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郊县抗日武装斗争》:
蔡辉在狱中结识了奉贤流氓头子马柏生,两人“狱谊”甚好,马有一定的爱国意识,两人同时出狱,相约出狱后一起搞抗日。马柏生在上海和奉贤有上千“徒弟”,因此,出狱不久,便在奉贤拉起一支队伍。蔡辉受命后,为了掩护好中共浦东工委,根据党的指示,回乡后成立“浦东抗日救国宣传团”,团部设在马柏生部队的辖区内奉贤县青村港,蔡辉担任团长。
1938年5月14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向中共江苏省委发出指示,指示明确指出,省委目前中心任务是加强对于乡村游击战争的领导,创立许多游击的根据地。在目前环境下,我们活动的中心是敌人统治薄弱或没有敌人的广大乡村,对于被敌人统治的中心城市,以长期积蓄力量、准备力量为主,以便将来配合全国胜利的反攻;应该转变过去的斗争形式、组织形式与工作方法,以适合目前新的情况,决不要被城市中的一时的抗日情绪高涨所影响,而走向冒险的斗争,削弱自己的力量。还进一步指出:“应该不断地有计划地从中心城市派遣优秀的干部,到各地乡村中去工作,首先应该派他们到各种武装组织中去,以加强城市对乡村的领导。”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书记处指示精神,中共江苏省委于1938年6月9日发出《加强敌人占领区内的乡村工作》的指示,指示分析了加强敌占区乡村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有利条件,指出:“只有乡村工作的发展,只有城市能同乡村取得联络,那么城市在大决战的时候,就可为乡村的辅翼而取得胜利。”省委“号召全党要为开拓乡村工作这个中心任务而努力”,提出“应该多多发动工人和革命知识分子,发动坚定而坚强的干部,不论是党员或非党员,遣赴乡村去建立核心,建筑革命的堡垒,在乡村里起骨干的作用”。
中共江苏省委把工作中心从城市转移农村之后,不断地向上海郊县派遣得力的干部,积极恢复或重建郊县的党的组织,加强对郊县抗日武装的领导,向郊县抗日武装输送工人、学生、职员,充实郊县抗日武装的力量,迅速地推动了郊县的抗战形势。
继派陈静至浦东组建中共浦东工委之后,1938年8月中共江苏省委外县工委派邱生凡到嘉定,与嘉定的外冈游击队领导人、青年中医吕炳奎取得联系,并以一中队文书的公开身份作掩护,开展党的工作。之后,1939年4月,中共江苏省委又派李森、沈进至嘉定,与邱生凡会合,建立了中共嘉定党支部,李森为书记,邱生凡、沈进为支委。不久,吕炳奎被批准为中共党员,1939年9月,成立中共嘉定县工作委员会,李森为工委书记,邱生凡、吕炳奎为工委委员。
1938年底,中共江苏省委派顾德欢回家乡青浦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当时青浦有一支抗日武装——戈思浜人民抗日自卫队,领导人顾复生是大革命时期中共党员,因被捕与组织失去联系。七七事变发生时,顾获释回乡。顾德欢与之接上关系后,省委又派王永成(房雄)和蔡群帆两人至青浦,并决定成立中共青浦(一说青东)工作委员会,顾德欢为书记,顾复生、王永成、蔡群帆为委员。
中共崇明工作委员会成立得比较晚,1939年夏天才正式成立。1939年1月,崇明民众抗日武装总队(崇总)的领导人瞿犊、王进因遭国民党顽固派的暗算,不幸牺牲,中共江苏省委派茅珵赴崇明领导武装斗争。茅珵是大革命时期入党的老党员,与瞿、王等关系密切,在崇明各抗日武装中有较高的威望,因此到崇明不久,便和在崇的各抗日部队联系上,恢复并重建了“崇总”总部,由国民党崇明县长郑枢俊兼任总队长,茅任副总队长,郑不在崇明,实际领导部队的是茅珵。1939年秋天,中共江苏省委又派陈国权、韩念龙到崇明,成立中共崇明县工委,陈国权任工委书记,韩念龙和茅珵为委员。韩念龙任总队政训处主任。陈国权主要负责发展和建设地方党的工作。
在上海,还有八路军驻沪办事处(简称“八办”),也配合中共江苏省委发展上海郊县的抗日武装,加强对上海郊县抗日武装的领导。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