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红外热像自动处理技术及其在面瘫诊治中的应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1709811
  • 作      者:
    刘旭龙著
  • 出 版 社 :
    东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从研究者的角度介绍了面瘫面部红外热像自动处理的相关方法,可供生物医学工程、电子信息科学、自动化以及图像处理等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东北大学出版社 红外热像自动处理技术及其在面瘫诊治中的应用》:
  利用红外热成像辅助面瘫的严重度评估和治疗是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其中,周章玲等发现远红外热像可较好地反映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针刺治疗前后头面部供血状态的变化,针刺治疗前急性期面瘫侧呈充血性改变,患侧面颊、眼角、眶上、额及舌区五个测温区温度明显高于健侧,表明远红外热像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急性面瘫提供无创的客观评价指标;Popat等提出利用非结构化红外投影的方法对面部肌肉运动进行3D建模;张栋等使用红外热成像系统分别测定Bell面瘫患者治疗前后的面部温度分布热像图,发现Bell面瘫患者的面部左右双侧温差显著大于健康人群,而且与Bell面瘫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恢复程度相关,如果针刺治疗后穴位的升温效果比较明显,那么预后较好,此项研究为临床预测Bell面瘫预后提供了一个新指标。吴振英等使用红外热像仪观察面瘫患者每一针刺疗程前安静状态下面部穴区温度情况,统计双侧穴位温度不对称性系数,结果显示,阳白、攒竹、地仓、鱼腰、颧髎、颊车六穴温度不对称性系数与面瘫面部残疾指数存在显著负相关性,面瘫患者面部双侧穴位温度不对称性系数可以作为一种新的面瘫严重度客观评估指标。高宇红等指出远红外热像可较好地反映Bell面瘫患者头面部供血状态的变化,急性期面瘫侧呈充血性改变,慢性期面瘫侧呈缺血性改变,表明远红外热像可为临床诊治Bell面瘫提供无创的客观评价指标。
  ……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Bell面瘫的严重度评估研究现状
1.2.2 Bell面瘫的选穴方法研究现状
1.2.3 红外热成像用于Bell面瘫严重度评估和针灸选穴研究现状
1.3 本书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红外热像面瘫客观选穴与严重度评估理论基础
2.1 引言
2.2 红外热成像的基本原理
2.2.1 红外热成像的光谱学原理
2.2.2 红外热像仪的系统组成
2.2.3 医用红外热像仪基本原理
2.3 针灸治疗Bell面瘫常用穴位
2.4 红外热像用于面瘫客观选穴与严重度评估原理验证实验
2.4.1 实验对象与方法
2.4.2 实验结果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Bell面瘫红外热像穴位自动定位方法
3.1 引言
3.2 面部红外热像穴位自动定位算法
3.2.1 红外热像图预处理
3.2.2 基于温度特异性原理的面部器官定位
3.2.3 基于边缘特征的面部器官定位
3.2.4 基于温度特异性与边缘特征的面部器官综合定位
3.2.5 侧面红外热像图器官定位
3.2.6 红外热像面部穴位定位
3.3 穴位自动定位实验
3.3.1 面部器官定位实验结果
3.3.2 面部穴位定位实验结果
3.4 软件实现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温度分布不对称特征的Bell面瘫严重度客观评估方法
4.1 引言
4.2 基于皮肤传热模型的面部红外热像可视化算法
4.2.1 辐射产生的热量转移
4.2.2 空气对流引起的热量转移
4.2.3 身体内部传导引起的热量转移
4.2.4 血液充盈传递引起的热量转移
4.3 Bell面瘫面部温度分布不对称特征分析
4.3.1 面部ROI的划分
4.3.2 温度分布不对称度
4.3.3 有效热面积比
4.4 基于BP神经网络的Bell面瘫严重度自动分类器
4.4.1 模式识别理论和方法概述
4.4.2 用于Bell面瘫量化评估的BP神经网络结构设计
4.4.3 Bell面瘫BP神经网络模型的学习仿真
4.5 Bell面瘫严重度客观评估实验结果与分析
4.5.1 面部温度分布不对称特征与HB等级的相关分析
4.5.2 Bell面瘫BP神经网络分类器的性能分析
4.6 基于形式概念分析的Bell面瘫严重度定性分析
4.6.1 形式概念分析的基础理论
4.6.2 属性偏序结构图生成方法
4.6.3 Bell面瘫严重度定性评估方法与实验结果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Bell面瘫红外热像选穴临床单盲随机对照实验
5.1 引言
5.2 Bell面瘫临床单盲随机对照实验
5.2.1 实验对象
5.2.2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针刺选穴与操作方法
5.2.3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5.2.4 观察指标
5.2.5 不良事件的观察与分析
5.2.6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5.2.7 数据管理
5.2.8 伦理学原则
5.2.9 实验装置与统计分析方法
5.2.10实验结果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