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习武学医
余添辉于1892年6月14日出生于福建省龙岩县西陂乡条围村。家有五兄妹,父亲又染上吸鸦片的恶习,家中一贫如洗。于是,父母只能卖儿卖女度日,四个兄妹都被卖掉,只剩他一人。7岁那年母亲病逝,年幼的他只能自谋生路了。他打的第一份工是给算命的瞎子当拐杖,每天拉着瞎子走街串巷,还要挨饿挨打,他的脖子常被瞎子掐得皮破血流。
8岁时到地主家做长工。每天放牛,风里来雨里去,吃的却是剩菜剩饭。如果牛没吃饱,回来还要挨一顿打,而且还不让他吃饭。
15岁那年,父亲去世,他成了孤儿。为了生计,他长工、雇工、挑夫什么活都干,受尽苦难。
18岁时经亲戚介绍到城里当学徒。为了尽快适应新的环境,他起早贪黑,狠下苦功,不到半年时间便学会了打算盘,识字记账。
在旧社会,穷小子常受欺辱,因此他决心学武术,用来防身。强烈的求学欲望,使他只要听说谁有点功夫,便想拜其为师。最后余添辉终于如愿以偿,正式拜龙岩一代武术宗师徐秀环为师。徐秀环大师在继承弘扬少林八步、少林十八步等传统少林武术的基础上,白创龙拳(五兽拳)流传于龙岩、闽南等地及南洋群岛,逐渐成为福建武术名师,曾任龙岩县第一届副县长。余添辉白天干学徒的活,晚上走七八里路去武术馆学拳,有时回到店里已是拂晓。但他意志坚强,吃苦耐劳,勤学苦练,在名师指导下,武艺进步神速,很快就成为师兄弟中的佼佼者。
自古“禅”“武”“医”结合。在练武时常会受伤,因此必须学会疗伤。余添辉刻苦向师兄弟们学习少林骨伤医术。由于自幼没读私塾,学医过程中自然困难重重。为此,他起早贪黑,狠下苦功,边学文化边读医书,不到三年竟然能背诵大半《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开始为师兄弟疗伤,后来也有不少亲戚朋友前来求治。他聪慧好学,勤于钻研,医技提高很快。上门求医的人也渐渐增多。诊病遇疑难之症,他常废寝忘食以求良方。
为了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余添辉除了向有经验的中医师学习外,还向民问中草药医师学习,只要听说谁能治好病,他都不耻下问,几年下来,他积累了一大批有效的单方和验方,学到了不少治疗骨折脱位的奇招绝活。但是,余添辉仍不满意,他渴望向名师学习。
终于,余添辉遇到一位出游路过龙岩,人称江西“风阳婆”的骨伤大师(此人不愿留名,据考可能为江西婺源伤科名医江考卿弟子)。开始“风阳婆”不愿久留,后来终为余添辉自强不息、虚心好学的精神所感动。上第一堂课时,“凤阳婆”把他带到荒郊野外,让他脱掉衣服,只穿内裤,教他一一触摸体会身上的骨头。之后,施教了各种受伤、脱臼、骨折的诊治方法。还带他上山找草药,并传授骨伤秘籍、秘方。在3个月中,尽得其真传。此后,余添辉诊治的疾病从跌打损伤、骨折脱位扩大到风湿病等骨关节疾病,疗伤技术水平迅速提高,临床疗效大幅提升,获得龙岩社会各界认可,成为当时的伤科名医。
二、术精德厚
余添辉勤苦研悟“武”“医”之术,技术越来越精湛。随着余添辉治伤知名度的提高,慕名而来的患者络绎不绝。通过一些疑难杂症,充分展示了余添辉治伤“绝活”。如采用内外兼治,一边用中药清洗与膏药外敷创口,一边牵引正骨,治愈一位猎枪打断小腿骨的患者。又如内服汤药土鳖汤,外敷中草药水鬼蕉,加以正骨固定,保全一位尺桡骨骨折,西医要求截肢的工人的双臂。又如通过精准手法,84岁高龄时为一位骨折后畸形愈合的农妇,在无麻药情况下,将畸形骨折断并重新正骨固定,恢复了她的劳动能力。类似病例,不胜枚举,其医术在当地名噪一时。
余添辉虽是一代名医,但他平易近人,心怀怜悯之心、仁爱之情,从不轻视穷苦病患。在数十年的行医生涯中,对于贫困穷苦的患者,余添辉不仅免费医治,还经常将患者及家属留宿家中,或安顿于旅社,为其提供食物、垫付车旅费用。余添辉视患者为亲人,还体现在凡是患者求医时,无论他自己在忙什么,吃饭或睡觉,一概停下,先为患者看病。有请求出诊的,无论远近,甚至是偏远山区,他都欣然前往。此类患者不计其数,岩城百姓称其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大善人。
在乡里,只要碰到需要帮助的人,余添辉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乡里有几位无儿无女的老年人,逢年过节,余添辉都会给他们送些钱物。穷人向他借钱,他都会尽量帮助,而且从不追讨欠款。有时遇到穷人买粮买衣的钱被偷了,他就将自己的钱送上。他常说:“我是从小受过苦的人,最懂穷人的疾苦。”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