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成瘾问题心理咨询理论与实践入门:国际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306154
  • 作      者:
    (美)茱迪丝·A. 刘易斯(Judith A. Lewis),(美)罗伯特·Q. 丹纳(Robert Q. Dana),(美)格里高利·A. 布莱文斯(Gregory A. Blevins)著
  • 出 版 社 :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药物成瘾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病,也是世界范围内的难题。作为难治性的疾病,在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指导之下,不仅需要生物医学手段,而且也需要配合社会和心理学方面的干预手段。综观国外一些国家物质滥用成瘾在心理咨询、辅导、治疗等方面的尝试,起步比我们早,至今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国内同类书的引进非常少,我们引进本书,认真学习借鉴为我所用,在国内深入发展推进有关物质滥用成瘾心理咨询、辅导、治疗等方面的新思想和新技能的应用。
展开
作者简介
  王贺春,男,助理研究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理事,中国社工协会心理健康指导中心首席专家、理事。200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神经科学博士,师从国内著名成瘾医学专家韩济生院士,从事成瘾机制及生物医学干预的基础与临床研究;1999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1998年至今,长期从事海洛因、新型毒品及成瘾物质(酒精等)的机制、临床研究以及干预手段(药物、医疗器械等)的研发工作。2009年起开始在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大兴治疗中心,摸索药物加心理咨询的整合干预模式。
展开
内容介绍
  成瘾领域新的心理咨询范式承认以有循证证据的实践为中心,并且认识到尊重合作的重要作用。这两个因素的交汇使得动机促动性交谈处于中心地位,本书解释动机促动性交谈的概念、实践,以及案例,丰富的案例包括司法讯问、卫生保健、家庭治疗等多种情况。同时也更加关注科研与应用的联系,回顾最新的,在个体的、团体的和家庭咨询方面的循证证据。
展开
精彩书摘
  《成瘾问题心理咨询理论与实践入门》:
  评估是确定来访者问题的本质和原因的过程。在治疗的早期,咨询师收集信息以便增加对来访者的理解。与此同时,来访者可提问及澄清自己在咨询中的角色。在此过程中,咨询师要完全做到保密及满足其他期望。
  为了理解来访者的物质滥用问题,我们必须努力理解来访者这个人。这包括与他们面谈、采集病史资料和进行心理测试。至关重要的是,临床医生要避免之前就对来访者带有某种先人为主的观念,也不能仅仅依据初始评估时所收集的资料就决定治疗。因为来访者走进物质滥用治疗机构这一事实本身,并不能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符合“化学物质依赖”或“酒精依赖”的诊断。相反,临床医生必须详细评估来访者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与来访者一起做有关治疗的决定。这些决定必须考虑到每个来访者的文化和背景。咨询师如果对这些关键问题不敏感,并采用一成不变的治疗方法,会严重限制其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医生必须提防此类可预防的、且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
  一、物质使用史
  来访者信息的收集从冗长的访谈开始,访谈是设计用于引出关于来访者背景、问题、现有功能和治疗动机等方面的信息。其首要目的是为制订治疗计划提供坚实的基础。咨询师必须使来访者感觉到受欢迎和尽可能地感觉舒适(有些焦虑也是非常能理解的)。咨询师必须创建一种可以引出所需要信息的环境,最好能让人对整个流程保持很明晰的关注。本质上,咨询师会问一系列问题,并尝试得到最清晰的答案。为了有效地达到这一目标,咨询师必须保持访谈过程的系统化与结构化,并让来访者处于冷静状态,让会谈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为了清晰而全面地了解来访者,访谈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转介来源。
  (2)主诉。
  (3)现病史。
  (4)物质使用和滥用史。
  (5)生活状况:①居住情况;②婚姻或同居状况;③子女;④社会生活;⑤目前功能。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21世纪的物质滥用心理咨询
第一节 物质滥用的操作型定义
第二节 21世纪物质滥用心理咨询的原则
第三节 咨询师的角色和工作环境

第二章 药物及其作用
第一节 简要介绍
第二节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第三节 药物特性
第四节 使用者的生理功能
第五节 使用者的心理特征
第六节 社会文化环境
第七节 药物分类系统

第三章 动机促动性交谈
第一节 动机促动性交谈的意义
第二节 动机促动性交谈的精神
第三节 动机促动性交谈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 应用于不同场景的动机促动性交谈

第四章 评估和制订治疗计划
第一节 综合评估过程
第二节 评估工具
第三节 制订治疗计划

第五章 帮助来访者改变
第一节 咨询关系
第二节 干预物质使用行为
第三节 帮来访者链接到“十二步”康复计划和其他自助团体
第四节 物质滥用和精神问题共病

第六章 通过团体赋予来访者力量
第一节 合作的风格
第二节 支持改变
第三节 适用于不同场景的技能
第四节 支持和理解多元文化的能力

第七章 保持物质使用行为的改变
第一节 预防复发的模型
第二节 复发的决定因素
第三节 预防复发的策略

第八章 与家庭一起工作
第一节 系统论
第二节 物质滥用和家庭系统
第三节 家庭康复的阶段
第四节 成功家庭咨询的特质

第九章 干预性项目的设计与评估
第一节 环境应急能力建设
第二节 对结果负责?
第三节 项目计划
第四节 评估

第十章 物质滥用的预防
第一节 预防的概念
第二节 预防的一般模型
第三节 确定预防的目的
第四节 构建因果模型
第五节 产生改变
第六节 预防项目的有效性

附录一 心理社会和物质使用史
附录二 初诊行为评估和功能分析
附录三饮酒者综合评估表
附录四 家庭饮酒调查
附录五 有用的网址
附录六 有价值的治疗手册
译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