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其命维新:壮族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实践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5132546
  • 作      者:
    李富强著
  • 出 版 社 :
    民族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壮族是目前中国人口居第二位的民族,也是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追求现代化、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也始终不可回避地面临着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中国壮学文库·其命维新:壮族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实践论》的宗旨就是展现和分析现代化过程中壮族传统文化的境遇及其保护和发展的状况,从而为当代壮族更好地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一些面向实践的理论思考。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章  歌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一、歌墟是壮族的重要传统
  壮族是一个歌唱的民族,无人不歌,无事不歌,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数不胜数的歌谣。按押韵方式分,有押脚韵、押腰脚韵两大类。按歌式分,有二联句短歌、三联句短歌、四联句短歌、五言五行短歌、六行短歌、五行勒脚歌、八行勒脚歌、十二行勒脚歌、十八行勒脚歌、四、六言排歌、五言排歌、七言排歌、长短句排歌等。若按内容分,则有劳动歌、仪式歌、情歌、生活歌、苦情歌、历史传说歌、时政歌、盘歌、儿歌、革命歌等。壮族民歌之所以如此丰富多样,主要是由于壮族没有自己的文字,重大的历史事件、礼俗、制度、禁忌等,都要依赖歌将之流传下来,因而民歌成了壮族人民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和方式。这浩瀚的“歌的海洋”澎湃着壮族人民对自然、社会的理解,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洋溢着壮族人民对美的感受。
  “歌圩”是壮族歌唱文化的体现。壮族的“圩”,和南方一些少数民族的“街”、“集”、“场”、“会”的概念相近。壮族人通常都会在特定的时间、地点举行节日性聚会、举行以对歌为主体的民俗活动.宋初乐史《太平寰宇记》所谓“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即是对这种民俗事象的记述。后经《岭外代答》、《赤雅》等文人笔记、诗歌和地方史志的一再描述,便成为今人耳熟能详的“歌圩”传统。
  在古代,歌墟是壮族传统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屡见于各种文人笔记、方志和诗作中有关歌圩的记载和描述,足以反映其盛行之状况。如:
  明代邝露的《赤雅》云:  “峒女于春秋时,布花果笙箫于名山。五丝刺同心结,百纽鸳鸯囊。选峒中之少好者,伴峒官之女,名曰天姬队。余则三三五五,采芳拾翠于山椒水湄,歌唱为乐。男亦三五成群,歌而赴之。相得,则唱和竞曰,解衣结带相赠以去。春歌正月初一,三月初三;秋歌中秋节;三月之歌曰浪花歌。”
  清代镇安知府(府治在今广西德保县)赵翼的《镇安风土诗》有“跳月圩争趁,娶春俗善讴”的诗句。清代光绪年间羊复礼修、梁年等纂的《镇安府志》载:  “谨案土民之家,婚姻俭约循礼,不尚奢侈,风尚近古,惟歌圩之风尚沿苗人跳月踏摇之俗,虽严行禁止,未能尽革。插秧获稻时,男女互相歌唱,情意欢洽,旋市果饵送女家。”清代道光年间诗人黎申产描述广西龙州歌圩的组诗第三首写道:“趁圩相约去歌坡,籴米归来女伴多。踯躅吮风残照里,牧童浴路唱山歌。”
  ……
展开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全球化背景下的壮族传统文化
一、全球化:影响世界历史的进程
二、全球化与壮族文化:挑战与机遇
三、全球化背景下壮族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

第二章 歌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一、歌墟是壮族的重要传统
二、壮族歌墟文化的现代境遇
三、歌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第三章 北路壮剧的保护与发展
一、北路壮剧的历史和艺术特点
二、北路壮剧的现代境遇
三、北路壮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第四章 花山岩画的保护与开发
一、花山岩画的内涵和定位
二、花山岩画保护和开发的探索
三、对花山岩画保护和开发的思考

第五章 绣球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绣球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内涵
二、绣球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三、对绣球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第六章 壮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传统壮锦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二、壮锦的传承与发展
三、对壮锦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第七章 铜鼓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一、传统铜鼓文化的性质和内涵
二、铜鼓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三、对铜鼓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第八章 壮医的传承与发展
一、壮医的特色
二、壮医的传承与发展
三、对壮医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