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保卫战诘问:南京沦陷大揭秘》:
第二,南京保卫战失败了,我们应该有良知对这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失败之战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因为从当时的最高统帅到前线指挥官再到拼尽热血的将士,都需要对他们长期以来遭受的诟病进行洗刷、正名。虽然南京失守了,但是,他们守住了民族精神,守住了民族气节,守住了民族尊严。
第三,狼烟消散了,我们应该铭记那段血腥史、屈辱史,并歃血盟誓,高度警惕。因为如果失去这个国家记忆,不对这个失败进行理性的深度分析和总结,只是一味地哀痛,那么,我们就难以痛定思痛,难以生发警醒,难以接受教训。
第四,国力强盛了,民族复兴了,我们应该有胆略从韬光养晦的沉默中爆发,不能任凭日本军国主义思潮的泛滥,不能容忍日本右翼分子对我们底线的屡屡挑衅,不能坐视日本当局对其下一代民粹主义思想的培育。不然,有朝一日,我们的首都有被再次攻陷的危险!
基于这些目的,或者说从这几个出发点着眼着手,笔者力图通过这部作品:
澄清一些问题。如,南京大屠杀和南京保卫战有什么关联?南京保卫战究竟该不该打?是什么原因促使蒋介石在一片反对声中下了守卫南京的决心?唐生智为什么要主动请缨、临危受命,而却在城尚未破的关头下令撤退?中国守军是否真的在日军的疯狂进攻T不堪一击、全线崩溃?当时的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抗日战争到底持怎样的态度和立场?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撤退变成了混乱无序的溃逃等等。
试解一些谜题。如,日军进攻南京决策是怎样做出的?参加保卫战的一支川军部队为什么离奇失踪?参战的第72军军长孙元良是否南京失守前放弃指挥、独自一人化装躲进妓院避难等等。
列举一些反证。为了从国际视野和历史认知角度看待南京保卫战,笔者选取了二战中莫斯科保卫战、敦刻尔克大撤退以及我国解放战争中的延安保卫战等著名战例。通过对其战略思想的确立、战术计划的运用等反证南京保卫战,探寻其失败的原因。
提出一些反思。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南京保卫战作为抗战初期的一次失败的战役永远昭告我们一些深刻的东西:如片面的抗战路线是失败的根本原因;对西方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犹豫不决、患得患失是失败的决策原因;军事当局在组织指挥上的严重的失误是失败的直接原因。在当前,当年的死敌又右倾言论嚣嚣、挑衅动作频频的情势下,深刻反思这些问题,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
三
对这个分量巨大课题的专题研究,笔者本来是力不从心的。因为历史资料浩如烟海,争论的观点五花八门,作出的结论仁智各异,要想客观、公正、科学地对尘封的档案资料搜寻整理,对散乱的有关论述进行辨析甄别,对学者们的研究成果进行吸纳引用,难度之大超出了预想。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