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管理——运行与变革》:
在制度结构中,正式制度可以在一夜之间被政治组织所改变,而非正式制度的变化则很慢。尽管非正式制度安排是以意识形态和文化占主导地位的,但它可以“使其由个人意识转变为社会意识,由主观精神转变为客观精神,从而形成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它有可能以“指导思想”的形式构成正式制度安排的“理论基础”和“最高准则”,同时还可以在形式上构成某种正式制度的“先验”模式。非正式制度与人们的动机和行为有着内在的联系,因而构成影响市场秩序、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无形力量。如果非正式制度(如滞后的意识形态)与正式制度不一致,则会阻碍新制度的贯彻实施,增大制度创新和制度实施的阻力和成本。而与正式制度相一致的非正式制度(一致性意识形态)则有助于降低正式制度的运行成本(交易费用)。因为,“当个人深信一个制度是非正义的时候,为试图改变这种制度结构,他们有可能忽视这种对个人利益的斤斤计较。当个人深信习俗、规则和法律是正当的时候,他们也会服从它们”。所以,加强海洋管理制度建设,重要的一点在于正确认识海洋管理的非正式制度的作用,加强海洋管理的非正式制度建设。
二、海洋管理的制度安排
海洋管理的制度安排是指在一定的海洋制度环境约束下的海洋管理制度的设置安排,它规定了海洋管理制度的操作规程和组织安排,是海洋管理制度的组织保障。其目的在于通过这种安排,实现对组织内外部成员的有效激励和约束,达到涉海各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最终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海洋管理制度安排本身是一个系统,包括海洋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海洋管理机构的内部结构和各要素之间关系的确立等。具体来讲,海洋管理制度安排包括下面三个层次。
(一)海洋管理制度价值目标的确立
海洋管理制度安排的一个首要任务是确立海洋管理制度的价值目标,即海洋管理制度的价值取向、支撑理念、制度安排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所要达到的目的等。从海洋管理属于公共管理这一前提出发,海洋管理制度安排的支撑理念是现代公共管理思想,价值基础是其公共性。以此为基点,海洋管理的组织结构、行为方式、运行体制、政策规范等,都要体现出其公共性。海洋管理制度安排的目的是维护海洋权益,为社会提供良好的海洋环境质量,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