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文明的海洋史观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2144419
  • 作      者:
    (日)川胜平太著
  • 出 版 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文明的海洋史观》发表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众所周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日本经济衰退期,被称为“失去的十年”。日本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了持续十年的低迷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日本经济低迷是综合性、体制性问题。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政府为遏制经济衰退,采取了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但收效甚微。而在《文明的海洋史观》中,作者将日本式资本主义经济视为未来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论断,与日本目前的现状相比,与事实有着明显差异。用发展的观点看,作者的某些看法的确已经过时。但是,本着学术自由的立场,在翻译《文明的海洋史观》的过程中,作为译者,我们尽量保持作者在书中所展现的日本“文明之海洋史观”原貌,让中国读者真实地了解作者对于日本海洋史观的思考。
展开
作者简介
  川胜平太,1948年生于日本京都。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系。早稻田大学博士学分修满后退学。1985年获牛津大学博士学位。曾任早稻田大学教授、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教授、静冈文化艺术大学校长、学校法人静冈文化艺术大学理事长。主要著作有《日本文明与近代西洋》、《富国有德论》、《亚洲经济的未来与日本文化》、《资本主义始于海洋》等。本书获第八次日本读卖论坛奖。
  
  刘军,1966年生于江苏东海。2005年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上海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日语系主任,日语学科带头人。致力于日本文学、中日文化比较研究,先后发表论文、专著、译著近100万字。主要学术专著有《嘉孺子而哀妇人》、《日本文化视域中的周作人》等,译著有《南京大屠杀史料集》(56、57卷)、《不思考的练习》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文明的海洋史观》由川胜平太著,本书的中心论题是:近代始于亚洲的海洋。准确地说,作为对于来自海洋亚洲冲击的反应,在日本和欧洲,产生了新的文明。
  《文明的海洋史观》作者的海洋史观以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及梅棹忠夫的生态史观为基础,吸收了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连续性对外贸易带来的产品变化会引起社会变化”的历史观。本书发展了梅棹忠夫所描绘的文明示意图,将围绕欧亚大陆成为贸易舞台的海洋纳入其中,向人们展示了更加接近现实世界的文明示意图。
展开
精彩书摘
  三、日本的锁国、开国和近代世界体系 沃勒斯坦在《近代世界体系》中,对上述近代世界经济的形成原因,从正面作了论述。他分析说,欧洲世界经济在 1450—1640年间,在环大西洋大陆地区,形成了中心、半边缘及边缘的三重构造。(时间大约在日本锁国政策初步形成时期。希望大家注意这种时间上的重叠)那么,其原因何在呢?沃勒斯坦认为,14世纪整个欧洲都面临危机。危机内容包括,封建制度下因缺乏技术进步而使土地变得越发贫瘠,战争频繁;还有,自14世纪中期不断袭击欧洲全境的瘟疫。为了摸索克服危机的新的经济秩序,促成了后来欧洲世界经济的发展。
  或许沃勒斯坦忽视了以下这一点,那就是14世纪的危机,并不仅仅限于欧洲。在中东和欧亚大陆的其他地区,人们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有的学者将危机的原因归咎于14 世纪至15世纪席卷欧亚大陆的寒冷气候。值得注意的是学者麦克尼尔的疫病学说。疫病对欧洲造成了巨大影响,致使人口的三分之一死亡。无论是并不虔诚的教徒还是神职人员,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瘟疫,不禁对中世纪处于权威地位的宗教产生怀疑。在追究瘟疫的过程中,奠定了近代科学精神的基础。虽然近代医学的建立还有待时日,但是为了对付迫在眉睫的死亡恐怖,人们不得不求助于中世纪的医疗。
  那么,这与欧洲扩大地理面积又有什么关系呢?概括地说,在构成中世纪医疗的重要元素中,就包含了胡椒和各种香料。这些物品是在医院统筹管理之下,由药店 (Apothecary) 负责销售。西方人为何不顾生命安危,在某一特定时期,像着魔似的到处寻找香料?答案是,除了可以作为食物的保鲜剂,香料还可以作为佐料,受到人们青睐。另外,如果现代人能够了解在瘟疫蔓延时期,人们不分身份贵贱悉数走向往死亡之路,而此时只有作为医疗品的香料才能挽救他们的生命,就会找到其中的答案。香料价格无论多么昂贵,也非常畅销。还可以代替货币使用,是一种可以带来巨大利益的物产。无论它的价格有多么昂贵,人们也要购买。其他像砂糖、茶叶、咖啡等,最初都是作为药品进入欧洲的。
  袭击欧亚大陆大部分地区的瘟疫,大约始于1350 年。在此后的至少150年间,连续爆发,带来了严峻的危机。倭寇大肆骚扰中国和朝鲜海岸,掠夺人员和大米。可以推断,这是因为日本国内的粮食供应出了问题。当时,我国处于南北朝内乱时期,危机征兆明显。我国中世以南北朝为界,分前期和后期。或者,甚至可以说,当时是日本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换期,产生了巨大裂痕。網野善彦曾将这一时期称为“关涉民族体质或民俗根本的结构性巨大转换期”。以此动乱期为节点,“妖术逐渐从社会中消失……理性逐渐占据优势地位。”这与欧洲人对于宗教的不信任及理性精神的抬头如出一辙,大概也不是偶然吧。
  如果以上所述是事实的话,旧大陆的人们到14世纪中叶,无一例外地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活危机。为了寻求危机的解决,他们走向海外,在被旧大陆环抱的印度洋,作为近乎海盗的贸易商人与日本邂逅。在此展开了有史以来第一次由多民族共同参与的丰富多彩的国际交流。当然,舞台就是亚洲的海洋。日本人也活跃在亚洲海洋——环中国海。
  即使两者的主要动机都是追求眼前的实际利益,但是,也同样伴随着不同文化精神相互交流碰撞所进发出的灿烂火花。如果欧洲文化冲击以基督教传教活动为代表,那么日本文化的精华就是茶道。茶给了西方人强烈的精神冲击,特别是它融入了英国人的生活。(角山荣《茶的世界史》,中公新书 1980年) 再者,我认为,在这种经济和文化交流的背后,经历了中世纪超越人知、人力的瘟疫共同体验(危机)。为了解决危机,英国和日本走向海外,在如火如荼的国际交流中,无论在地理还是在历史上,此前都处在文明世界周边甚至是边缘的位处欧亚大陆两端的两个国家,分别形成了具有合理新秩序的近世(近代)社会。然而,两者的发展方向却截然不同—— 欧洲形成了开放式的“近代世界体系”,而日本则形成了“封闭式的近世江户社会”。
  ……
展开
目录
序  寻求新的历史影像
起之章  “锁国”与近代世界体系
一、森□通夫的“锁国”解释批判
二、亚洲物产的国际流通与锁国
三、日本的锁国、开国和近代世界体系

承之章  论历史观
一、唯物史观
Ⅰ达尔文与马克思
Ⅱ超越“达尔文、马克思”范式
二、生态史观
Ⅰ战后京都学派
Ⅱ支配近代日本的世界观——唯物史观
Ⅲ存在与空间——京都学派的认识论
Ⅳ今西学派的世界
Ⅴ结语

转之章  文明的海洋史观
一、海洋史观
Ⅰ海洋史观之发轫
Ⅱ由陆地史观到海洋史观
Ⅲ从海洋透视“大塚史学”
Ⅳ从海洋透视梅棹的“生态史观”
Ⅴ海洋史观的社会变迁论
二、欧洲史的海洋史观范式
Ⅰ古代史界定——历史的诞生
Ⅱ中世纪的界定
Ⅲ近代史的界定
三、日本史的海洋史观范式
Ⅰ第一次浪潮——“日本”的诞生
Ⅱ第二次浪潮——经济社会的诞生
四、海洋亚洲的浪潮——挑战与回应
Ⅰ生产革命与脱亚
Ⅱ近代诞生于海洋亚洲

结之章  21世纪日本的国土构想
一、太平洋时代
Ⅰ超越“东西文明之和谐”
Ⅱ海洋所展现的全新的历史镜像
二、21世纪日本的国土构想
Ⅰ新的全国综合开发计划书视野中的危机
Ⅱ岩仓使团的疏忽
Ⅲ令英国人感慨万千的日本乡景
Ⅳ“园林都市国家”原型
Ⅴ近代经济发展的两条道路
Ⅵ被隐藏的近代思想
Ⅶ为何要建设“花园岛”?
Ⅷ值得夸耀于世的“花园岛”
跋  寻求新的生存方式
译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