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丛书:辽宁省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
例如水丰水电站工程开工后,首先是挖掘大坝基础,清除大坝两端的山体,使之露出岩石。在这个过程中,日本人为了赶进度,劳工被安排在两侧山坡上分层施工。由于山坡陡峭,经常发生塌方事故。据劳工幸存者唐宝文回忆,一次他同父亲在施工时遇到塌方,亲眼见到被压死30余人;劳工林庆发在朝鲜一侧施工时,一次塌方事故压死28人,致使一个小包工队被迫解散。有时上面的土方崩塌下来,将在下面施工的劳工一下子推到江里,连人带砂土全部淹没在滚滚的江水中。
大坝主体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缺乏劳动保护设施,各种大小事故经常发生,从大坝上、架子上摔死的、砸死的,被“轱辘马子”车压死的,掉到江中淹死的等等,几乎每天都有,有时一天发生多起。有的事故一次死亡一两个人,有时一次死十多个人。据劳工唐宝文回忆:“有一天晚上打洋灰,装一个大灰罐子,灰罐子放下一半,蚂蚁绳就断了,罐子掉下去爆炸了,有十多个人打到灰罐子里呛死了。”
而在龙王庙和乱石山军事工程中,因事故死亡的人员也不在少数。龙王庙工程推送沙料的“轱辘马子”车,每个车装约2吨,4个人推,有时车在下坡时顺着铁轨滑下,几十辆“轱辘马子”互相撞在一起,往往一死就是二三十人。1944年春天挖地基时发生一次大塌方事故,当时在那里干活的能有500来人,当场就死伤100多人。
二是生活条件与卫生环境恶劣,造成大批劳工生病与死亡。
在水丰电站工地,劳工们吃的是玉米面与橡子面混合蒸成的窝头,又苦又涩,吃后肚子发胀,而且经常吃不饱,喝的是没有油的菜汤。吃不饱,却要每天从事十几个小时的繁重劳动,干活头发晕,所以经常出危险而死人。劳工住的工棚子是把头用木头支的,用洋瓦铁盖的,一排挨一排。屋内对面铺,夏天热,冬天冷,晚上霜,早晨化了掉下来把行李都弄湿了。炕有几丈长,炕头热,炕稍凉。由于卫生条件非常差,苍蝇成群,跳蚤遍地,造成传染病流行,致使许多人体弱生病直至死亡。传染病严重时,“每个工棚每天都能死四五个人”。1937年水电站开工不久,就出现传染病,造成大批劳工死亡。日伪人员在碑碣子沟门西山坡上设置墓场,在东山坡下建立了太平间,在地上撒上白灰算作消毒。许多人还没有死,就被拉到太平间中等死,晚上埋进“万人坑”。据李远永回忆:“劳工得病根本不给治,连买药的地方都没有,有一次吃东西中毒,日本人说是得瘟病,用汽车拉走50多人,再也没有回来。有的没等死,就以瘟病为由拉出去埋了,劳工得了病两天不能上班,晚上就拉出去给活埋了,原因是不能干活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