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社会科学文库(2015年辑):当代方志编纂述论》:
一、当代方志框架结构与旧志的比较
旧志的结构层次一般是一到两层。细目并列体是一个层次,如顺治年间贾汉复纂修的《河南通志》,分三十类,即图考、沿革、星夜野、疆域、山川、风俗、城池、河防、封建、户口、田赋、物产、职官、公署、学校、选举、祠祀、陵墓、古迹、帝王、名宦、人物、孝义、列女、流寓、隐逸、仙释、方技、艺文、杂辩。所有细目并列,只有一个层次,形成了列目直接写内容的格局。此种结构因为层次单一而简单,但过多的细目并列,使内容分散、缺乏关联。两个层次的结构为分纲列目体,因为对细目进行分类归属,出现上下统领的结构层次。纲目分类采取专志分类或是纪传体分类两种。如明《嘉靖许州志》分纲立八个专志,即地理、建置、田赋、学校、官纪、人物、典礼、杂述,八个专志之下统领43个细目。南宋《景定建康志》使用纪传体的录、图、纪、志、传、表等体裁编纂方志,设留都录、地理图、地名辨、年表、疆域志、山川志、城阙志、官守志、儒学志、文籍志、武卫志、田赋志、风土志、祠祀志、古今人表、古今人物传。作者对于体裁的应用是:《留都宫城录》冠于书首,建康地图、年表次之,十志再次之,传又次之。传之后为拾遗,地图之后为地名辨。此志以体裁分类,归属细目。章学诚的三书体,即志、掌故、文征,用于《湖北通志》,设置《湖北通志》《湖北掌故》《湖北文征》,后附《丛谈》。其中《通志》74篇,包括二纪、三图、五表、六考、四略、五十三传;《掌故》66篇,包括吏科四目、户科十九目、礼科十三目、兵科十二目、刑科六目、工科十二目;《文征》八集,分甲、乙、丙、丁各上、下集。《通志》采用纪传体的纪、图、表、考(志)、略等体裁,按体裁归类;掌故是按部门而设;文征按集册而分。三书体实际只是增加了掌故和文征,从资料方面来说,更为丰富,但从方志结构和体式来说,并没有变化。旧志结构简单,是因为由社会发展状况所决定的。封建社会,社会分工简单,劳作分工不明显,人们生产和生活仅限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相对应的是封建集权的政治制度,所建立的管理社会的机构。所以,社会生活简单,决定着旧志框架结构的简单。细目并列体和分纲列目体对于旧志来说,能够直接表达内容,适合其需要。
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了近代历史的第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建立半封建半殖民的社会。西方经济和文化的渗入,使中国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现代工业、贸易、金融、教育、交通、水利等的出现,加速了社会的分工,形成各个领域、各个阶层。民国时期所修方志,虽然结构和体式没有变化,但在细目上增加现代分工所出现的新事物。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20世纪五六十年代,政府开始组织编纂志书,虽然工作半路流产,但从已成型的志稿来看,已采用了篇章节目体。20世纪80年代,再次启动新方志的编纂,编纂伊始对于方志的篇目确定了可以采用篇章节目体或其他体式。经过第一轮和第二轮志书的编纂、出版,当代方志的框架结构已基本定型。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