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构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401595
  • 作      者:
    辛吉武[等]编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软科学研究院丛书: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构建》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决策变得越来越复杂,决策者必须借助于专家群体进行软科学研究以提供决策支撑。
  “中国软科学研究丛书”以科技部组织实施的“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优秀项目成果为依托,旨在解决我国科技战略与决策等方面的前瞻性问题,对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并将促使软科学研究成果真正成为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决策的科学依据,真正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本丛书适于政府有关部门管理者、科技管理研究者阅读,也是从事软科学相关研究的学者、高校学生的实用参考书。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软科学研究院丛书: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构建》概述了国内外气象灾害防御的现状和先进经验,分析总结了成功和失败典型个案的经验及教训;设计了我国气象灾害防御的组织体系、职责分工和联动机制;提出了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和应急预案的编制技术要领;明确了气象灾害防御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和内容;还提出了气象灾害防御最薄弱的基层单元防御气象灾害的机构组成和职责,明确了重点任务和行动计划,目的是以研究成果的应用促进全社会防御气象灾害能力的提高。
  《中国软科学研究院丛书: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构建》可供各级政府组织,自然灾害防御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研究人员,气象部门工作人员,相关专业的高校学生,以及社区、农村、渔船船队等基层组织成员,参与或关注气象灾害防御的人员参考使用。
展开
精彩书摘
  四 提高防台抗台能力的战略措施
  面对台风等重大气象灾害,除了注重加强抵御研究外,通过先进的技术、现代化的手段实时监测分析大气变化,把握灾害性天气产生、发展、消亡的内在机理和环境条件,精确判断各类致灾因子的强度等级、移动路径、影响区域、衰减过程,是有效降低或规避灾害风险的最明智的应对措施。
  (一)建立地面、海洋无空白监测系统
  自然界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许多作用和现象包括气象灾害的产生都具有混沌特征。而混沌理论告诉我们,初始条件的微小差别都能产生大不相同的后果,偶然的预测不敏感或者初始条件的微小失误都会引起很坏的影响。
  虽然人类还无力直接阻止台风等气象灾害的发生,但是可以通过加强对初始值的加密跟踪监控,来捕捉致灾因子可能出现的前期征兆,而项目齐全、密度适宜、布局合理、立体综合、自动化程度高的灾害监测系统是及早发现、应对并控制灾害扩大、曼延的第一步和重要一环。
  借鉴0518号台风防御中气象部门暴露的监测体系方面的劣势,可通过在陆地乡镇、农场、水库、旅游景点、高速公路及主要江河流域的中尺度自动气象观测站的建设,使全省农村地面常规观测站网密度达10千米左右,城市地面观测站网密度达4千米左右,实现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特别是灾害性天气的加密观测;通过在南海海域布设海洋浮标自动气象站和增设海岛自动气象站等海洋气象监测网的建设,提高海上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时效、预报精度和预警能力。同时,在强灾害天气频发区和气象衍生灾害易发区增设特殊观测站,跟踪台风、突发性暴雨等局地强对流天气的强度、移动路径、风雨分布等。
  (二)建立精细、定量无缝隙预报系统
  准确的预测预报是灾害管理前期准备和各级减灾应急响应的科学依据。世界气象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织的世界减灾大会分论坛的宣言也提出,致灾因子预测能力的微小提高,可能对社区或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巨大好处(范宝俊,2000)。
  深入研究致灾因子的物理成因、形成机理和运动规律,发展适用于海南的中尺度数值预报技术、数值预报产品解释应用技术、集合预报技术,以及对雷达资料、卫星资料等各类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和解释应用技术,建立起融合雷达监测、高分辨率自动站监测、卫星探测等资料与中尺度数值预报产品的不同灾种的临近预报业务系统,开发不同层次、不同时空尺度的灾害预测预报模型,对灾害性天气的影响时间、地点、强度及危害程度开展准确、及时、精细的“无缝隙”预报;延伸气象灾害预报产品的适用领域。例如,研究引发不同等级山洪的临界降水条件,建立包括城市排水系统在内的城市积涝预报模式;根据气象灾害强度的预报,开展大风引发的浪、风暴潮、船、桥梁和建筑物的危险度预报等,使灾害管理更具针对性。
  (三)建立立体、综合无障碍预警系统
  传统的天气预报只起信息公告的作用,而权威性的“预警信号”则相当于应急预案的行动指令,既是应急响应启动的“警示灯”,也是各单位采取应急防灾措施的第一指标。
  预警系统是在灾害监测、预报的基础上,客观分析危险性天气的威胁现状和发展趋势,对可能受影响的区域发出相应的预警信号,并提供针对性的防御措施建议,以引导风险对象及时采取有效、恰当的响应措施来降低风险(毛夏,2005)。
  中小尺度气象灾害的影响范围是有限的,即使对台风这样的大尺度天气系统,对全省甚至某个市县不同区域的影响程度也是有差异的,需要根据致灾因子及环境状况等的指标显示,决定不同区域的预警级别,开展分区、分片、分点预警服务,不仅提供致灾因子发生的频率、速度、地点、时间等信息,还可通过气象灾害信息咨询服务平台数据库中有关灾害影响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估算致灾因子的潜在影响强度及社区的易损性,提出有针对性的减灾行动方案,供指挥中心决策,从而降低局部气象灾害对整个区域社会正常运行的冲击,有效提高抵御气象灾害风险的能力。
  同时,为保障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的权威性、合法性、严肃性,有必要将预警信号发布规定完善上升为地方法规或政府规章,使全社会(包括政府、各部门、团体、个人等)在收到灾害信息后能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并有效采取及时合理的响应行动,充分发挥预警信号对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指导作用。
  ……
展开
目录
总序(张来武)

前言
第一章 全球典型国家和地区气象灾害防御机制现状
第一节 气象灾害种类
第二节 防灾理念与法律保障
第三节 管理模式及机构设置
第四节 防灾规划与资金保障
第五节 监测预警与响应流程
第六节 社区防灾能力与非政府组织建设
第七节 防灾教育与培训

第二章 我国气象灾害防御与机制建设
第一节 我国气象灾害概况与防御的不利因素
第二节 我国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建设现状

第三章 气象灾害防御个案分析
第一节 成功个案分析
第二节 失败个案分析
第三节 气象灾害防御的关键因素分析与建议

第四章 气象灾害防御高效机制设计
第一节 防御组织体系
第二节 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和应急预案编制技术

第五章 气象灾害防御各阶段的主要任务
第一节 防御准备
第二节 灾前防御
第三节 应急减灾
第四节 灾后恢复

第六章 气象灾害防御基础单元行动计划和重点任务
第一节 城镇社区
第二节 农村
第三节 渔船
参考文献
附录2000~2010年全国重大气象灾害事件摘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