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全国抗战前甘肃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
甘肃地处黄河上游,位于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处,西秦岭山地边缘,地形有若蚁身,东西狭长而两端较大。东邻陕西、宁夏,南邻四川,西南及西部与青海、新疆连接,北面同內蒙古自治区及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全省土地面积据1940年国民政府陆地测量局统计为58.8万平方公里(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行政区划变动,现为45.5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约为4000万亩,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3%;全年产粮约4000万石。全省总人口1935年为6401471人。九一八事变前,全省共设置68县、l市(兰州市,1933年撤市,1941年正式建市)、4个设置局(拉卜楞、康乐、卓尼、洮西)。除西南部草地纯畜牧区牧民及各城市工商从业人口外,农民约40l万余人,占全省人口的73%;省内农业主产小麦、马铃薯、谷子、糜子、高粱、玉蜀黍、青稞、豌豆等。抗战前,甘肃因兵燹、天灾及水利设施失修等诸多原因,耕地锐减,农民破产现象曰益严重,农业技术及农具亦无明显改进。
全国抗战前,甘肃工业一直处于停滞阶段,工厂略有可称者,如甘肃造币厂、甘肃制造局、兰州电厂、兰州织呢总局、兰州印刷局等,大多生产不景气,呈半停产状态。近代能源工业几乎为空白,轻工业各行业中均为极落后的手工生产。交通运输业更为落后,抗战以前甘肃的货物运输主要靠黄河筏运、驼运及大车运。民航,涉及货物者仅有钱商以飞机密运金块至津沪。商业也主要以日用杂货、药材、皮货为主,且规模较小,资金不过万元者居多。(三)侵华日军空袭甘肃的主要罪行
全国抗战时期,甘肃是中国抗战的重要战略后方,是连接中、苏两大国的重要交通运输孔道,是中国空军的重要训练基地,是中国抗战的后方物资供应基地和兵员补充基地。鉴于甘肃在抗战时期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作用,省会兰州及其周边的武威、靖远、干凉、陇西、天水等城市就成为侵华曰军进行空袭破坏的重要目标,连续数年遭到日军飞机的疯狂轰炸,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甘肃人民蒙受了空前的灾难。日军犯下的残暴罪行,从以下事实可见一斑。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