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穆斯林的摩洛形象研究》:
伍德如此坚决地反对并试图消除奴隶制,反映了其思想中“摩洛形象”已被奴隶制这一邪恶行为极大地玷污了,摩洛人作为奴隶主的残忍与落后深深地印刻在其脑海中。但如前所说,科比、戴维斯与伍德都是通过自身的观察而做出相应的判断的,尽管我们不能说科比与戴维斯得出的是正面的“摩洛奴隶主”的结论,但与伍德的印象仍相差甚远,那么问题就在于,为什么奴隶制度这同一件事物所产生的效果会有如此之大的差异呢?笔者认为,这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解释。一是就美国人整体来看,与前文分析的观点一致,美国人虽然有引领先进文化的优越感,但也具备了理性与科学的思辨精神,这决定了他们不会以绝对的先入之见来看待同一事物,所以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与态度。二是就个体来说,相对于科比和戴维斯,伍德代表了当时典型的美国清教徒精神,自信、坚定、强调个人主义和美国文化至上的进化观点,曾被评价具有“十字军东征式的个性”,其精神状态总处于改造落后文明的渴望之中,这种类似西班牙人宗教狂热的状态往往使得事实与现实在其眼中被扭曲,甚至产生相反的印象与效果。由此,菲律宾南部穆斯林奴隶制的特殊性常常被有意识地过滤掉,粗俗、野蛮等等性质却被加以留意并突显出来,从而构成其负面“摩洛形象”的重要部分。三是伍德上台标志着美国摩洛工程的全面启动,全方位的改造政策被加以实施。而且,菲律宾南部总督被赋予的权力相当全面而独立,因此作为摩洛事务总策划的伍德,其“摩洛印象”深刻而广泛地影响了美国人心目中的摩洛人形象,奴隶制也成为美国人指责摩洛人劣性的必要因素之一。
总之,对菲律宾南部穆斯林教育、宗教、拿督制和奴隶制的处理方式体现了美国殖民者眼中“摩洛形象”的变化,这些内容都是美国人力图去除的摩洛负面形象。综合看来,主要包括:落后、无知、野蛮、邪恶、粗俗、愚昧等。但这些是从美国人角度来看,菲律宾南部穆斯林在这些改造过程中也绝不单单是被动的接受,其行为所造成的反作用对美国人的“摩洛形象”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