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属于“无界散文”系列之一。全书由三部分组成:欧洲诸国、土耳其、美国,写作时间跨度达十几年。从空间上看,这是一个游记散文集,但是作者要表达的是这些地域之外的更为深远的意境。这些文字,深深烙印着作者独特的个人符号及观察视角,读来令人回味。
访问美国,感受现代工业文明,慨叹之余仍心存慰藉,这便是中华民族殷实的历史文明。遥想当年,先祖引领世界先锋之巅,美国何有?不过是鸟兽出没的蛮荒之地,无名无姓的野孩子一个。我曾以傲慢的口吻对美国人讲:在中国俯身捡起一块破砖烂瓦都比美利坚历史长!祖宗的荫德恩泽子孙,行至何方这都是腰板儿呗儿硬的“本钱”。哪曾想,我的西欧之行却使得这份世袭自信荡然无存。论其思想典籍,星罗棋布的图书馆鼓胀得盛装不下;论其历史名人,拥塞街巷大大小小的塑像、广场难以容纳。稍微翻阅历史,陡然惊色醒悟,眼前这些活脱脱的遗留寿同康乾盛世乃至大明王朝甚或更长,尤其是历经风雨苍桑却依然坚实挺立的辉煌建筑,灿烂得感官及心灵备受刺激与冲撞,微审仰观唯有面面相觑,叹观止矣!
游历西欧,风光无限,如诗如画,其美仑美奂如同痴醉于绚丽多姿的音韵乐律当中。一路景致有如莫扎特的奏鸣曲清纯明快,有如施特劳斯的圆舞曲华丽奔放,有如舒伯特的小夜曲恬静迷幻……而与贝多芬气魄恢宏的交响乐相等肩媲美的,独其烙印着历史文明光辉的建筑艺术———希腊式建筑好比“田园交响乐”(《第六交响乐》)、罗马式建筑恰似“英雄交响乐”(《第三交响乐》),诞生于法国后盛传欧洲乃至世界的哥特式建筑犹如“命运交响乐”(《第五交响乐》)。大文豪雨果曾这样赞颂欧洲的建筑:巨大石头制造的波澜壮阔的交响乐。如此兜圈子的一番颂歌式的比喻,无非想强调说明,人类聚体能与智慧创造的建筑并非只是材质与用途的浅俗物件,而是历史承传现实、现实延续历史文明的具象艺术再现,是曾经或现在存在着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典藏一般传承于世的基石砌垒,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与演进的血脉流动。不可想象,没有传世经典建筑的国度或民族,会缔造助力时代车轮的文明。欧洲人对这一点似乎早有醒悟,于是对待建筑的理念近乎于神圣,其不厌其烦的耐久建造工夫与前仆后继的智慧迭加升华可谓惊世骇俗、望尘莫及,工期长达百年的建筑例属常规,历经几个世纪也毫不稀罕,有的甚至是承启子孙的世代工程,就像没有休止符的交响乐永无竣工之日。由此不难想象,以如此耐力长久不懈地“磨洋工”砌造而成的建筑,会是何等常人所思不及的巧夺天工,美妙绝伦!不妨就西欧几国简约列举——
意大利佛罗伦萨,由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大师设计的“花之圣母大教堂”,1294年始建,1469年落成,工期达175年。这座可容纳万人的教堂,以其白、绿、粉三色大理石装饰的绚烂之美光彩照人,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性建筑之一;堂内陈列的壁画被称为人体百科全书,米开朗基罗的伟大杰作《哀悼基督》(又名《母爱》)大理石雕像也安放于此。
奥地利的“圣斯蒂分大教堂”是音乐之都维也纳的象征性建筑,始建于13世纪中叶,到15世纪中叶完工,历时200多年,登临137米的塔顶可尽览全城。
德国的科隆,素有欧洲最高尖塔之誉的“科隆大教堂”,动工建造于1248年8月15日,直到1880年10月15日才竣工,先后持续632年,是欧洲建筑史上耗时最长的建筑物之一。
法国巴黎名声赫赫的“巴黎圣母院”,堪称哥特式建筑的经典,1163年开工建设,1345年大功告成,而至17世纪和19世纪又两次改建,成为今天看到的模样,前后历经几个世纪。它是法国的重要集会中心,也是造就千古巨著《巴黎圣母院》的深邃背景。
法国巴黎的“协和广场”,建于1757年,竣工于19世纪,是该市最大的广场,许多历史性的欢庆在这里上演,路易十六也是在这里被送上断头台。
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广场”,12世纪始建,经过几个世纪修建完成,雨果称其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广场”,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员宣言》就诞生于广场一侧的旅馆里,各国政要(如克林顿、密特朗、科尔等)都曾慕名前来参观。
……
旅欧断想
建筑物象
拆呐
花之窗
失散的文明
走出奥登赛
伦敦,阴有雨……
土耳其并不遥远
引子
青春伴游郎
真主喜爱商人
静谧清真寺
点心味道
老图残记
皱褶里的夕照
有情就流泪
美国往事
都是中国人
美利坚不相信眼泪
农场里的父子“交易”
人生赌场
中国教父
夜行马里兰
梅莹啊梅莹
孤独苦旅
美国不好玩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