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天与福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0509887
  • 作      者:
    徐铎著
  • 出 版 社 :
    大连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大连市文艺精品创作生产“5511”工程长篇小说入选作品:天兴福》具有鲜明的大连符号。百年的商号,出自于大连,在东北三省影响甚远。爱国商人邵尚勤(书中的名字邵勤俭)不与日本人为伍,并告诫邵家子女不要为日本人做事。他的骨气,他的创业精神,是中国商人的典范。在那样的历史条件之下,天兴福商号的资产不仅在东北排列前列,在全国也排在前列。天兴福商号对大连城市解放的贡献以及对大连人民的贡献也是可圈可点的。写好大连商人的形象,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大连,了解大连的历史,了解大连的本土文化。尤其是让更多的大连人了解本土历史人物和故事,为大连的今后发展发挥正能量。
展开
作者简介
  徐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一九八一年,发表处女作。出版长篇小说六部,中短篇小说,报告文学,散文数百篇,逾四百万字,并有作品被《小说选刊》和《中篇小说选刊》选载。长篇小说《大码头》获得华东地区优秀文学原创一等奖,并被改编电视连续剧和舞台话剧。中篇小说《记忆红薯》获得辽宁文学奖,多次获得各级政府的文学奖项,并当选大连市文学艺术界十大有影响的人物。现为中国作协会员,大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展开
内容介绍
  《大连市文艺精品创作生产“5511”工程长篇小说入选作品:天兴福》是以二十世纪初期大连商人的发展经历为创作题材,以百年老字号天兴福的发展史为创作原型,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天兴福创建于邵氏家族,发源于辽南古城金州,兴盛于东北。邵氏家族的邵勤俭和邵老五弟兄俩,秉承父兄遗志。虽然以打鱼为生,却不失做人本分。因为一次偶然的发海机会,邵家兄弟卖鱼而挣到一笔钱,由此便萌生出了经商的念头,在辽南金州创建了天兴福商号。邵老五借着日本与俄国在旅顺的那场战争,与汉奸刘雨田相识并由他过穿针引线,发了一笔战争财。而邵勤俭则一路向北,通过海参崴口岸,打开了北方经商渠道。患难与共的妻子马兰花也甘愿留在东北,辅助天兴福商号的大掌柜刘佩之在哈尔滨创建了天兴福分号,并在东北购置土地万垧,奠定了天兴福的基业。
展开
精彩书摘
  老邵家从云南来,但老邵家是山东人。当年,老邵家先人在吴三桂手下当过差,在云南待过。吴三桂兵败以后,老邵家的先人潜回山东老家,因为朝廷一直追捕吴三桂的党羽。邵家先人手里有些积蓄,他们没买房子也没置地,先是买下了一条同定子(一种平底木帆船)风船,同定子经不得风浪,只能在渤海湾里撒网拉鱼,混个温饱。后来,邵家人想到远海里打鱼,就购置下一条三桅大榷子(北方沿海一种大型木帆船)。后来还是心有不甘,要闯老洋子,拉大网,打大鱼,干脆打造一艘十丈长五桅大榷子,前后七个隔舱,能装载两千三百石的货。等到邵仁福当家,有鱼则打鱼,有货则运货。海上行船,也讲个船号,邵仁福就将天兴福这字号挂到船上,船号天兴福,也挺气派。邵仁福的五个儿子四个女儿,都生在船舱,长在海上,他们在山东地无一垄,房无一间。老邵家祖籍是山东即墨,直到邵仁福过世之前,他才跟大儿子邵读耕说起邵家的高祖曾经在吴三桂手下当差这件隐藏多年的往事。平西王树倒他们猢狲散,邵家的先人为防备被追杀,一年到头漂泊在渤海和黄海之上、山东和辽东之间,居无定所,来去无踪,官府想抓捕他们,却摸不到他们的踪影。船在海上漂泊,总是不踏实,邵仁福总惦记着给儿孙置办一个安身立命的居所。在海上打鱼这些年,也有了些积蓄,只是在哪儿定居,尚未下决心,不仅是要找个遮蔽风雨之处,更要找个祥和之地,让儿孙能平安兴旺。听说,明末
  第一章
  清初时,山东一户陈姓人家发了海,出了一斗金子,买下了渤海湾里的一个方圆二里的蚂蚁岛,从此这个岛屿便归陈姓所有。这样倒是有了自由,可不便的是与世隔绝,儿女们通婚联姻都成了难题。因为天兴福大榷子常在金州城的龙王庙靠帮,邵仁福对金州也有所了解。大儿媳妇郭玉凤在南城门外摆下一个摊位,做些海鲜干货、土杂日用品的小买卖,且不说挣多少钱,从早卖到晚,摊上的货物也能全部出手。细心咂摸这许多年,金州城无大灾大难,算是风水宝地,金州城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金州人也崇文尚艺,尊师重教,古城的民风都带有儒雅之气。邵仁福临终时,对大儿子邵读耕交代,要选择金州作为邵家人安身立命的居所,国有大臣,家有长子,我不在世的那天,身为老大的你要当起这个家,要兴家兴业,要善待兄弟姊妹。邵读耕身下有四个妹子、四个兄弟,老大当家,别怪他心事重,做事瞻前顾后、优柔寡断,除了全家人的生计,他还时时担心官府追捕。好在他娶了一个能干的媳妇郭玉凤,给邵读耕当了一大半的家。由她出面操持,邵家的闺女都出门子嫁人了,婆家都在山东老家。身下的兄弟,老二大前年病逝,老三去年坠海丧命,人不在了,却留下了妻儿。老四邵勤俭、老五邵持家是郭玉凤一手带大的,老嫂比母,嫂子在他们兄弟俩的眼里,像亲娘一样。邵老五小时候,在大嫂的怀里睡过,甚至咂过大嫂的奶水。这些年,朝廷因为内忧外患,也顾不上抓捕吴三桂的残渣余孽。邵老大带着兄弟一年到头闯海,一门心思想多挣些银子,安家立业盖房子、晚辈们上学读书需要不少花费。这两年,因为劳碌,他的身子骨也不那么硬实了,做事也力不从心。老四老五兄弟俩在老大的眼皮子底下一天天长大了,经历风雨,见识风浪,他们弟兄俩摔打成了闯海汉子。两个兄弟长大成人,大哥的身体却一天天地垮下去了。郭玉凤不仅能顶起锅盖,也能顶起邵家的门面。邵家的男人出海了,她也不甘清闲便在南市场摆地摊做买卖。那年月,女人抛头露面,要忍受好多苦楚难处,郭玉凤生得单眼皮、薄嘴唇、瓜子脸,虽不俊美,却有些姿色,常常招致一些地痞无赖的骚扰。郭玉凤生性泼辣,长着伶牙俐齿,想占她的便宜?一顿数落,也让你半天缓不过神来。郭玉凤后来在南街租下三间门面,专门经营土特杂货生意。郭玉凤买卖做得公平,待人也和气,虽然挣不到大钱,可也日日有进项,除去平日消费,也还有些积蓄,日子过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大榷子靠帮,舱里的鱼卖给鱼贩子。剩下的鱼,邵读耕就让老四和老五俩人一人一条扁担两只筐,挑着鱼到城里去叫卖。
  开始哥儿俩都不愿意做买卖,走街串巷当小贩,脸上无光。放着伙计不用,让自家兄弟出力丢丑,两个兄弟想不通。
  大哥说,邵家的先人为什么死心塌地跟着吴三桂?吴三桂从不亏待部下。他的部下几辈人都死心塌地为吴家父子出力卖命,咱们邵家也一样,用的伙计也不管穷富跟着咱们老邵家干。记住了,邵家也不亏待人,大哥是对你们好,才让你们去卖鱼的,不是丢丑,吃不得苦的懒汉才丢人呢……邵勤俭和邵持家从青少年开始做买卖,哥儿俩从一条鱼两条鱼开始经商,有人叫他们哥儿俩“鱼贩子”,也有人叫他们“鱼挑子”,开始听着觉得脸上发烧,不好意思,叫得久了,也习惯了。叫就叫去吧,眼睛朝上翻,左耳朵听了,右耳朵就冒了,几次过后,脸皮就厚了。当一手钱一手货成交生意时,那感觉也不错。邵家的男子小时候都要读书认字,但并不会算术,算账对他们来说,就是在当鱼贩子时练成的。一退六二五,过去的老秤都是十六两一斤,算起账来分外麻烦。邵老四和邵老五的算账本领都是与买鱼的人斤斤计较、两两计较时练成的,不是他们小心眼儿,而是买家要算计,三一三十一,剩下的那个一归谁?亲兄弟明算账,何况买家与卖家。
  西海头的鱼把头亲眼看着邵家人这些年是怎么走过来的。邵家兄弟一天天长大,直到成长为闯海汉子。在他眼里,能驾船出海的男人未必就是闯海汉子,可邵家兄弟名副其实。海头上也把闯海汉子叫成“海狼”,是大海上惹不起的人。与西海头的海狼不同的是,邵家兄弟小时候都读过书,天不怕,地不怕,大海也不怕,怕的就是山狼海贼有文化。邵家兄弟骨子里的家传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在西海头,鱼把头见的人老鼻子啦,像邵家人这样一身正气、善待伙计、买卖公平的,打着灯笼难找。日子一天天地过,英俊少年在不知不觉中长成了大小伙子。邵读耕两口子这时才觉得愧疚,光顾让兄弟出海打鱼,却忘记了给兄弟定下亲事。老四说,不急,先立业,后成家。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