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政经并重
安倍所处的国际环境与吉田茂、岸信介时期非常相似。其从小耳濡目染各类政治家的处世韬略,既不想走只发展经济的保守本流道路,也不想冒保守旁流的风险,希望能够将两种战术合二为一,欲在战术上寻求保守本流和旁流的完美结合。
保守本流为日本迂回实现大国战略指明方向。当年下野复出的吉田茂采取“重经济,轻军备”的现实主义路线,充分利用国际形势变化,以恢复经济为突破口改变了战后体制。通过签订《旧金山对日和约》与《日美安全条约》,日本与美国实现单方面媾和,结束了军事占领状态,获得了法律意义上的国家独立。
美苏冷战愈演愈烈,日本国内保守主义与革新主义间的意识形态对立加剧。因此,美国改变了东亚战略,调整了对日占领政策,为吉田茂重构美日关系提供了基础。第三次吉田内阁成立两周前,美国陆军部长罗耶尔和底特律银行总裁道奇访日,意味着美国调整了日本在全球战略中的位置,把推动日本经济复兴作为第一要务。在冷战结构日渐成型的情况下,美国欲协助日本经济自立,并推动对日媾和。1948年罗耶尔发表《日本是对抗集权主义的防护屏障》这一演说,1949年陆军副部长德雷普发表谈话,提到“振兴日本符合美国利益”。道奇强势推动“稳定经济九原则”,包括均衡预算、稳定租金、单一汇率、强化物价统制等。在稳定通胀的同时也造成“道奇不景气”,使日本国内意识形态严重对立。在此情况下,吉田茂派大藏大臣池田勇人以会见道奇为由,绕开盟军总部直接与华盛顿交涉,其媾和的基本构想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是希望早日讲和,二是可主动提出美军驻守日本的请求。①对此,美国提出了对日媾和构想的四项重点:一是对日本的重建军备不做任何限制,允许该国最大限度的经济、通商自由,并促使其参加联合国及“反共”共同体;二是为了保护日本免于遭受远东之地的侵略,针对美军驻守日本一事,寻求日本的许可;三是为了设置美军基地,缔结日美两国之间的协定;四是由于没有武装和战力的日本将成为远东之地的“武力真空”,有诱使他国侵略的危险,所以重建一个“适当武装”的自由国家日本,是美国的主要目的。
吉田茂“重经济,轻军备”的路线是基于现实主义考虑,在经济与安全两者间向经济倾斜。吉田茂做过外交官,对外交有深刻的理解,认为“外交既不是技巧也不是权术,正确的外交方针应以国力为基础,通过苦心经营和不断努力来开拓国家的命运”,②采取“重经济,轻军备”是在现实主义基础上对经济与安全的取舍,理由是“日本战败,国力消耗殆尽,如同一匹瘦马,若让这匹晃晃悠悠的瘦马负荷过度的重载,就会累垮”。③1945年,第一届吉田内阁专门设立了经济稳定本部,采取倾斜生产方式,通过强化生产,增加商品供给,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的第一要务就是动员闲置生产要素,为达这一目的,即使财政出现赤字,增加货币发行量也无碍”④。同时,颁布《复兴金融公库法》,为重工业复兴提供金融支持。1951年,针对杜勒斯所提出的“日本想要恢复独立成为自由世界一员,应对自由世界的强化发挥何种贡献”问题,吉田茂答道,“现在的日本一心想着恢复独立,谈如何作出贡献言之尚早。重建军备会让日本的经济无法自立,会让国内外担心军国主义复活”,“在经济上构建再军备的完善基础,还需假以时日”。⑤
但是,吉田茂尊崇天皇、倡导国粹,其保守的政治理念并非放弃独立的安全构建,而是等待经济复兴后的时机。吉田内阁后期,吉田茂认为日本所处的环境已发生改变,经济上已脱离依靠援助的困境,在防卫上已经能够依靠自身力量保卫和平,因此,对外通过签订《日美相互防御及援助协定》强化了日美同盟关系,对内制定了《自卫队法》并建立了自卫队。
保守旁流是日本对实现大国战略的直接尝试。岸信介以日美平等为核心,将战略重心由经济转向安全,试图以经济主导东南亚,为修改安保条约创造条件,但并未得到美国认同。虽得益于国际形势巨变,岸信介实现了《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的修改,但最终还是被保守本流所取代。
岸信介组建内阁,正是日本结束战后复兴的年代,经济已经恢复到战前水平。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