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语文随笔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416857
  • 作      者:
    胡双宝著
  • 出 版 社 :
    语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语文随笔》主要内容包括:仓颉作书今说、汉字的规范、有关文字与语言关系的思考、从两个角度看汉字的性质、《汉字史话》绪论:汉字和汉语相适应、1986: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汉字的书写工具和载体、对《通用规范汉字表》的认识等。
展开
精彩书摘
  张志公先生对于集中识字教学方法的称许,与他对汉语、汉字的一贯认识密切关联。他后来发表的一些文章里指出,汉字“与汉语的非形态性相适应”,音、形、义的结合关系“正显示了汉字和汉语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语素和字基本一致,绝大多数语素既可以成词,又可以组词;汉语词组自由,各级语言单位组合具有一致性;等等。同时又看到,开头学500字范围内,识字是困难的。“笔画的种类多,取向多种多样,笔画的安排,以至小部件的安排,都要求高度的准确性”,“难写,从而也就增加了辨识和记忆的难度”。500个以内的字所能组成的词句和儿童实际语言里的词句有很大的差距。这种情况,向来如此。于是集中识字就不仅成为语言教育的必要,而且是必须。一些人说汉字难,实质上是500字阶段的难,只是许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个范围,因而也就看不到500字、1000以上字所显示的优越性,“而且识字越多,优越性越明显”。这里需要补充一句:许多人识字,都不是一个一个学的,而是学会一批,以后自然而然就会了。
  读和写,是互相关联的两个环节。对传统语文教育的“读”这一环节,张先生特别注意两点:一是内容方面“文”与“道”的结合,二是方法上的熟读、精思和博览相结合。这两点又共同体现于教材的编选。
  对于语文教育中的“文”与“道”的关系,张志公先生准确地概括为:“‘道’是根本的,然而正确的‘道’必须有高明的‘文’来阐发、传播,人们也必须通过‘文’来理解‘道’,因此,二者是不可分的,不可偏废的。”用这个尺度来衡量几十年来的语文教材,似乎在强调(有时是不恰当地过分强调)思想内容的同时,对“文”的一面即语言特点注意不够。“道”即内容,是需要经过讲解、思悟才可以灌输、理解的,所以,熟读、精思不可或缺,至于博览,则是熟读、精思的必要补充。
  人们常说“文以载道”,因而强调“道”的重要。可是人们往往忘记了,这“道”是要“文”来“载”的,离开了“文”,就无所谓“道”,赤裸裸、没有任何依附的“道”是不存在的。由此可以显见“文”的重要:它是“道”的载体。这也就是张先生《论工具》一文说的,语文这个工具“跟其他工具又有相异的一面,这又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把训练学生运用字、词、句、篇章的能力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思想的能力结合起来,不容许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这一精神,既要体现于教学,也要体现于教材编写。
  张志公先生对于《千字文》等以外的传统语文教育的主要教材——古文选注评点本的编法甚为赞赏,认为这类书的特点是“文”与“道”相结合,注释阐明义理。他认为吕祖谦编的《古文关键》对柳宗元《送薛存义之任序》评点较简,余诚编的《古文释义》对王安石《读孟尝君传》的评点较繁,吴楚材、吴调侯编的《古文观止》介乎繁简之间,“选文数量适中,标准、范围无所偏蔽,注释评点比较得体”,因而流行广远。他特别提出,“要言不烦地指出思想内容和表达上的关键、要点,引导学生去思考揣摩,体会学习,而不作过多的发挥分析”的做法,“很值得参考借鉴”。
  张志公先生“文革”以后的有关论述里,把传统语文教育归结为“识字→读书→作文→考试→做官”,因而对旧时作文教学的主要形式八股文持严厉批判的态度,认为内容和程式化的训练束缚青年的思想,有极大的弊病。不过同时也指出,就方法而论,八股文的程式有两点可以批判地吸取:一是“如果理解为一般议论文的结构特点,则是基本上符合事实的”。二是“先学局部,后学整体,先学勾画轮廓,后学发挥充实……对于训练基本技能有一定的作用”。此外,对于“词”“意”并重的作文训练原则,先“放”后“收”的作文训练步骤,多做少改的作文训练方法都是肯定的。这些表述,如果联系当时的社会思想状况,将会理解得深刻些、准确些。比如传统语文教育研究这一课题就是在当时学习苏联过多,不重视本国特点的情势下产生的。而语文教育却最富于民族特点。
  ……
展开
目录
语文碎说
仓颉作书今说
汉字的规范
有关文字与语言关系的思考
从两个角度看汉字的性质
《汉字史话》绪论:汉字和汉语相适应
1986: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方针
汉字的书写工具和载体
对《通用规范汉字表》的认识
当今语文生活中的异体字
从香港中国语文学会建议恢复部分繁体字说起
繁简异体字转换模糊消解方法补苴
繁体字和简化字自动转换没有那么简单
繁体字“鐘表”不能算错
“婿、侄、甥、耻”的正体和异体
“陈”和“阵”
从“塔什干”的读音说起
推行“书同文”模式正值其时
历史上的普通话
黎锦熙先生对中国语言学的贡献
张志公先生的传统语文教育研究
识得庐山真面目,只缘不在此山中——罗杰瑞《汉语》导读
“首”“道”“得老”与上古复声母
读《古汉语复声母论文集》
方言语音变化的地域邻接性
《说“哥”》补说
东干文的声母和韵母
词语使用中的地位色彩
人名拼音缩写应该与全拼音对应——对《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修改的建议

对外汉语教学
“汉语推广”和“汉语传播”
对外汉语教学和语体
声旁有义和形声字教学
识字和口语并重的汉语教材——评白乐桑主编《说字解词》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两个问题

编辑出版
甘做杂家
龙虫并雕好
中国图书文化资证——《中国历代图书著录文选》《中国历代藏书机构及名家藏书叙传选》编审记
……
语文札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