今苍枝隐映下的院落残破冷清,却依旧幽美动人,在这里能看到一个色彩纷呈不一样的清代。

太原市五一路大街上一排西洋式门楼的民居正在拆迁,继续往北,一座同样风格的高大建筑呈现眼前,这就是国民师范学校。这里曾是为山西全省培养小学师资的中等专业学校,1919年由阎锡山创建,后来还培训过山西第一支青年抗敌决死队牺盟会。早年的学校占地面积很大,现在重建的校门已非原址,而是就近北面的办公楼——一座1922年的建筑。这座办公楼两层面阔十一间,两端间平出,中九间内凹设前廊。在这里,前廊斗栱完全消失,额枋柱础全都平素无饰,通体刷成与屋瓦一致的青黑色,一股简约、清新、肃穆的民国气息扑面而来。到这里,建构也发生了变化,即木柱与墙体共同承重,混凝土已加入进来,所以二层会议室横宽九间无隔柱,已然有了现代建筑的敞亮……

从平栱,到华栱,到斜栱,到多栱,再到无栱,斗栱一次花开花落,古建筑即历千年。在这数千年里,存世可观的建筑也只是一个片段,但在这片段里蕴含着沿袭,这沿袭是古建筑的灵魂,是花开的种子,或许在将来新技术新材料的土壤里,这种子能开出民族建筑绚丽的花朵来。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