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方验方丛书:肾病治疗名方验方》:
一、概述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简称“紫癜性肾炎”。是以IgA为主的循环免疫复合物在组织沉积,引起以皮肤紫癜、出血性胃肠炎、关节炎、肾脏损害和其他器官受累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中伴肾脏损害者称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本病好发于儿童,男女比例为2:1,约1/3患者起病前常有细菌、病毒、寄生虫、支原体等感染史;约1/4患者有鱼虾类食物以及药物过敏史;其他由花粉、接种疫苗、昆虫叮咬、寒冷刺激等引起的变态反应也很常见。大多数呈良性、自限性过程,多于数周内痊愈,但也有反复发作或迁延数年者。
本病中医称“紫癜”、“紫斑”,属于中医学血证范畴,中医古籍中所记载的“葡萄疫”、“肌衄”、“斑毒”等病证,与本病有相似之处,病延日久,正气虚损,疾病后期与“虚劳”相似。二、辨病
(一)诊断要点1.肾外症状特征性皮肤紫癜、胃肠道表现(腹痛,便血和呕吐)、关节表现为紫癜性肾炎肾外的三大主要症状,其他如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也可受累,甚至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1)皮肤紫癜:本病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之一是绝大多数患者以皮肤紫癜为首发症状。皮肤紫癜常发生在四肢远端伸侧、臀部及下腹部,多呈对称性分布,皮损大小不等,为出血性斑点,稍突出皮肤,可融合成片,有痒感,不痛,皮疹中心可有水泡坏死。皮疹消退时可转变为黄棕色。可有一次至多次复发,也可分批出现,1-2周后逐渐消退,也有4-6周延缓消退者。
(2)胃肠道症状:约2/3患者有胃肠道症状,以腹部不定位绞痛为多见。体检腹部有压痛,一般无腹肌紧张或反跳痛,伴有恶心、呕吐,常有胃肠道出血,肠段水肿、出血或僵硬,可形成肠套叠、肠穿孔,临床表现为呕血或黑便。急性胰腺炎为少见的并发症。
(3)关节症状:1/2~2/3的患者有关节症状,多发生在较大关节,如膝、踝关节,其次为腕和手指关节。常表现为关节周围触痛和肿胀,但无红、热,不发生畸形。
(4)其他症状:淋巴结肿大、肝脾大;较少见的临床表现有肺出血所致咳血;肾炎所致高血压脑病或脑紫癜性脑病所致抽搐、瘫痪、昏迷等。2.肾脏表现肾脏症状可见于疾病的任何时期,但以紫癜发生后4周内多见,也可出现稍晚,甚至在发病后数月至2年以上才出现。偶有少数患者,先有镜下血尿,以后才出现皮疹等症状。肾脏受累的严重程度与皮肤、关节、胃肠道受累的程度无明显相关性。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从无症状的尿检异常到急性肾衰竭均可发生。起病主要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蛋白尿,亦可出现高血压、水肿、氮质血症甚至急性肾衰竭。儿童患者出现肉眼血尿为80%,且反复发作,成人约50%呈肾病综合征表现,25%呈急进性肾炎表现的新月体肾炎。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