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厦门文化改革发展蓝皮书》:
二要发挥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相互促进的作用。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是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也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选择。厦门建设文化强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要求。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会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培育出良好的文化土壤、消费人群,通过不断参与文化活动,广大群众就会感受到物质生活以外的精神愉悦,会自觉地去消费更多的文化产品;健康的文化产业也会带动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很多文化产业方面的产品不断成为文化事业的内容,其宣传的价值观会转变成为文化事业的价值追求。一定要正确区分和把握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不同性质,坚持“两手抓”,既集中力量办好公益性文化事业,又放手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相互配合、共同发展。
三要协调好文化建设和城市空间合理布局的关系。文化强市要“做强”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但更要做强和优化城市发展的“软实力”、“软环境”。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城市发展的一种“软实力”,但还不是“软实力”的全部。从城市“软实力”与“软环境”相对一致的意义上看,城市空间“人性化”的合理布局、城市空间社会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既能为城市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均衡、协调的发展空间,又能为城市市民满足文化需求、保障文化权益提供公平、公正的空间。公共文化空间是城市建设的应有之义,决定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品质、文明程度和幸福指数。只有形成了城市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和谐发展的社会空间,才可以说城市在转变发展方式、改善城市发展的“软环境”、提升城市发展的“软实力”方面走出了关键性一步。
四要把握好文化多元和闽南特色相互融合的关系。一个地方如果没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特色,在发展中就不可能具有竞争力。厦门的文化具有很大的包容性,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闽南文化、海洋文化、现代文化、西方文化、宗教文化、华侨文化等中西文化的各类元素在这里相互交融、相互借鉴,形成了既具有闽南文化特色,又兼具多元的厦门文化特质。如何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厦门市综合配套改革实验总体方案》中提出的构建两岸文化交流最活跃平台的目标,切实把握好厦门多元文化和闽南文化相互融合的关系,充分挖掘厦门深厚的文化内涵,凸显厦门闽南文化的特色和优势,特别是结合厦门当前的城市定位和发展布局,选择提炼形成具有持续发展、鲜明特色的城市文化形态,打造具有个性化、人性化的城市,是未来推进厦门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五要规划好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优化整合的格局。分散零碎的文化资源难以成就大的气势和格局;“特色”既可产生事物丰富多彩的差异性,形成无与争锋的强势;但也可能由此带来较难传播推广的局限性,与文化产业大批量复制生产传播的产业性质不相适应。因此在未来推进文化繁荣发展过程中,必须进一步将厦门文化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统筹科学地规划好,整合同城同业资源,引导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合理布局、有序聚集,将它们转换成具有强大适应力、生产力、推动力的经济发展新增长点。要积极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延伸文化产业链,推动传统领域向数字电视、网络出版等新兴领域的拓展,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催生文化高附加值领域的形成。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