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力量原创小说大系:一个人的微湖闸》:
那时候,我们住在微蝴阉,我、爷爷,还有奶奶。我们住在水边,一个机关大院里,过着幸福而枯燥的日常生活。
我在那儿度过了我的童年,一直到1978年,我才被父母接到身边,在我母亲执教的小学读一年级。我想说,我在微湖闸度过了幸福、平静的童年。一定如此。现在,当我回忆起那段时光,当记忆的闸门开始打开的时候,一些断断续续的场景,一些不相干的小人物,一些名字,一些根本派不上用场的细节又重新回到了我的脑海里。
我将尽可能忠实地去记述它们,那些平行的、互不相干的人物,事件,场景,一些声音,某种气味,天气如何……是的,我要去描述它们,也许它们过于琐屑,没有逻辑。它们就像午夜的收音机,各自打开了,各自有不同的声音和话语体系,各自喜悦着、悲伤着、控诉着,可是未见得有多大意义。
其实,我想记述的是那些沉淀在时间深处的日常生活。它们是那样的生动、活泼,它们具有某种强大的真实,它们自身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它们态度端凝,因而显得冷静和中性。当时间的洪流把我们一点点地推向深处,更深处,当世间的万物——生命、情感、事件——一切的一切,都在一点点地堕落、衰竭,走向终处,总还有一些东西,它们留在了时间之外。
它们是日常生活。它们曾经和生命共沉浮,生命消亡了,它们脱离了出来,附身于新的生命,重新开始。
远古洪荒,一代又一代的生命、生活,就止于这些吧。
首先,我来说一下微湖闸的地理位置。它位于江淮之间,运河也曾流经这里。总之,这里三面环水,风景秀美。
在我们的门前,有一条宽敞的柏油马路,是东西走向的,连接清江市和省城南京。
每天,有很多车辆从我们的门前驶过。它们飞驰而过,发出呼啸的声音,在它们的身后,沥青马路发着清冷的光,没有一丝灰尘。
马路边上,有一家小饭店,还有一家供销社。另外有一条北向的土路,通往一个乡镇叫赵集的,骑自行车大约要四十分钟的路程。
这里离城市也很远。到清江市吧,大约要四五十分钟的车程;到南京市呢,我不知道,我听爷爷说,大约要坐车三个小时。
总之,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它叫微湖闸,它的全称叫“微湖闸水利管理所”,也许是研究所,我们都叫它“微湖闸”。
它是这样的孤独而秀美,方圆几十里地看不见人家。在它的南向,有一大片梯田,蜿蜒而下,那些人家都藏在梯田的深处吗?此外,就是那宽广而浩渺的水域,它是一条河流,也许是一个湖泊——我叫不上它的名字。阴天的时候,这里烟波荡漾,偶尔有水鸥从水面掠过,发出“嘎嘎”的低沉的叫声。
晴天的时候,这里又是另一番景象了,空气呈现透明的颜色,阳光透过空气,可以折射到水的深处,那绿色的水草上。
每年春夏,照例有渔船来此地停泊,七八户人家,十几条渔船,他们以捕鱼为生,一待就是半年。他们深居简出,绝少和本地人来往。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水上度过,偶尔也会上岸来,买些布匹和纸烟等日常用品。
他们都是一些极淳朴的人儿,在路上看见生人了,主动闪在一边,也不搭话,眼睛带看不看的,也一直微笑着。
四五十岁的人了,历尽生活的磨难和沧桑,什么事情没经历过?可一旦上了岸,他们的神情仍是生涩的,像刚过门的小媳妇。
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了。他们以水为生,随着季节的转换,他们从一条河流漂泊到另一条河流。他们与水融为一体了。有时候,他们很像水中的一条鱼,失去了水,也就等于失去了自由和呼吸。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