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闻道长安似弈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5913811
  • 作      者:
    骆玉明著
  • 出 版 社 :
    鹭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
收藏
编辑推荐

《闻道长安似弈棋》特色一:

本书为复旦大学著名教授骆玉明笑看古代历史上的权力与斗争之作。作者对古典文化、历史的造诣深厚,博古通今,备受学界同仁和学生推崇。精彩论述之中,能窥见骆教授的优秀学者之风。

 

《闻道长安似弈棋》特色二:

历史上的风云人物:吕不韦、王莽、武则天、雍正……

历史上的争斗大戏:玄武门之变、陈桥兵变、九子夺嫡……

钩心斗角,斗智斗勇,“演技”炸裂,他们究竟在玩什么把戏?

循着事件中的蛛丝马迹,剥开人性中的黑暗面,还原真实的历史真相。

 

《闻道长安似弈棋》特色三:

本书将带领你穿越时光隧道,回到特定的历史时空,亲临政争中尔虞我诈、腥风血雨的现场,目睹历史事件的过程。有些是你本来知晓的,更有一些是你料想不到的。其中当然包含了想象和推测的成分,但一定会引起你的兴趣。

 

《闻道长安似弈棋》特色四:

语言犀利幽默,演绎生动,解读精彩。

封面采用明代著名画家沈周之画,独特设计,更显精巧别致之美。


展开
作者简介

骆玉明,祖籍河南洛阳,寄籍江苏建湖。1951年生于上海。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因讲课风格幽默生动而深受广大学生喜爱。有魏晋名士之风,爱好围棋与茶酒。骆教授自评:“我是一个俗人,教书吃饭,喜欢孩子。”

所著《简明中国文学史》由欧洲著名学术出版机构——荷兰博睿学术出版社出版,成为首次引起西方学术界关注和重视的中国大陆学者文学史著作;与章培恒教授共同主编三卷本《中国文学史》,引起学术界的震动;参与翻译吉川幸次郎《中国诗史》《宋元明诗概说》、前野直彬《中国文学史》等论著,并负责各书之最后校定。其他的出版作品有《徐文长评传》(合著)、《南北朝文学》(合著)、《世说新语精读》、《诗里特别有禅》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撷取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十一个重大事件,透过对其中所列举的诸如吕不韦、刘邦、王莽、武则天、玄武门之变、陈桥兵变等人物和事件的生动演绎和精彩解读,穿越腥风血雨的历史时空,还原波澜壮阔的历史图卷,有些是你本来知晓的,有些是你料想不到的。

读者能逼真地看到各种历史人物的斗智斗勇,也能认识到在各种利益的熏蚀下,结合了胆识和智慧的人性如何在善恶美丑间游走。


展开
精彩书评

骆老师是我们学术界里都非常尊敬的前辈。他门生弟子如云,也是我的老师。
——复旦大学历史系 钱文忠 教授

 

他(骆玉明老师)把切己的生命体验融入丰富的知识学问之中,通过具体的文学作品,使得已经死去了的历史、历史人物复活过来,歌哭谈笑,淋漓尽致,仿佛那一切就发生在我们中间。
                                  ——复旦大学中文系 张新颖 教授


展开
精彩书摘

精彩书摘一:

奇货可居:一个女人买一个国家

权力角逐,是极其聪明、狡诈的人才可参与的游戏。但仅仅工于心计还不够,还必须具备两种重要气质:坚忍和必要时不计安危的孤注一掷。这可以说是商人的本领与赌徒心理的结合。有很多人凭着机智、精明取得相当成功后,变得畏缩起来,最后难免失败。

酒宴中意乱情迷

公元前260年仲春,赵国都城邯郸,巨商吕不韦的府邸中灯火辉煌。

酒宴华盛,主客都已有了几分醉意。客人是秦国公子异人,刚二十岁出头。几年前,他作为人质被送到赵国时,差不多还是个孩子,如今已经长成英武的青年。鲜丽的服饰,闪耀的珠宝,身后侍立的随从,乃至主人殷勤的态度,都衬托出他的高贵身份。主人吕不韦正当中年,是韩国阳翟(今河南禹州)人,由经商致富,现在已被任命为异人的师傅。他举止有节,言谈恭谨而又矜持,偶尔射出的目光,带着金属质地般的锐利和阴冷。

异人今天特别兴奋。不久前,吕不韦从秦国给他带来了好消息:他的父亲、秦太子安国君已经正式确立他为嫡嗣。也就是说,他已经成了秦国王位的继承人。秦为天下之雄,韩、赵、魏、齐、楚,哪一国不在秦国强大军队的打击和威慑下战战栗栗、苟且求生?他突然感觉到自己一举手、一顿足,都有了无穷的力量。何况,吕不韦还从秦国给他带来了大批金银玉帛、车马服用之物以及男女奴仆,较之多年来的寒酸冷落,他好像变了一个人,第一次认识到自己原来是如此的高贵和尊严。

更令他兴奋的是眼前的这个女人。异人知道,她并非寻常女奴、姬妾,她原是邯郸豪富之家的女儿,容貌绝艳,善于歌舞,吕不韦花了极高的代价娶来,宠爱异常。今天让她出来陪酒,那是吕不韦特意向自己表示亲近。他本不敢有什么非分之想,然而天晓得究竟是因为酒、因为这撩人的春日气息,还是因为那无限妖娆的女人的挑逗,他再也把持不住,不知什么东西火一般燃烧着他的肉体。他知道自己日后会有许多女人,但那是没有用的。他正年轻,过去从未接触过如此绝色的女子,空洞的可能性无法抑制眼下的欲念。

那女人正舞动着,不时投来的眼光,如怨如诉,牵引异人的魂魄在空中飘荡。他沉醉了,直到歌舞结束,主人照例向客人奉献礼物时,仍是恍恍惚惚,似在梦中。吕不韦好像猜中了什么,又像在特意引发异人的心事,对他说:“蒙公子屈驾光临,殊感荣幸!一点菲薄之物,不成敬意,公子喜爱什么,尽可直言……”异人抬头看那女人,发现她双眼火辣辣地盯住自己,似有恳求,而吕不韦的谦恭,也鼓动了他,于是伸手一指,脱口而出:“愿得此姬终生相随,如蒙恩赐,永不敢忘!”

岂料吕不韦陡然脸色一沉,变作阴鸷凶狠之相:“不韦破家为公子谋,不料公子竟图谋我的家人!太子命不韦为公子傅,公子竟出此言!”声音带着沙哑,显然是气愤已极。异人大吃一惊,一时不知说什么好。他这才明白,在吕不韦面前,自己其实是很虚弱的。

我能光大公子门庭

回到客馆,异人久久不能入睡,这些年的经历,一一浮现在眼前。

六七年前,异人的祖父秦昭襄王为了击破六国,与赵言和,把他送到赵国当人质。然而不久,秦即挥师攻赵,连年激战,占取了赵国多处城池,这使得作为人质的异人处境极为困窘。非但如此,秦人对他的命运也毫不关心。虽然,异人的父亲安国君在五年之前被继立为太子,但安国君有二十几个儿子,异人既不居长,他的母亲夏姬也不受宠爱,有谁把他当作一回事?连日常生活的供给,也是时断时续,弄得他衣衫粗陋,车马破旧,简直没有一点贵公子的气派。他客居异乡,又无自由,感受不到丝毫人生乐趣,只觉得活着是多余的。

突然,吕不韦出现了,一切都随之发生了巨变。当吕不韦初次来访,寒暄几句,就宣称“我能光大公子门庭”时,异人还觉得这商人简直可笑,回答他:“你还是先光大自己的门庭再说吧!”吕不韦平静地看着他,道:“我的门庭,却是要等公子来光大!”异人一下子明白:这商人要拿自己做一场买卖!反正他已经到了绝境,有无希望,何妨一试!于是他们便深谈起来。当吕不韦将自己的计划详细告诉异人时,异人才发现,这个商人实在是盘算周密,精明过人。他像看到了救星,跪下连连磕头,许诺说:“果然如您所说,愿与您共有秦国!”

吕不韦多年经商,家资千金(古时以黄金一斤为一金),但他并不满足。商人没有多少社会地位,而且在强权统治下,连财富都不很靠得住,他要拿这财富来谋取更大的利益。当他偶然见到憔悴的异人时,发觉这背时货很可能卖出大价钱,不禁呼道:“此奇货可居也(‘居’是囤积待时的意思)!”作为一个奔走于四方从事贩卖的大商人,吕不韦深知各国的情况,也知道从什么途径可以将异人这背时货变成俏货。

抓住华阳夫人的心

一切按计划紧张地进行。吕不韦拿出全部财产,将半数即五百金交给异人,让他购置需用之物,并广招宾客。战国时贵族门下的宾客,是一群以个人才智换取政治出路的游士,当然很在意选择合适的主人。因而,谁门下宾客云集,谁就被认为是贤者。另外五百金,吕不韦用来购买了各种珍奇的珠宝玩物,由他亲自带往秦国。秦太子安国君最宠爱的是华阳夫人,因而被立为嫡妻。吕不韦首先买动华阳夫人的姐姐,请她引荐。而后他将所有的珍奇都献给华阳夫人,在夫人面前夸奖异人如何贤明而有才智,如何结交各国宾客,遍于天下。最终,他又特别说到异人如何敬爱华阳夫人,在邯郸日夜哭泣,思念太子及夫人,常说:“异人以夫人为天!”华阳夫人从未生育,她无端地得了一大堆珍宝,已是高兴不迭,又无端地有个儿子在异国日夜思念她,岂不感动?

第二天,华阳夫人的姐姐又进宫来,劝说夫人:“女子以美色事人,一旦年老色衰,宠爱也就淡薄。如今夫人为太子所厚爱,何不乘此时机及早在诸子中选择贤能而孝敬者立为嫡嗣,作为自己的儿子?丈夫在,可以巩固你的地位;丈夫去世,你收养的儿子继位为王,便永远不会失势,这是开口一言而得万世之利啊!不趁盛时建立根基,一旦色衰宠去,还有你说话的地方吗?本有可能为嫡嗣的,即使被立,也不会感恩于你,如今异人本不可能为嫡嗣,其母又不得宠幸,愿意依附于夫人,你抬举了他,自己也便终生有靠了。”——这一套,自然是吕不韦所教,每句话,都紧紧抓住了华阳夫人的心,说得她不住点头称是。

此后不久,华阳夫人趁着太子心情好,又特别纠缠她的时刻,使出全身解数,弄媚作娇,然后把话题引到异人身上,说他虽为质于赵,却广有美誉,从赵国回来的人都称赞他的贤孝。说着说着,眼泪滴了下来:“妾有幸充太子后宫,却不幸无子,愿太子立异人为嫡嗣,作为妾身的依托!”此时此刻,安国君怎忍心看心爱的女人哀伤?连忙答应,哄得女人转涕为笑。夫人仍不放心,教人将太子的诺言刻成玉符,留为凭证。接着安国君和华阳夫人置办了大批馈赠物品,让吕不韦带给异人,并礼聘他做异人的师傅。这一场活动,终于使落魄孤零的异人出人意料地成为秦国王位的继承者。

 

 

 

 

精彩书摘二:

 

兔死狗烹:无赖皇帝的用人之道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从社会下层出身的君主,为后世诸多胸怀大志的浪荡汉提供了榜样,亦为中国历史涂抹上一层奇特的色彩。他以“善用人”而著称于世,然而“用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里包含着许多狡诈和狠毒的成分。

用人术?诈术?

汉高祖刘邦,原只是沛县(今属江苏)乡间一个无赖平民。尽管无聊文人也给他找了个显赫的祖宗,但是,他们弟兄三个(刘邦是老三),名字就叫作“伯”“仲”“季”,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老大、老二、老三,可见这个家庭有多少文化教养。刘邦的“邦”字,前人推测是他做了皇帝才起的,因为“邦”的意思就是“国”。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记这位皇帝未曾发迹时的行径,大抵如在家不肯干活,光吃白饭,爱说大话,好酒好色,常欠了酒债不还之类,其人品较阿Q似乎差得多。但当秦末大敌之际,刘邦奋起于草莽,提三尺之剑,马上奔波一生,竟然夺得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从社会下层出身的君主,从而给后世许多胸怀雄心大志的浪荡汉提供了榜样,为中国历史涂抹上一层奇特的色彩,确实也是了不起。

做成这番大事业,自然要有过人的才智,而刘邦最突出的长处是善于用人。他初登上皇帝宝座,宴请群臣,自述得天下的原因,也是归结于这一点。刘邦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管理国家,安抚百姓,使军队在外,粮饷不绝,我不如萧何;统百万士兵,战必胜,攻必取,所向无敌,我不如韩信。这三人乃当今豪杰,我能委心任用,所以能得天下。”群臣听了,各个钦佩,离座跪倒。就是现在的历史学家,也认为他说得对,值得钦佩。

但这“用人”二字的奥妙,刘邦并没有完全说透。其实,所谓善于用人,不仅仅是善于发挥一个人的长处,而且要善于利用一个人的短处来控制他;当一个人对自己不再有用,甚至形成威胁时,还要善于选择时机,将他除掉。刘邦不肯说清楚,大约一是不好意思,二是这秘诀只能传之子孙,不可公之于众。可惜,不但当日参与酒宴的群臣被他骗了,就连今日许多聪明透顶的历史学家也被他骗了,白白钦佩一场。

虚晃一招夺兵符

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刘邦列为三杰之一、非常器重的韩信。

在秦朝灭亡以后,项羽的势力最强,成为各支反秦力量的盟主。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分封诸侯。刘邦是项羽最不放心的,被封为汉王,领有汉中(今陕西南部),地方偏僻,交通不便。但刘邦哪里甘心,一直在筹划打出汉中,与项羽争天下。这时,韩信因为在项羽那里不受重用,来投奔刘邦。刘邦的丞相萧何对韩信极为赏识,竭力向刘邦保荐,结果韩信被拜为大将,总领全军。

要说韩信的功劳,简直无人可比。一开始,从汉中出击三秦(今陕西北部),便是由韩信定计并率军出征的。而后与刘邦分兵,在三年中,从今天的山西、河南、河北一直打到山东,破敌近百万,打下了半个天下。

汉四年(公元前203年),韩信占领齐地(今山东省东北部),请求封为齐王,刘邦无奈,只得答允。当时,刘邦率领几十万军队在河南一带与项羽大军长期相持不下,整个形势是韩信助汉则汉胜,助楚则楚胜。所以项羽特致意韩信,要他背叛刘邦,三家共分天下;齐地谋士蒯彻也建议韩信背汉自立,与刘、项争天下。但韩信不愿辜负刘邦对他的器重与恩惠,统统拒绝了。最后,汉军在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南)围歼项羽,也是韩信所领的三十万军队起了决定性作用。大致可以说,没有韩信,就没有刘邦的天下。

灭项羽后,韩信不仅功劳无人可比,军事天才为诸将所不及,他手下的三十万军队,也是最强大的一支力量。汉五年(公元前202年),也就是灭项羽这一年的冬天,韩信率军驻扎定陶(今山东省西南部)。因大战已经结束,戒备也就相对松懈一些。一天凌晨,一支大军突然向韩信驻军的中心营垒奔驰而来。当时,项羽的一些零星余部都只能据城死守,自顾不暇,韩信实在想不出谁还拥有如此数量的军队,并且竟敢向他这支攻无不克的三十万大军进攻。所以,接到将士的禀报,这位大将军糊里糊涂,弄不清是怎么回事,只好一面吩咐准备迎战,一面亲自登上军营的土墙观看。这时,来兵已将韩信所在的主营四下围住,与其他兵营隔开。韩信仔细看对方的旗号,竟是汉王刘邦的军队!

原来,垓下之战结束后,鲁地(今山东中部)忠于项羽的将吏仍不肯投降,于是刘邦亲自带领一支军队前去平定。他派人带着项羽的头颅传示各城,守将见项羽已死,也就无心再做抵抗,纷纷归降。所以也没打什么仗,鲁地就平定了。刘邦率大军向西回洛阳,途中突然折向定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韩信的主营。原来,这才是他亲自平鲁的目的!

一会儿工夫,只见刘邦骑着高头大马,身后跟随数十人,缓缓向营门走来。韩信急忙命将士列队恭迎,打开营门,将刘邦等人接入军帐,设宴款待。席间,刘邦说说笑笑,称赞韩信为打败项羽立下显赫的功劳,而后话题一转,说道:“如今天下大定,理应休兵息民,将军可交出兵符,回齐国安享富贵了!”

此时此刻,韩信还有何话可说?一眨眼间,三十万军队便到了刘邦手中。

不久,刘邦在诸王的拥戴下称帝,定都于洛阳。后来又迁都至长安(今西安市),以洛阳为东都。当时国家的体制,主要沿袭秦的郡县制,同时也分封了八个异姓诸侯王。这不仅因为他们功劳大,而且因为他们原来都已形成相对独立的军事割据力量,并且大都在这以前已经称王。齐王韩信,被改封为楚王,理由是韩信本是楚人,可以衣锦还乡,荣宗耀祖。其实,刘邦考虑到齐国的地理位置重要,一旦有动乱,不可收拾,不肯让韩信在这里称王。而韩信此人,虽说军事才略无可比拟,政治上却很幼稚,能够回家乡称王,他也觉得很满足。于是在刘邦的摆布下,又走了一步被动棋。

锋芒尽露,疑忌难消

汉立国以后,几个聪明的功臣知道汉高祖的脾性,都很小心。如张良,原是刘邦的主要谋臣,这时就不再问事,只管在家修习长生之术。又如萧何,官居丞相,只是一心一意在新都长安给刘邦营建宫殿,讨刘邦的欢喜。他平时在家里,生活奢侈,一味享乐,以此表示自己胸无大志。

但韩信却不懂这些道理,喜欢摆威风。到楚国后,他很快重新组建了自己的军队,有时到各县城巡察,都带着大量的卫兵,总不肯忘记自己曾经是率领数十万大军的统帅。这是最容易引起刘邦疑忌的事情。在过去的战争中,韩信所表现出来的军事才能,给刘邦留下了太深的印象,也给刘邦留下了太大的不安。只要他还活着,刘邦就不会放心。

还有一件事情,使刘邦不高兴。原来在项羽手下,有一名勇将叫钟离昧,和韩信是老朋友。项羽失败后他无处存身,便逃到韩信那里。韩信碍于情面,把他收留下来。这事被人密报给刘邦,刘邦大惊,担心韩信招降纳叛,有不良意图。于是下诏给韩信,只说钟离昧躲藏于楚地,令他搜捕。韩信接诏后很为难,暂时就含含糊糊地搪塞了一下。刘邦得知大怒,便召集诸将,宣称有人告发韩信谋反,商讨如何处置。众将各个摩拳擦掌,有人大声嚷嚷:“发一支兵到楚,将这叛贼拿来,碎尸万段!”殿堂上喧闹成一片。刘邦看着这场面,想起过去韩信统率大军时镇定自若的景象,心中一寒,挥挥手说:“日后再议吧!”众将满脸没趣,一个个退了出去。

刘邦随即召来谋臣陈平商议(在刘邦的智囊团中,这位陈平是搞阴谋的专家)。陈平问了情况,皱着眉头说:“皇上现有的军队,能和韩信的军队相比吗?”刘邦想了想,老实说:“不能。”这并不是说刘邦所掌握军队的数量不及韩信,而是说韩信所训练的军队,作战能力特别强。早在三年前,刘邦在河南与项羽对峙,屡战屡败,兵力锐减,处境困难,而韩信在赵地(今河北中部)作战,进展却很顺利。于是刘邦只带了几名随从,星夜赶到韩信军中,命韩信交出军队,由自己带往河南作战,让韩信另外再招募士兵,去攻打齐国。想不到不过一年光景,韩信竟然依靠新招募新训练的军队,打下了齐国。后来在垓下之围中,也只有韩信的军队能够与骁勇无比的项羽军队正面对敌。这些往事,刘邦记忆犹新。接着,陈平又问:“皇上麾下的大将,有谁能够和韩信相比吗?”这话更是不用问的。试想,如果有胜过韩信的军事天才,刘邦还用担心吗?当初也不必拜韩信为大将了!他只好摇摇头,老实说:“没有。”陈平道:“既然如此,如发兵攻楚,岂不是逼韩信马上动手,那太危险了!”

刘邦朝陈平白了一眼,心里说:“找你,本来就不是讨论怎么用兵的。”嘴上却说:“那怎么办?由韩信无法无天,叛乱造反吗?”陈平想了想,慢慢说出一计。刘邦听后大喜:“先生不愧是足智多谋!”陈平却面有忧色地补了一句:“也有一虑。倘如韩信真是已经决意造反,这计策不但无用,连皇上都有危险!”陈平的意思,其实是讽刺刘邦,说他明知韩信并未谋反,只是为了解除日后的隐患,才硬诬他造反。刘邦却毫不在意,大手拍拍陈平的肩膀,大笑道:“你的计策好得很,其余不必多言!”


展开
目录

前言/ I

 

奇货可居:一个女人买一个国家/ 001

深察人心:黠奴痛饮贵人血/ 016

兔死狗烹:无赖皇帝的用人之道/ 036

大善大伪:没有人性的“圣人”/ 056

深藏爪牙:谦让、积蓄与爆发/ 081

胆大手辣:风流悍妇的杀人游戏/ 095

禁门喋血:一代英雄的果敢决断/ 115

床帏政治:女人擅权的特殊机巧/ 139

突变风云:武力集团的政治贸易/ 163

多子多祸:皇帝家庭的权力混战/ 180

别无选择:农民政权由内讧而败亡/ 196

 

附录 “宫体诗”事件的背后/ 21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