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东北地区古代民族政权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6808059
  • 作      者:
    赵炳林著
  • 出 版 社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东北地区古代民族政权研究》主要介绍东北古代各少数民族政权的更替原因,政权疆域的范围及争端现象与问题,特别是历史上跨疆界政权的归属及与周边各个政权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作者结合古今中外多个国家是史料,进行了系统的,综合的研究。
展开
精彩书摘
  双方为辽在鸭绿江东筑城、设栏和邮亭等问题发生了外交纠纷。高丽强烈要求辽朝“悉令毁罢”。但辽朝置之不理,而且继续在松岭东北“渐加垦田,或置庵子,屯蓄人物。”“松岭”在今朝鲜义州东南的松山岘。鸭绿江女真虽然臣属于辽,但有很大的独立性,且往往接受高丽的官职,“受本国官职者十数人”,摇摆于两大政权之间。以上这些地区都在鸭绿江沿岸。
  以此推之,辽灭亡震国的过程,也是女真南下和高丽北上的过程。所以辽的势力并没有涉人鸭绿江以南很远的地区。高丽在其西北设置城镇,修建长城,用以抵抗辽的南下。高丽重熙四年(1035,靖宗二年)九月,“筑长城于西北路松岭迤东,以遏边寇之冲。”这里的“边寇”当指辽侵略军或西女真。大安三年(1087,宣宗五年)二月,辽准备在鸭绿江岸设置榷场,引起了高丽的警觉。“遣中枢院副使李颜托为藏经烧香使,往龟州密备边事。”可以说,辽、丽争夺的地域应是鸭绿江以南的六州之地,但在这些地区,高丽有着军事上的优势。
  2.辽对震国南疆长白山以东、以南地区的占领
  这些地区原为震国鸭渌、南海、龙原、定理等府的所在地。在震国灭亡后,这些地方遂被辽、女真所据。
  海州,本沃沮国地,渤海号南京南海府,入辽后,统耀州(治今朝鲜咸镜南道耀德)、嫔州(治今朝鲜咸镜南道长津)和临溟县(治今不详,当在咸兴附近)二州一县。耀州本渤海椒州,下辖岩渊(治今朝鲜咸镜南道郡内里附近)一县。嫔州,本渤海晴州。
  渌州(治今吉林临江西南),本高句丽故国,渤海号西京鸭渌府,都督神(治今吉林临江西南、桓(治今辽宁桓仁)、丰(治今朝鲜咸镜北岛惠山)、正(治今吉林通化市)四州事,人辽后统四州二县。桓州,高句丽中都城。丰州,渤海置盘安郡。正州,本沸流王故地。渤海置沸流郡,统东那县,本汉东耐县地。本渤海安远府地。
  这些地方虽为辽的州县,但被长白山女真、秽貊人和东海女真所充斥。大致的情况是,辽的统治机构仅在州县治所,广大的山野被女真所占。笔者认为,下文中女真所在的“村”当指远离辽统治中心的村野。
  ……
展开
目录
前言 
绪论 
选题缘由及其意义 
本论题的相关研究状况 
基本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 古朝鲜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 檀君神话及其相关问题 
一、一然《三国遗事》对檀君的记载及对“朝鲜”地名的考释 
二、《桓檀古记》的成书年代和内容 
三、一然及其《三国遗事》 
四、檀君朝鲜是神话传说 
五、国际关系中檀君的际遇变化 
第二节 箕氏朝鲜及相关问题 
一、箕子及其相关问题考证 
二、箕氏朝鲜相关问题考证 
第三节 卫氏朝鲜及其相关问题 
一、卫氏及卫氏朝鲜的兴亡 
二、卫氏朝鲜的疆域以及与西汉的关系 

第二章 高句丽政权及相关问题 
第一节 “高句丽”的得名及其族源 
一、“高句丽”的得名 
二、高句丽的族源 
第二节 高句丽的民族构成 
第三节 高句丽的疆域变迁 
一、高句丽建国前后的大体范围及其归属 
二、高句丽的东、西疆界 
三、高句丽北部疆界的变迁 
四、高句丽南部疆界的变迁 
第四节 东亚格局中的高句丽 
一、建国之初高句丽的对外关系 
二、高句丽王朝中期的对外关系 
三、高句丽王朝后期的对外关系 
第五节 中国古代史书对高句丽归属问题的记载 
一、中国正史对高句丽归属问题的记载及其所表达的思想 
二、从高句丽史在中国正史中的地位看其归属问题 
第六节 高句丽灭亡后的领土去向 
一、被新罗占据的高句丽领土 
二、被唐朝占据的高句丽领土 
三、被渤海占据的高句丽领土 
第七节 高句丽灭亡后的人口去向 
一、高句丽灭亡时的总人数 
二、高句丽灭亡后的人口流布
 
第三章 震国政权及相关问题 
第一节 “别种”——一个关键的概念 
一、辞书对“别种”的解释 
二、“别种”在生物学史料中的含义 
三、“别种”在民族学史料中的含义 
第二节 大祚荣政权的族称和国号问题 
一、“勿吉”、“靺鞨”、“靺鞨”三者之间不存在前后相继的关系 
二、“勿吉”和“靺鞨”是北朝统治者对“靺鞨”的蔑称 
三、“靺鞨”是族称,而非国号 
四、“震国”是国号,而非俗称 
五、“渤海”是族称,而非国号 
第三节 震国的归属问题 
一、中外学者在震国归属问题上的分歧 
二、史书对“震国”及其建立者大祚荣族属的记载 
三、渤海非高句丽种,大祚荣是粟末靺鞨人 
第四节 震国的疆域 
一、大祚荣的奠基时期 
二、大武艺的“斥大土宇”与大钦茂的向南发展 
三、宣王大仁秀“颇能讨伐海北诸部,开大境宇” 
四、大玄锡时期“海东盛国”局面的形成 
第五节 东北亚格局中的震国 
一、对突厥先傍结后背离 
二、对新罗先事后侵 
三、对唐朝貌恭而心不恪 
四、对日本既事大又抗争 
五、震国“事大”政策的实质 
第六节 震国灭亡后的领土去向 
一、被辽国占据的领土 
二、被女真占据的领土 
三、震国境内的割据者 
四、被高丽占据的震国领土 
第七节 震国灭亡后的人口去向 
一、流入辽国 
二、流入高丽的震国人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