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高邮》:
1993年4月至1996年4月,考古队对江淮之间的龙虬庄遗址先后进行了四次考古发掘,发掘出新石器时代的各种文物上千件,在第一批发掘的文物中,一件刻有图文符号的陶片引起了国内外很多文物专家、文字研究学者的重视和探究。一致认为这片刻有图文符号的陶片对于讨论中国文字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新的佐证。
我国的文字究竟产生在什么时代,《淮南子·本经训》记载了一个神奇的故事。远在黄帝轩辕时代,史官仓颉创造出了中国文字。为此老天像下大雨一样降下粟作为奖励,鬼神激动得深夜啼哭。
南朝梁代任防的《述异记》中,说是仓颉藏书台有碑文二十八字,是仓颉写的。到了宋代,《淳化阁帖》也根据任说加以记载。由此可见中国文字的产生是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重大文化事件,在人类发展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文字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伴随着人类由野蛮社会进入到文明社会而产生的。同任何事物一样,文字也有一个由萌生至成熟的过程。文字的发展有一个由单一表音或表意向系统文字过渡的日臻完善的过程。
文字萌生期大约相当于中国考古学的仰韶——大汶口时代(约公元前5000一前2500年)。这一时期的书写或刻画文字在甘青地区至海岱地区,从黄河流域至淮河流域至长江流域均有发现。如青海柳湾、西安半坡、临潼姜寨、蚌埠双墩、莒县陵阳河、大朱村、诸诚前寨、宜昌杨家湾等遗址。
这一时期所发现的文字符号特点是以单音节单一表意的单一象形文字符号为主。
文字发展期大约相当于中国考古学的良渚一龙山时代(公元前3300一前2000年)。这一时期的刻画文字主要发现于上海马桥、吴县澄湖、余杭南湖、历城城子崖、邹平丁公、高邮龙虬庄等遗址。与萌生期不同的是,这一时期除单一的刻画文字符号外,还出现了多字刻文,表明这一时期正处于由单一表意文字向系统文字过渡的阶段。
文字发展成熟期大约相当于殷商和西周时代(公元前1600一前771年)。1899年在河南安阳殷墟(安阳小屯村)遗址发现了十分成熟的系统文字甲骨文。甲骨文是用于占卜记事而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胡厚宣主编《甲骨文编》共收录已识和未识的单字4672个。甲骨文继承和发展了陶文的造字方法,已能完整记录殷商时期政治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和事物的过程,至甲骨文止,中国的文字从萌生发展已走向成熟。后历籀、篆、隶、楷,可谓一脉相承,源远流长。
1993春,考古队在龙虬庄现场发现遗址东侧被一条50年代开挖的小河“切割”,出于考古发掘的严谨,他们在遗址“剖面”中,对不同时期文化层“剖面”进行仔细的搜寻,采集到一片磨光泥质黑陶盆口沿边残片,四平方厘米,掌心大小。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