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流年》:
小街四季 我熟悉这条街上的门庭院落,熟悉这条街上的高矮树木,我熟悉这条街上的隔邻阿谁。
我感受它的呼吸,我倾听它的叹息。
说起来,这是一条历史悠久的街。
民国时,女子师范学校便坐落在这条街上。可以想象当年女子学校开风气之先的震撼。这条街长不足五百米,宽不足十米,两侧古槐耸立,碧叶相接,古朴素雅,两旁有许多四合小院和民国建筑遗址。记忆里的国师街是安静的。
我们为何落户安家在国师街上,这里有一段小小的插曲。父母刚结婚,姥姥姥爷随舅舅们迁至山西小城,母亲便由河北的一所中学调至小城,原来是分配到了离火车站很近的一所中学。父亲带着母亲去了那所中学,可是那所学校看上去很破旧,有的教室连门窗都没有,有几扇窗户上的玻璃全部打碎了。
那时母亲已经有身孕,而父亲则是把母亲安顿好便要返回部队。父亲觉得安全是最重要的。
于是父亲果断地决定重新选择一所中学。可是去哪所中学呢?父母人生地不熟,不过当时太原城也不大,他们便由最繁华的迎泽大街坐车行驶到五一路,又走到了新民街。看到了国师街上的那所中学。
父亲觉得这所学校位置居中,闹中取静,环境不错。就这样,我们便在国师街上安了家。
四十年过去了,历史证明父亲的眼光是如此睿智,父亲的选择是如此精准。这所学校成为了市重点中学。周边地区是小城最成熟最便利的生活区域之一,学校、医院、商场、公园等都近在咫尺。而我们则一直安享这块福地带给我们的生活。
我在这里度过了我的童年、少年、青年,乃至中年。我在这里找到了我的伴侣。我在这里孕育了我的两个儿子。
我熟悉这条街上的门庭院落,熟悉这条街上的高矮树木,我熟悉这条街上的隔邻阿谁。
我感受它的呼吸,我倾听它的叹息。
西方文学史上有几位女诗人、女作家终其一生不曾离开她们的故乡,生活的面积不过方圆几千米。有时我在想,能守在自己的家乡,守在家门口,这样的一生也蛮有特点,蛮有耐人寻味的地方。
这条街是安静的。就像一个落落大方的大家闺秀,知书达理,秀外慧中。春 春天的国师街是四季中最热闹的,三月一到,柳条抽芽,柳絮飘飞,点点团团,把冬天的寒冷吹到了墙角边,柳絮像淘气的孩子,一会儿落到你头发上,一会儿落到你肩膀上,更多的是落到你的脚下,轻轻柔柔伴着你的脚步,让你不忍踩它,它也机灵地随风撒欢地跑前跑后。
柳絮刚散,槐花又开了。先是一朵两朵,一枝两枝,很快就一树一树的了。一簇一簇的白花,恣意绽放,小孩子们就使劲摇树枝,胆大的就爬上树枝,摘下槐花串。
槐花绽开时,像倒挂的水珠,椭圆形,白白的,抽走花蒂,吸一下,有淡淡的槐花蜜。
我总是站在树下,不是为了吃花蜜,只是想让哥哥姐姐帮我摘下几枝花条,拈着它,一甩一甩地高兴地走回家。啊,春天来了。
当然还有丁香,丁香的绽放应在晚春了,尤其雨后或几个晴天之后的早上,丁香叶子圆圆的顶着新绿伸展胳臂,丁香花更是憋着一口气地一夜之后乍放出来。因为迅速,因为集中,丁香的味道让人一下子就闻出来了。它们好像很高兴很愿意让人闻到它的味道,十分努力地张着花辦。其实有着丁香一样味道的女子应该是可人的,欢喜的,没有那么多忧愁。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