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创新实证研究:以宜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为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1550113
  • 作      者:
    朱祥贵[等]著
  • 出 版 社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朱祥贵,男,汉族,湖北省巴东县人,1964年12月出生,三峡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商法和民族法教学与科研。1986年毕业于湖北大学,获史学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获史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出版《文化遗产保护法研究》专著一部,在《贵州民族研究》《社会科学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中国社会科学报》《民族教育研究》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研究”一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5项。
展开
内容介绍
  《三峡大学宜昌市社会管理法治化研究丛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创新实证研究:以宜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为例》以在长阳县社会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研究长阳县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的状况,剖析长阳县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实践中的经验和问题,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尝试提出完善长阳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的对策,使长阳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不断创新,而且为国内其他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2.规划目标
  长阳土家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总目标是:通过实施专业文化生态保护,到2015年左右,使长阳土家族传统文化濒危品种和主要特色品种得到有效保护,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传统文化保护制度和保护体系,在全社会形成比较自觉的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发展的关联度显著增强,实现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网络化、法制化。
  (四)建立长阳土家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的主要内容
  长阳土家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范围系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域面积3430平方千米,含11个乡镇。根据资源分布和保护状况,保护区又以县西渔峡口镇、资丘镇、榔坪镇、都镇湾镇、贺家坪镇为重点,面积约1800平方千米。保护区保护的主要内容为:民间文学、戏剧、曲艺、舞蹈、美术等;传统工艺和制作技艺;传统礼仪、节日、庆典等民俗活动;地方语言;各项相关的代表性原始资料、实物、建筑物和场所;其他需要保护的项目。
  实施保护的主要方式为:
  1.实施文化生态保护专业区计划
  长阳土家族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全县3430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到处都生长着参天的传统文化之树,其中在种类上以歌舞艺术最有影响,地域上又以县西五乡镇最具特色。
  根据长阳土家族传统文化生态的特点,拟在全县优先设立六个传统文化生态保护专业区。
  “长阳南曲”保护区。保护区设置在资丘镇。资丘位于县西90千米,辖地面积383.2平方公里,总人口41769人,其中土家族占97%。资丘民族民间文化底蕴深厚,它是长阳南曲、土家族撒叶儿嗬的主要流行地区。长阳南曲在长阳流传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至目前,长阳仅有60余人熟悉南曲艺术,其中南曲艺人绝大多数分布在资丘各地。南曲艺术面临着灭绝失传的危险。
  “土家族撒叶儿嗬”保护区。“土家族撒叶儿嗬”又叫“跳丧”。保护区设在资丘镇及榔坪镇八角庙村。资丘土家族撒叶儿嗬在民间广为流行,全镇跳丧从艺人员达2000余人。八角庙村位于榔坪镇东南部,总面积47.9平方千米,总人口4298人,其中土家族占90%以上。该村以擅长跳丧而闻名,全村有160余人精于跳丧。其井水(自然村)跳丧风格古雅,自成一派。除此之外,八角庙村山歌、花鼓子参与人员众多,在全县亦有很大影响。
  “长阳山歌”保护区。保护区设在渔峡口镇双古墓村、榔坪镇沙地村、乐园村。双古墓村位于渔峡口镇东南,总面积29.8平方千米,总人口3434人,其中土家族占98%。该村以擅长喊山歌中的“穿号子”而闻名,全村有1300余人会喊山歌,土家风情歌舞剧《夷城巴风》的“穿”就是由该村农民演唱的。位于榔坪镇南部的沙地村和乐园村,总面积分别为39.7平方千米和43.9平方千米,总人口分别为2771人和2961人,其中土家族均占95%。两村有520余人会唱歌,由取材于这里的民歌创作而成的《开创世界我工农》、《丰收调》等风靡全国。闻名全国的农村合作医疗也发祥于这里。除此之外,还有320人精通跳丧,108人会跳花鼓子,有13个吹打乐班子。
  “长阳民间吹打乐、民间故事”保护区。保护区设在都镇湾镇十五溪村。该村位于都正湾镇西南,辖地面积9.07平方千米,总人口2261人,其中土家族占76.9%,因土家吹打乐、民间故事而闻名,吹打乐多次参加县民间吹打乐比赛,红白喜事中都有他们的身影。此外,该村有700多人会讲民间故事,正在积极申报民间故事村。
  “长阳薅草锣鼓”保护区。保护区设在贺家坪镇紫台村、高家堰镇界岭村。紫台村位于贺家坪镇西南部,北邻318国道,总面积80平方千米,总人口3335人,其中土家族占65%。薅草锣鼓是该村较普及的民间艺术,有200多人会打会唱薅草锣鼓。此外,还有民间吹打乐、山歌等民间艺术亦广为流行。界岭村位于高家堰镇东北部,面积11.32平方千米,共3个村民小组,247户,总人口912人,其中土家族占55%。该村素有“锣鼓之乡”的美名,全村900多人中有三百人能奏薅草锣鼓、打击乐或配唱山歌,除薅草锣鼓外,还有坐丧、吹打乐、车子灯、皮影戏等各种民间艺术。
  “长阳花鼓子”保护区。保护区设在渔峡口镇枝柘坪村。枝柘坪村位于渔峡口镇西南面,面积6.4平方千米,总人口2974人,其中土家族占94%。该村每逢生儿打喜,做生祝寿,人们喜跳花鼓子,且参与人数多,全村有千余人会跳花鼓子。此外还有土家族撒叶儿嗬、民间吹打乐等。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长阳县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况
第一节 长阳县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
第二节 长阳县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
一、民间文学
二、传统音乐
三、传统舞蹈
四、传统民俗
五、传统工艺
第三节 长阳县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
一、独特性
二、地域性
三、传承性
四、民众性
五、濒危性

第二章 长阳县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保障
第一节 保护立法现状
一、《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自治条例》的原则规定
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单行条例
第二节 保护政策现状
一、制定实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的意见
二、制定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
三、制定县级和局级领导联系民族民间文化人才政策
四、制定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和推荐民族民间文化优秀传承人政策
五、制定专项保护计划
六、制定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

第三章 长阳县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普查与确认
第一节 抢救与普查
一、抢救与普查的主体
二、抢救与普查的内容
三、抢救与普查的方法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确认
一、确认主体
二、确认程序
三、建立保护名录
第三节 抢救普查与确认的经验、问题和对策
一、抢救普查与确认的经验
二、抢救普查与确认的问题和对策

第四章 长阳县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第一节 传承的实践状况
一、成立传承保护机构
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三、开展社会教育传承
四、推广学校教育传承
第二节 传承的问题和对策
一、传承存在的问题
二、完善传承的对策

第五章 长阳县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主体
一、长阳县政府
二、长阳县相关事业单位
三、长阳县民间组织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方式之一——传媒业
一、长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央电视台展播
二、长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广播电视台展播
三、长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网络展播
……
附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