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江潮》:
同年夏,黄丹岩前往福安,在紫阳小学教师郭宣惠的家里与叶秀藩、陈铁民聚会,讨论闽东抗捐策略。当时,国民党三都澳海军陆战队二旅,为了扩充军饷,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其管辖的福安、霞浦、福鼎、寿宁等县,强令农民种植鸦片,交纳所谓烟苗捐。官逼民反,正是党发动农民革命斗争的时候了。
1931年秋,福鼎党组织在沿海一带秘密活动,拓展到几十个村庄,发展了一批党员,为了加强领导,黄丹岩根据实际情况,将特别支部所属的党员,按不同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党小组,各组设组长1人。
1932年5月,黄丹岩前往福州参加5月15日的中心市委工作会议。其间介绍在马尾造船厂工作的陈宝舟加人中国共产党。回福鼎后,按照中心市委“五一五”会议精神,即把“发展、扩大党的组织,开展职工运动、反帝运动、农村武装游击斗争”摆到十分重要的地位,并进行秘密传达,结合福鼎实际部署广泛发动群众起来抗捐斗争。
同年夏,福安黄兰农民带头要求减捐,遭驻赛岐伪海军陆战队的镇压,死伤惨重,这就是震动一时的“黄兰惨案”。黄丹岩抓住这个时机,按照福州中心市委会议部署和福安中心县委指示“要后援黄兰”,以岚亭、店下地区的各村为基点发动群众。适值马立峰再度巡视屯头,贯彻福州中心市委“五一五”会议精神,黄丹岩与马立峰共同为发展海上游击队制定策略,成立了福鼎抗捐指挥部。在陶铸同志巡视闽东还未离开福安之前,黄丹岩前去福安向中心县委和陶铸汇报了福鼎的工作。回福鼎后,于1932年10月8日(农历九月初九),在店下岩洞召开会议,与会者有黄淑琮、谢作霖、王勤聪、张春木等18人。此次的工作会议,传达陶铸和福安中心县委指示精神,总结了前期发动群众开展抗捐斗争的经验,部署今冬明春抗捐工作,提出“扩大党的组织,建立武装游击队的方略”。
年底,黄丹岩在屯头麟江小学召开抗捐和反日运动的积极分子秘密会议,把陈辉读等10多人,组成一支福鼎红色武装队伍,发动“年关斗争”,实行打土豪烧契据,使一些农民先得到土地。当时任三都澳海军二旅旅长的林秉周,勾结温州警备区司令姚琮,实行海上全面封锁,造成闽东内地严重缺盐。于是,在中心县委的领导下,黄丹岩立即采取两大措施:其一,打通海面,直通湄洲湾,又与西洋岛柯成贵(当时海上一股反渔霸聚义武装)订立协约,共同反封锁;其二,决定没收岚亭大地主王太和的布店,筹措部分大洋和物资,与闽南盐商船贸易进行洽谈、协议。1933年2月9日,陈辉读率领游击队收缴了太和店的布匹和现金,同时烧毁其全部田契和账簿,受到群众的拥护,俗称“打太和店”。事后,王太和告官,为避免我方受破坏,黄丹岩将无法归家的陈辉读等10多人安排到嵛山岛隐蔽,开辟新的根据地。另外,把带来湄洲盐的党员叶阿球、黄晚成两人派到福州,直接投案,要求他俩保守党的机密,把“打太和店”与红色武装的关系撇得一干二净。当时,法官对其“口供”虽有怀疑,但也无法追捕到任何第三者以对质。因此,仅判处两人入狱一年。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