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表达了一种美、一种大场景的壮观,表现出作者对美的驾驭能力。而这种准确的把握,不仅是对摄影技巧的掌控,恐怕更多的是对美的一种感知。作品有一种美的诱惑,让人有一种占有欲、一种梦幻般的憧憬,让人有种想把作品拥在怀里、融入进去的冲动。作者很善于把握角度。角度是很奇妙的东西,只要稍一变换,就有另一番景象的出现。诸如仰视、俯瞰、瞭望、极目,都在镜头下变换。同一个事物,角度不同,感觉是不一样的。一个角度一个天地,一个角度一个世界,一个角度一种美。远观与近赏、宏观与微观、横看与侧瞄等尽在视野中展现奇观。这与作者平时处理问题的态度有关。角度不同,结论也不同。要正确地看待一件事,首先自己要站对地方,有时也需要移动一下脚步,变换一下位置,试着从另外的角度看一下,可能感觉、认识就会发生变化,甚至是颠覆性的变化。
作者正是领悟了角度的奇妙,在同与不同之间发现美。美国西部公园和峡谷的作品很多,我也浏览过不少,但见到了徐方的作品还是眼前一亮,我想就是作品中角度的神奇转换。独特的角度才有独特的作品,独特的东西给人以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东西才能触及心里那柔软的地方。
我看了这些作品以后,体会作者是要表达一个“恒”字。小峰、大岭、沟壑、榫石、岩洞和湖泊,哪一幅画面不体现出“恒”劲?只有恒久的运动、恒久的流淌、恒久的积淀,才有今天天工巧成、叹为观止的景象。作者要表达的是纯净的天空下,心灵恒久的宁静。
布莱斯峡谷作品,给我们展现的是神秘的城堡、御外的兵俑、林立的石峰、簇拥的窟巢。这不能不叫人想起罗马的古战场,壮观、肃穆。作品也如一尊佛像,让人仿佛听到天籁般的诵经声,环绕在红松琥珀之间。大峡谷作品,雄伟壮观,攀循而上的岩层,记录着风雨的脚步,也饱含阳光的暖影。一道道拱门,明明是自然天成,偏要表现出斧凿之痕,让观赏者先是一愣,随即又拍案叫绝,“巧夺人工”的逆向思维,足见作者的大胆和审美的独特。那激流翻卷的远峰,犹如诺亚方舟,是希望,是动力,是坚持,也是坚强。黄石国家公园的几幅作品更是迷人。紫烟升腾,半裸的河滩,绵延不尽,暖池和热泉烟波缭绕,雾霭沉沉。放眼望去公园就如巨大的、五彩斑斓的画卷,散发着淡淡的芬芳,慢慢地沁入我们的肌肤,包裹着我们,浮掠着我们,陶醉着我们,使我们愿意沉入其中,坦然睡去,永不再醒。一幅幅羚羊谷作品在眼前铺开,如同把我们带进一个童话世界。前面几幅景象,有的像吃的,有的像玩的,有的像累了以后睡的地方。后面几幅景象仿佛捉迷藏的好地方,几个顽皮的孩子几经跳跃,躲闪腾挪,一闪身就没影了,躲在暗处偷觑的人,见小伙伴探头探脑仍找不到他时,便忍不住地喷笑出来,那笑声显得格外响亮,回声久久,不忍消失。马蹄湾的一幅作品,很是震撼。烽火连三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告急的马,速度快,力度大,马蹄踏破山河。蹄窝处,流水,飞舟,浪花晶莹。人生的路能否这样回环,如果可以,不知有多少人愿意,又有多少人不愿意。
另有几幅则是雾一般的河流与森林,在清晨微风的吹拂下,它们恰似浣纱的少女,自然流露出不可言说的一抹娇媚。
还有的作品如陷入深深思考的一个智者,笼罩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下,只可远观,不可近觑。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