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履迹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4147204
  • 作      者:
    支海坤著
  • 出 版 社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履迹》记述了作者在一个甲子年中学习、生活、工作的经历,履行人生义务时留下的轨迹。这条轨迹所反映的是一部真实的历史。它将引起与作者同龄人的共鸣与感叹。给年轻人以激励与启迪。光阴似梭,人生短暂。理应不懈努力,沿着前人的履迹,一代一代,在崎岖荆棘中踩踏出一条通往美好明天的康庄大道。
展开
精彩书摘
  《履迹》:
  每到一处墓地,父母会向我们介绍这里安葬的是哪一位祖先,然后放好小方桌,端上菜,放好祭品,插好香,点上蜡烛,倒好酒,放好拜裢,于是大家就轮流磕头。不能急,期间要斟几次酒,让老祖宗喝好,最后再上饭,烧纸钱、元宝之类的祭品,再磕一次头,吹灭蜡烛,就开始整理坟墓。拔掉野草,添上新土,最后在墓顶上放上红、绿、黄等各种颜色的纸条,纸条上压上一块圆柱形的土,上坟的程序就算结束了。先从远祖开始,最后到爷爷、奶奶的墓地,我也搞不清已经几代了,反正跟着父母走,每到一处就磕头。从懂事开始就接受这种风俗习惯的熏陶,使我们从小就懂得,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贵,千万别把祖宗忘掉。
  三是立夏。一到立夏,母亲就会警告大家:“今天立夏,不允许坐门槛。”所以,在那一天自己得特别小心,因为我们从小就养成了坐在门槛上吃饭、聊天的习惯。至于为什么不能坐门槛,我至今也没有搞明白。同时,家家户户都会把几种野草捆扎在一起,挂在门上和床旁,据说可以避邪驱蚊的。对我们来说,一到立夏就可以吃上几样还未上市的新鲜蔬菜,例如苋菜、蒜苗、蚕豆一类的。那时不像现在,蔬菜具有很强的季节性。我印象尤其深刻的是家里还会买上一条大黄鱼。
  四是端午节,无锡人叫端阳。在端阳的前一天,母亲就会淘好几十斤糯米,放在米箩里,上面盖上一块湿布,准备好蚕豆瓣、红豆、黄豆等辅料,利用中午、晚上等收工空闲时间,包上一大堆粽子。母亲包粽子的速度很快,样子很标准,还会分别为我们包上几只小粽子,满足我们童心的需求。等吃完晚饭,就将粽子放在大铁锅里,加上咸鸭蛋、鸡蛋等连夜煮好。第二天,也就是端午节早上起来,就可以吃到热气腾腾的粽子、咸鸭蛋和鸡蛋了。端午节的中饭也是很讲究的,家里总会准备好肉啊鱼啊的一桌丰盛菜。
  五是阴历七月十五,民间叫“鬼节”,也就是祭奠祖宗的节日。按照传统习惯,大人们忙着祭祖、烧纸,我们盼望的是七月十五祭祖必备的食品,叫“茄饼”。所谓茄饼,就是以面粉为主料,茄子为芯子做成的饼,原料很简单,但味道特别好。虽然已经几十年没有尝过了,但现在想来,依旧感到嘴馋。
  六是阴历八月十五,也就是中秋节。那是一个农闲的季节,虽已人秋,但天气依然炎热。一早,母亲起来为我们做好早饭,煮好中秋节必备的食品,例如四角菱、芋苗、山芋等,就上街去了,除了买菜,那天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任务就是为中秋节的麦饼去配馅子,像猪油、糖等。回家后就开始准备了,烧一桌丰盛的菜肴,同时准备好各种馅子,吃完中饭就开始包麦饼了,主料是面粉,芯子有甜的、咸的、油酥的,母亲包,父亲和姐姐在锅里烤,我们也帮着将母亲包好的麦饼送到厨房给父亲烤。烤熟了,父亲会在麦饼上戳个洞,用一根麦柴穿起来拎给我,防止烫痛我的手,那香脆可口的味道,至今仍回味无穷。晚上大家一起围坐在场上,啃着麦饼,吃着月饼和糖炒栗子,望着天空圆圆的月亮、闪烁的星星,听父亲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七是冬至。冬至是吃晚饭,按照无锡人或是我们宗族的习惯,平时我们早晚是稀饭,中午是饭,一年中只有两次晚上是吃饭的,一是冬至,二是阴历十二月三十大年夜。父母说,冬至这一天的晚上时间是最长的,过了冬至就开始慢慢转为白天长,晚上短了,这大概就是冬至晚上为什么吃饭的原因。小孩子们最喜欢的叫“住冬至”,也就是在冬至那一天,可以到自己最喜欢的亲戚家吃晚饭,吃完晚饭就住在他们家。我最喜欢到外婆家,那时外婆住在大舅舅家,外公住在小舅舅家,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好像从来没有看到他们两人在一起生活过。最近,我在写《宗迹》时问了已90岁的小姨夫才知道,那时外公在邵巷的南边盖了四间新房,由于局势不稳,治安混乱,他们两人就作了分工,外婆负责看守老房,外公负责看守新房,从此两人分居,时间长了也就成了习惯。外婆住在大舅家,但她自己独立生活,在她房间的北边有一个灶头,无锡人叫独眼灶,一切都由自己料理。外孙去了,你说她老人家会多么的高兴吧!一时拿不出好吃的,她就在饭上给我蒸鸡蛋,二个鸡蛋蒸一小碗,要知道平时在家,一个鸡蛋就蒸一大碗,这个印象特别深。晚上就和外婆睡,要是去的表兄弟多了,就在床下地板上打个铺。上小学后,只要到冬至这一天,早上我就会给母亲说,晚上我到外婆家。一放学,我就背上书包,抄近路,穿麦田,直奔外婆家。八是春节。一到阴历十二月,春节的气氛就来临了。首先是阴历十二月初八吃腊八粥,无锡人叫咸粥。到这一天,母亲会将米和青菜、白菜、萝卜、黄豆、蚕豆、山芋、芋苗,甚至咸肉等放在一起,煮上一大锅咸稀饭,稠稠的,黏黏的,味道特别可口,我们总是把肚子吃得圆鼓鼓的,直到实在吃不下了为止。父母还会给我们讲吃腊八粥的典故:穷人家的孩子,一年到头吃不饱肚子,秋收新米上市了,孩子们总算盼到能吃上几顿鲜米饭了,可吃多了又不消化。有一天,一个和尚看到茅厕里浮了一层米饭粒,感到很可惜,就把它捞上来,洗干净后加些菜什么的,煮成腊八粥,再分给穷人吃。
  ……
展开
目录
故乡
童年
小学
中学
务农
大学
教师
吴县
产业
审计
党务
远洋
昆山
父母
宗迹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