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仿生群智能算法及其生产调度应用》:
在产卵策略上,布谷鸟为了不引起宿主鸟的警觉,一般会将寄生鸟巢中的一枚卵移走,以自己的卵取而代之保持卵的总数不变,另外一种更加侵略性的行为就是布谷鸟将所有卵推出巢外迫使宿主鸟重新产卵。
布谷鸟卵的孵化期比宿主鸟卵的孵化期短,因而布谷鸟幼雏首先破壳而出,这一点带来的优势是,在早期幼雏可以独享义亲的哺育,得到充足的食物而快速成长,继而能够将义亲的雏鸟推出巢外继续独享义亲的抚育,布谷鸟幼雏具备模仿宿主幼鸟叫声的能力,因此宿主鸟很难分辨出其为外来个体。
另外,布谷鸟并不是随意选择宿主鸟巢,它们通常会从食物充足量、气候环境、宿主鸟种类等多个指标择优选择宿主鸟窝,以提高后代成功孵化、存活的概率。然而,借窝产卵并非一帆风顺,如果宿主鸟返巢发现布谷鸟侵占自己的鸟窝,将会与其发生激烈搏斗,甚至会将鸟窝中的卵全部抛弃。在进化过程中,宿主鸟也逐渐具备一套反寄生行为,一旦发现寄生卵,宿主鸟就将其扔出或者弃巢而去重新选择地方繁衍后代。
4.1.2 Levy飞行理论
在自然界中,许多现象都是一种随机过程,如太阳黑子的出现、某地年降雨量、分子的扩散过程等。Levy飞行是一种随机过程,Viswanathan等在1996年首次将其用来解释动物觅食行为的路径。他们利用卫星定位系统跟踪信天翁飞行轨迹时发现,其每次飞行中两点问直线距离的增量服从幂律分布。Viswanathan等在Levy飞行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一点激发许多专家开始在各领域做类似的研究。Reynolds通过研究蜜蜂及果蝇的觅食飞行路径发现,它们的飞行间距呈现频繁的短距与偶然的长距相间的规律,均符合Levy飞行的特征,并指出当目标位置随机且分布较为分散时,Levy飞行对于它们来说是最高效的觅食策略。此外,研究者发现狒狒、蜘蛛猴、驯鹿、豺等动物的运动轨迹中也存在Levy飞行或近似Levy飞行的特征。
早期对人类行为的研究都是假设人类行为服从泊松过程,即同一种行为相继发生的间隔差别不大而是较为均匀的。但是随着统计工具与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具有更先进的设备与方法来发现与分析人类活动历史数据中的统计规律。Bertrand等跟踪渔民捕鱼时渔船的行进轨迹发现,Levy飞行模型能够刻画出他们的捕鱼过程。Vazquez等通过对圣母大学教师的借书行为进行研究得出,人们的借书间隔同样符合Levy分布规律的结论。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